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新疆丝路南道所遗存非汉语文书释读与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1月30日16:41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重点完成:

2014年以来,重点加强了与和田博物馆、民丰献地区博物馆、洛浦县博物馆馆,以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合作,重点完成了上述博物馆、所藏佉卢文书的释读。按照计划,子课题组负责人萨尔吉重点完成了北京大学塞克勒博物馆藏梵语残片的释读。

二、原始资料的征集顺利,超出预想规模。

课题设计之初,主要瞄准了和田地区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考古研究所的藏品。但课题实施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所以原始资料的来源不仅限于上述地区。尤其是,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在拉萨购入几件佉卢文书,辗转找到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对这几件佉卢文书的释读与研究,写成一部书,正在待刊。

敦煌研究院整理库房时发现的婆罗谜文书,是2014年7月以来额外加入的原始资料,使课题设计之初丝路南道的非汉语文书的范围有所扩大。

民间收藏的文书量之大,质量之好,也超乎预料。

叁、获得社会资助,筹办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2014年12月14日至15日,因为获得了海航集团的额外赞助,所以本课题设计并实施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名称:“佉卢文世俗文书国际研讨会”。

开会的目的在于研究课题所需。花钱请来各国专家,目的在于推进研究成果,合力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鉴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所以会议准备十分充分,拿出了课题组完成对佉卢文的初步释读,包括对新材料的初步释读,以及对中日共同尼雅科学考察队自1998年以来所获得佉卢文书的重新释读。这些工作,获得了国际学者的充分肯定。这一次国际会议,便在国际学界造成了充分的影响:北京大学不但有佉卢文研究,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

国际会议的计划获得教育部的批准。会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协办。因为获得了海航集团的大力赞助,所以得以邀请到全世界从事佉卢文领域研究的最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国际学者有: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Richard Salomon (邵瑞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Harry Falk、瑞士洛桑大学教授Ingo Strauch、德国慕尼黑大学Stefan Baums博士,以及自美国的Andrew Glass博士与Diego Sanclemente先生等。著名的日本友人小岛康誉参加了会议。

会议之后,得到新疆自治区的批准,组织了一行25人的国际考察团赴尼雅考察。行程遍及和田的库马尔石窟、热瓦克佛寺遗址、尼雅遗址,以及洛浦县、策勒县等地。我们进入尼雅时,虽然已是隆冬季节,滴水成冰。但是机会难得,国际学者中不乏六、七十岁的学者,但都意志坚定,在尼雅沙漠获得了收获。

对于这次会议以及考察,新加坡联合早特约记者庄袁犍进行了整版面的深入报道,新疆日报自会议召开起便进行了实时报道。对于考察的心得,记者曹新玲做了长篇连载报道。

四、成果推介:

课题组利用讲座、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推广研究成果。以下选择几例介绍:

2014年6月9日,课题组成员叶少勇在为海航集团最高层的宣讲会上做了题为“佛教原典的汇集与现代学术研究”的报告,段晴做了题为“新疆丝路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的报告。正是这两场报告,使海航集团的高层领导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课题的重要性,并做出了给予定向资助的决定。

2015年5月10日,段晴在国家图书馆做了题为“佉卢文世俗文书所呈现的社会生活”的专题报告。报告之后,中国文化报5月22日第4版简要刊登了报告的内容。

2015年7月29日,段晴受邀参加在瑞士举行的“中西方文化交融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新疆山普鲁的奇迹”的主题演讲,首次公布了洛浦博物馆藏氍毹所描绘的希腊神灵部分。

2016年5月,课题组成员萨尔吉在国家图书馆馆做了题为“沙海古卷——文献学视角下的佛教研究”。

还有多人、多次在国内大小会议做了专题讲座、报告。这里不再枚举。

五、培养学生:

参加项目的有北京大学多名博士、硕士生。他们分别在国际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论文。李灿的博士论文部分正是利用了课题的原始资料而写作成功的。他所发表的两篇论文,即用英文撰写的A Preliminary Report on some New Sources of the Bhadrakalpikasūtra,以及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文献》上的论文《<贤劫经>最新资料与相关研究——犍陀罗语与梵语部分均有重大发现》(见阶段性成果清单),将收藏在英国国家图书馆的一片梵语残经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片衔接起来,这是了不起的发现。

更多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见下文。

六、援疆

本课题设计之初,也将文化援疆设计进去。和田博物馆、策勒县文管所,皆配合课题的需要走访其他博物馆,并购买了书籍等。2016年1月,特别邀请了喀什大学9名研究生以及和田博物馆、民丰博物馆2名工作人员来京进行民俗文化的培训。

七、始料不及的发现,申请延期结项。

新疆丝路南道非汉语文书的释读与研究,曾经是我国学界的最弱项,长期无人问津。自课题立项以来,遇到的资料之丰富,所涵盖的文明之久远、之深沉,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尤其是,洛浦县博物馆藏氍毹所涉及的内容纵深横跨多元文明,这些内容的成功解析,甚至将改写人类文明的历史。仅就洛浦县博物馆藏这几件毛毯,已经足够单独立项。鉴于丰富的原始素材的涌现,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和广度,我们原定于2016年结项,是不现实的。这里申请延期一年结项。推迟到2017年12月。

二、研究成果情况

附表所列发表清单并不完整,但基本上反映了四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

1.破解了洛浦县博物馆藏5件氍毹的内容。

从破译叁块毛毯上的婆罗谜字入手,揭示出古代于阗王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先后发表《新疆洛浦县地名“山普鲁”的传说》(《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新疆山普鲁古毛毯上的传说故事》(《西域研究》2015年第1期)、《天树下娜娜女神的宣言》(《西域研究》2015年第4期)等系列文章,发现毛毯(氍毹)上的史诗是以苏美尔、亚述文明的两则故事为框架,整合了希腊神话的着名神灵,最终烘托出伊娜娜女神在古代于阗信仰中的至高无上。毛毯的故事体现了多元文明。

目前对毛毯故事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最精彩的部分还没有发表。

2. 2016年《西域研究》第3期刊登的一组文章体现了北大开设佉卢文课堂的成果。

古代鄯善王国的汉文名字众所周知,但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在佉卢文书中没有找到相应的王国名称。佉卢文的鄯善国名不是不存在,只是被错误理解了。《和田博物馆馆藏源于龟兹国的一件佉卢文木牍》是外国留学生王臣邑完成。他发现这件佉卢文木牍来自古代龟兹国,上面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早的龟兹国王的名字,更为重要的是,他发现了鄯善王国的佉卢文名称,更正了前辈学者所误读的名称。这是重大发现之一。

关迪是北大在读博士生,他所完成的《新疆所出佉卢文木牍的形制、功用与辨伪》一文第一次对佉卢文的木牍形制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佉卢文木牍实际上借自汉地,与汉地曾经流行的木牍类有渊源关系。关迪的发现,更正了美国学者所持偏见,即认为作为书写载体的木牍形制是从犍陀罗地引入的。

3.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4件佉卢尺牍》是额外的收获。

这四件尺牍虽然收藏在青海,但经过我们释读研究,却发现这四件来自尼雅第13号遗址,均书写于公元3世纪的最后30年内。为此而撰写了专着,将于2016年底在上海中西书局发表。专着内容:对4件佉卢文尺牍逐一进行解读、注释。除此之外,本书收入两篇论述文章,对始终不能正确解读的官名肠辞锄产辞从语音和历史变迁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剖析,指出肠辞锄产辞实际上来自汉语官名“主簿”。这一官职引入鄯善王国的官僚体系,是基于书写载体“尺牍”的引入。其中《公元叁世纪末鄯善王国的职官变革》一章,充分利用已知佉卢文书,以大主簿索哲伽为线索,再现了鄯善王马伊利于公元3世纪末所实施的变革。

佉卢文纺织物品的名称,历来是佉卢文世俗文书研究的难点。虽然早期欧洲学者擅长词源分析,游刃于各种语言之间,但考古发现被忽视了。迄今为止,国际学界未能正确把握佉卢文纺织品专业术语的意义。例如对kojava “氍毹”的解释,英文作‘a rug or cover with long hair, a fleecy counterpane’ (Burrow 1937, 84),即“长毛毯,长毛床单”。这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佉卢文契约文书所见酒、氍毹、毾登 与罽》一章发现,佉卢文书所使用的纺织品类专业术语,取决于织物所应用的织造技术。在古代,当织物使用的原材料相同、用途相同时,以所实施的纺织技术不同而区别纺织品的名称,似可证实为一种规律,显示出在佉卢文流行的社会中纺织技术已然十分纯熟而发达。运用这一规律,并充分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本章解决了一系列的佉卢文纺织品的名称。“氍毹”实际上正是现代意义的地毯,这一类的地毯与“毾登”类地毯的差别在于栽绒技术的不同。

4. 书写在布上的于阗语文书

段晴撰写的两篇英文论文 “A Sanskrit document on cloth of the Earlier 7th century” 以及 “Deed, Coins and King's Title as Revealed in a Sanskrit Cloth Document from the 6 Century” 发表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欧亚学刊》的英文版。古代流传下来的梵语文书,几乎全部是宗教类文献,没有用于世俗文书的。但收藏在民间的两件书写在布上的文书,却是世俗文书。尤其是,纵观丝路南道各个绿洲的考虑到丝路南道绿洲王国,原本使用佉卢文作为官方语言,现在发现了梵语的世俗文书,以及之后的于阗语文书,说明梵语曾是短时的替代语言,绿洲王国的官方用语有从佉卢文经梵语到当地化的过程。这两件书于布上的文书,具有非凡的意义。除此之外,布帛上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于阗国王名,可以将于阗王国的确切历史推至公元6世纪。

叶少勇的英语论文 “Sanskrit Fragments of Abhidharma Texts Found in Dunhuang” 解读了几件婆罗谜梵语佛经,这是敦煌研究院整理库房时新发现的。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责编:沉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