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2月01日13:49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本课题从2014年7月以来,各子课题进展情况如下:

1.日本方面

已完成日本四大乐书《教训抄》、《续教训抄》、《体源钞》、《乐家录》的文字编录,约100万字。整理日本古记录中的音乐资料四十馀种,约60万字。撰写《大陆音乐在日本列岛的流传:汉文史料叙录》,5万字。

2.韩国方面

已完成《高丽史乐志研究》初稿,正在进行《高丽史乐志校注》、《高丽史乐志考释》工作。

3.越南方面

正在修订《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编写《越南汉喃古籍总目》,作为整理“越南音乐史料”的基础。目前已编写越南汉喃文献提要两千余条,约60万字;搜集越南汉文音乐史料约5万字。

另外,在域外汉文音乐文献中有大量佛教音乐资料,与中国佛教音乐东传相关,因此修订了《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增补资料约十万字,重编为《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一书,已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二、从2014年7月以来,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内容如下:

1.2015年2月至3月,王小盾教授受美国密歇根大学邀请,往该校参加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古印度的佛教音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此后在美国六大图书馆搜集域外汉文音乐资料,共40天。

2.2015年6月至9月,王小盾、王皓受巴黎索邦大学音乐研究院邀请,往法国进行学术交流,查阅图书资料;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远东学院图书馆、东方语言学院图书馆、吉美博物馆图书馆、外方传道会图书馆、亚洲学会等单位查阅越南古籍约1500种。

3.2016年7月1日至2日,组织举办“东方古典学的新视野: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请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六十多位专家参会。王小盾教授在会上宣读论文《从黎圣宗看中越之间的诗歌唱酬》。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

1.《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王小盾、何剑平、周广荣、王皓编着,凤凰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共906页。获2014年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

此书将分散在各部《大藏经》中的佛教音乐史料,辑录并按类编排,以反映原始佛教音乐的发生、传播及流变。此次修订在初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批《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大藏经》二书所遗录的资料,且增收了《卍新纂续藏经》中的音乐史料,将汉译佛典中的音乐资料,做了穷尽的搜罗辑录,且对原书的所有插图重新绘制与编排。

全书分十四个部分:一、音乐神话;二、佛国世界的音乐;叁、音乐中的哲学、四、早期佛教与俗乐;五、供养佛僧的音乐;六、方音与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八、如来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叁);九、菩萨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四);十、体裁和语文;十一、佛教音乐传入中土;十二、中土佛教音乐:唱颂音乐;十叁、中土佛教音乐:歌舞杂戏;十四、日本僧侣所记录的音乐。这十四个部分囊括了神话、体裁、乐器、哲学、音声、记录等项目,基本涵盖了佛教音乐的各个方面。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佛教音乐文献的史料学着作,辑录细致,体例科学,突破了为宗教研究提供资料与线索的局限性,能在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艺术史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王小盾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共368页。

此书对进行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资料作了全面介绍,讨论了如何建立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如何进行古籍阅读、如何进行文献考据学训练等问题,在讲述古典文献学的基本内容以外,重点介绍产生于越南、韩国、日本等域外汉文化地区的音乐史料。

本书出版后有比较好的反响,见诸文字的反应有以下6项:

(1)《中国音乐》2015年第3期刊载中国音乐学院袁建军《知识与方法并举,理论与实践同在——读&濒迟;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驳迟;》一文,认为“该书对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呈现出‘知识与方法并举,理论与实践同在’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国音乐学研究的指明灯与领航者”。

(2)《北方音乐》2015年第6期刊载四川音乐学院马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濒迟;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驳迟;有感》一文,认为本书是“第一次探究音乐文献学的着作……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鲜明特色”。

(3)《学术论坛》2015年第5期刊载北京大学王余光、李诗苗《2014年我国文献学研究进展》一文,认为本书“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研究领域研究者收集整理文献的途径,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音乐文献遗产”。

(4)《音乐艺术》2014年第1期刊载上海音乐学院洛秦《叙事与阐释的历史,挑战性的重写音乐史的研究范式——论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及其历史音乐民族志书写》一文,认为本书“提出了音乐文献研究的叁条途径,也是我们了解、掌握和解读音乐的历史田野对象的重要方法”。

(5)《音乐艺术》2015年第1期刊载西安音乐学院夏滟洲《唐代乐史:学科反思与研究方向》一文,认为本成果申请人“以中国音乐文献学引领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走向深入,在音乐古籍整理、音乐史料汇集、中国音乐学史料学等几个方面,基于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而全面铺开,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为一个新生的学科绘制了血肉丰满的蓝图”。

(6)《人民音乐》2016年第6期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卢斌玉《传道津梁治学金针:读王小盾的<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一文, 认为本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自由,同时结合著者个人治学和培养人才的经验,语言简洁而又质朴,知识渊博而又精深,方法切当而又实用,既是传道、授业与解惑的津梁,也是求学、问学和治学的金针,堪称一部应用性极强的著作。

3. 2014年以来,王小盾先后发表了《音乐学学科结构变动的意义:以汉文化区音乐研究为例》(载《音乐研究》2014年第2期)、《寓教于“乐”:从三个侧面看乐教》(载《文史知识》2014年第4期)、《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从李家源看朝鲜半岛的乐府观》(载《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朝鲜世宗时期的礼乐及其同中国的关联》(载《曲学》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中国雅乐史上的周世宗:兼论雅乐的意义和功能》(载《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2期)、《东亚俗文学的共通性》(载《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等论文。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沉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