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2016年12月05日13:36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根据课题总体安排,从2014年7月以后,课题进入到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和实验探索阶段,分别针对大学生、教师、领导干部、普通民众等四个不同群体开展大范围社会调查。并面向社区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四方堰社区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试点、面向农村开展宣传普及的“垄上行”、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试点。

1、大学生中的实施情况

2014年12月—2015年3月,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大学生开展了大范围实证研究。调查样本选择以湖北省为中心,选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陕西、四川、广西、西藏等东西南北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取样学校;以湖北省范围内不同层次院校和武汉大学作为取样的补充。按照分层整取的方法,共发放学生问卷8630份,回收有效问卷7518份,有效率87.11%。

2、教师中的实施情况

2014年12月—2015年2月,课题组针对高校教师群体,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大范围的实证研究。调查样本选择以湖北省为中心,选取北京、上海、黑龙江、宁夏、西藏、广西、广东、浙江等东南西北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取样代表性学校;以湖北省范围叁中层次教育部直属高校、湖北省属高校、武汉市属高校以及各类学校作为取样补充的原则。按照分层整取的原则,共发放教师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6份,有效率为89%。

3、领导干部中的实施情况

2015年7月—9月,课题组在领导干部群体中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回收率93.09%。

4、普通民众中的实施情况

2014年12月—2015年9月,课题组实地调研湖北省宜昌市四方堰社区、咸宁市高铁岭镇、武汉市硚口区发展社区、武汉市硚口区营北社区、中南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高新科技园共6个单位,各调研地点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600份,回收问卷539份,回收率为89.83%。

5、面向社区“理论热点面对面”试验情况

课题组从2013年1月开始连续3年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四方堰社区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试点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一是针对社区居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状况调查;二是针对调查中的问题和居民思想理论问题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活动;叁是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活动;四是对社区宣传思想干部开展理论培训;五是为社区发展和地方建设建言献策;六是开展送书下基层,为社区居民实现“微心愿”活动等。

6、面向农村“垄上行”活动

为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农民中普及方法,课题组连续3年赴农村开展“垄上行”活动,2014年课题组深入湖北嘉鱼县高铁岭镇,2015年课题组赴湖北咸宁咸安区,2016年赴湖北麻城龟山镇西埠冲村等采取社会调研,送理论下乡,理论热点面对面等形式,探讨理论普及的路径。

7、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试点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14年开始课题组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引入武汉地方历史资源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运用网络平台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等试点课堂,全面启动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2016年1月,学校专门召开试点课堂经验总结会议,对面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情况进行总结。

目前课题总体报告和各子课题报告及实验报告已经完成初稿,课题组拟在2016年下半年召开统稿会议,进一步完善报告,争取在今年内结项。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2014年7月以后,课题组进入大范围的实证调查研究阶段和实验研究阶段,课题组采取以问卷研究为主、以访谈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面向大学生、高校教师、普通民众和领导干部等四个群体开展较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课查及实验情况已如前部分近述。学校交流情况如下:

1、举办“中国精神宣传普及路径”学术研讨会

2014年8月30日,课题组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举办“中国精神宣传普及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对中国精神宣传普及进行了专题讨论。

2、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座谈会

2016年1月8日,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状况和特点,探讨大学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探索新形势下思想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课题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座谈会,对大学生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听取学生意见。

3、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

2014年以来,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讨会,就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广泛交流,如,2014年11月8日至9日,在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俄罗斯最高经济大学人文科学系共同主办的“哲学与价值观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上作“价值观的层次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大会发言;2015年7月14-15日,课题负责人赴越南顺化,参加由中越老叁国共同举办的劝际学术研讨会,作“中国共产党处理意识形态经验”的主旨发言。2015年9月18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20次学科论坛暨“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课题负责人作对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大会发言。2016年7月15日,课题负责人在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25次学科论坛上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旨发言。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为了总结推广课题阶段性成果,2015年5月8日,课题组专门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丛书座谈会”,《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07版)以“阐发创新理论 传播中国声音”为题,专版刊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读本》出版座谈会上12位主编发言,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介。

2、课题调研报告形成以后,课题组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中宣部、湖北省委等领导和单位报送调查研究简报5期,分别是《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亲近吗?》、《老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吗?》、《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吗?》、《民众真的不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状况调查科学吗?》等为题发表一组简报。简报引起领导和部门关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于2015年12月30日在《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亲近吗?》上批示“请昌尔同志(省委副书记)、传铁(教育厅的厅长)、韩书记和晓红校长,组织一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有80%的同学和对社会思潮认同度有12-32%的同学来参加一个座谈会,我去和同学们面谈,其中12-32%的认同度的同学可以多一些。”

3、课题组发表一系列研究报告,并且课题组还连续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专门开辟栏目,推介课题研究成果。编辑部编者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1-9月期间,分别针对大学生、教师、干部和普通民众四个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情况,对思想理论信息获取情况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效果进行了大范围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丰富的调查信息。为了使这些研究成果尽快发挥作用,本刊拟分期分批选登部分研究成果,供读者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参考使用。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题组的研究需要不断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新的要求,调整研究内容,总结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路径,这给课题研究过程带来了不断适应变化的问题。

二是由于课题经费和人力以及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和知识结构,根据开题报告专家的意见,课题组将调查重点放在大学生群体,同时适当兼顾其他群体,这样就有可能带来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叁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课题组对大量调查数据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深入分析,课题调研中的访谈材料,整理运用尚显不够。

2、改进的措施

一是根据党的理论每创新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总体策略,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普及的形式,调整研究内容和重点。课题组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新载体,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与弘扬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总结新的路径。

二是课题组采取总报告与分报告相结合的办法,在总报告中,主要探讨不同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特点进行分析,分报告深入各不同群体进行专题研究,针对具体途径、载体、方法运用情况进行专题分析,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弥补样本的局限性。

叁是加强对总体报告和分报告的提炼和升华,形成有尝试的研究报告;同时不断挖掘访谈材料中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做好访谈资料的整理工作。

3、研究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是列入党的文件的重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课题研究既要反映党和政府及宣传思想部门的关切,同时,也应坚守课题研究为党和政府及宣传部门提供客观依据、建议对策、咨询方案的立场,通过课题研究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途径、载体和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建议方案。处理两者关系,既要站在党和政府及宣传思想部门立场,从总体上进行策划和推进,同时又要按照课题研究本身内在逻辑和要求,进行客观具体的调查研究。

4、意见建议

本课题研究需要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范围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有关调查单位的协助、需要调查对象的参与、也需要数据录入人员的录入、调查数据的整理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经费开支,并且有一些开支不一定能够有发票等票据。然而按照目前的经费开支办法,涉及到人员经费开支,在经费安排上存在着比例的限制,造成一些适当的人员经费开支不能从课题经费中开支。建议适当增加人员经费开支比例和对调查研究中发生的无票据开支有一定弹性灵活处理。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总报告》

1、基本内容

全部书稿40万字。首先是导论,主要对本课题研究意义进行凝炼总结,对本课题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进行评述,对报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说明。第一章阐述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新发展等。第二章主要聚焦于课题设计方案及实施过程,对调查问卷的理论假设、指标设计及科学化进行说明,对调查实施过程和样本情况进行说明。第叁章分析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现状的总体状况,对四个不同群体中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并且分析了其不同特点,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模型,从总体上得出调查的基本观点。第四、五、六、七章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大学生、高校教师、领导干部和普通民众等四个群体中开展状况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和评价状况,揭示其宣传普及特点,依据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建议对策。第八、九、十章分别从总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途径、载体和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对途径、载体和方法运用现状进行评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一章为结语,提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和方法的建议方案。报告还在附录中收录了调查问卷,访谈资料,实验报告等。

2、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调查结果从总体上支持了课题的假设,即党的十七大以来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有助于提升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同时课题也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寻找新的途径、载体和方法,也就是可以通过对生活满意度、现实政治观的看法的提升和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可以间接提升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并且课题研究也提示,不同途径、载体和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需要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最优途径、载体和方法。

(1)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处于一般状态,但却有较高的认同度;在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中,各群体认同度最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认同度最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性质认识基本正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各群体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高认同度,但在具体观点认同度上存在差异。

(2)书、报、讲座等传统渠道是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青睐的途径,各群体思想理论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倾向;各群体对网络使用率高但对理论类网站使用率低,原因在于思想理论类网站自身建设不够,对人的吸引力不够;各群体在阅读理论书籍时更倾向于选择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书籍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较少选择专业性、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思想理论着作;各群体在日常书报阅读中主要围绕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获取信息内容,对思想理论内容关注度低;家庭环境对思想观念形成帮助最大,网络和大众媒介帮助最小,各群体最愿意选择自学等理论学习方式。

(3)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必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兴趣度,但是对当前宣传普及的总体效果评价一般;树立正面典型和实践活动途径是各群体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活动途径比理论教育途径有效、组织教育途径比自主教育途径有效;在思想理论普及活动中,各群体对传统载体信任度高于新型载体,对有组织的规范性载体信任度高于自主性的个体化载体,对正式权威载体信任度高于生活化载体;各群体对党的十八以来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方法评价高,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新方法。

(4)不同社会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存在显着差异,一般来说,干部认识和评价较为正确和积极,其次是教师,普通民众认识和评价最低;大学生认识和评价低于教师,但却高于民众。

(5)不同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内容、途径和载体有显着差异。一般来说,干部对各种渠道的利用程度高于其他群体,干部主要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报告讲座,教师和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书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民众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网络虽然是各群体排在第一位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各群体较少通过网络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干部和教师对网络的使用高于民众和大学生,干部使用率最高,大学生使用率最低;不同群体阅读思想理论类书籍存在显着差异,干部对各类理论书籍均有较强阅读意愿,而教师倾向于阅读理论性强的思想理论书籍,学生倾向于阅读非主流思想意识的思想理论书籍,民众倾向于阅读通俗化的思想理论书籍。

(6)不同群体在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式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学生和教师更乐于接受自主的、主动性强的学习教育活动,干部更乐于接受有组织的理论教育活动,民众更愿意接受综合性的、较为被动的教育活动。干部对各普及途径的认可度高于其他群体且更为认可传统、正式、有组织的理论教育途径,教师对生动具体、综合多样的途径更为认可,学生更认可自主学习的普及途径;干部和民众倾向于被动的普及途径,而教师和学生倾向于主动学习的普及途径。

(7)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必要性认识度、兴趣度和评价度存在显着差异,干部的认识度和兴趣度显着高于其他群体,而民众评价显着高于其他群体;干部对各种载体认可度高于其他群体,比较而言,学生对于传统载体认可度高,教师对于新兴的媒体载体认可度高,民众对权威载体认可度高;干部对党的新普及方法认可度最高,其次是教师,再次是民众,学生认可度最低。

(8)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人生目标、政治观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对社会思潮认同度,如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社会群体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

(9)提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兴趣和必要性的认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不同途径、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的贡献具有差异性;除了宣传普及活动以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现实政治看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看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0)不同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政治观在各种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度的影响中起到了显着的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度、人生观对政治观有显着的积极影响,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对政治观有显着的消极影响,人生观能够显着抑制人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度。

3、学术价值

(1)本报告采取实证研究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情况进行了客观科学研究,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2)本报告非常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遵循社会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对问卷进行科学性说明,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本报告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并不停留在一般描述性研究层面,而是进一步探究不同群体在实施普及计划过程的特点,分析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因素,并且形成影响力因素模型,研究更具深度。

4、社会影响

(1)本报告一些成果以报告形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形成较广泛的学术影响。

(2)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本报告的一些内容,在国内外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3)本报告的阶段性成果获中宣部等部门关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作批示,课题组所在单位开展的一系列实验活动经过报刊宣传,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课题组供稿

(责编:沉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