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为首席专家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自立项以来分别于2012年6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会,2015年1月4日以及2015年8月27日举行了两次课题学术沙龙。
2015年1月4日的学术沙龙主要是对各子课题的成果要报草稿进行讨论,截止2015年12月,课题组共有4篇《成果要报》或《研究建议》被国家领导人或国家相关部委采纳,其中1篇获得国家主要领导批示,2篇被教育部《智库专刊》选登,1篇在国家发改委主编的《改革内参》上发表。另外,还有多篇被省部级相关部门采纳。课题首席专家要求各子课题负责人结合自己的课题主题,集思广益,争取至少有2篇以上智库文章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或部门采纳,以提高成果的应用性。
2015年8月27日召开课题第八次学术沙龙,此次沙龙主要是对各个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大纲进行讨论,首席专家童世骏教授最后要求各个课题组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各个子课题相互配合、相互呼应。第一、理论与实践。第二、大众和精英。第三、世俗和超越(宗教)。第四、时间和空间。第五、国内和国外。第六、社会文化、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 这六个方面是整个精神生活重大课题的架构,童世骏教授要求各个子课题根据这次沙龙讨论的意见和要求,修改子课题提纲,在明年底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课题报告。在此次沙龙之后,各子课题开始撰写课题报告。
2.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从2014年7月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着“社会大众精神生活”核心关键词出发对各自的子课题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各子课题报告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修改。
子课题负责人文军承担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段时间研究进展主要包括:
(1) 围绕着课题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开发和分析,撰写了6篇CSSCI论文。
(2)已经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3)参与撰写的成果要报和智库文章被采纳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教育部、民政部的采纳。
子课题负责人倪文尖承担子课题“现阶段我国大众传媒文化与受众影响研究”,目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
(1)子课题围绕精神文化生活这个中心展开讨论,从精神文化出发探讨目前大众传媒以及对普通人的影响,撰写了多篇颁厂厂颁滨论文;
(2)基本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子课题负责人李向平承担子课题“社会大众的信仰选择及其价值观的变迁”,目前进展主要包括:
(1)在课题基础之上,进行了“社会大众信仰选择”的田野调研,结合课题的全国数据撰写了多篇颁厂厂颁滨论文。
(2)已经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3)相关研究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子课题负责人张炼红承担子课题“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生活”,目前进展主要包括:
(1)完成子课题一项对于“上海市居(村)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现状调研”,并撰写出调研报告,提出决策意见。该调研成果将作为子课题报告中的一部分。
(2)基本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子课题负责人刘擎承担子课题“外来文化对我国大众精神文化影响的现状与趋势”,目前进展主要包括:
(1)围绕“外来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撰写了多篇颁厂厂颁滨论文;
(2)已经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3)相关研究建议被选登在教育部《智库专刊》上。
子课题负责人陈赟承担子课题“‘家-国意识’与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确立”,目前进展主要包括:
(1)围绕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探讨“家-国意识”与精神文化生活之间的关联,并撰写了多篇论文。
(2)已经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子课题负责人刘拥华承担子课题“现阶段社会运动的兴起与社会大众意义世界的建构”,目前的进展主要包括:
(1)课题组围绕着社会运动与精神文化生活结合,深入探究民众抗争中的国家认同、身份认同问题,发表了多篇颁厂厂颁滨论文。
(2)已经完成了子课题报告初稿。
3.调研及学术交流情况
目前各子课题按照课题的总体要求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用,发表了多篇论文。在此基础上,各子课题运用数据撰写了多篇成果要报,分别获得中央领导、上海市领导的批示以及不同部门的采纳。
童世骏、文军教授撰写的成果要报《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及应对之策》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批示。
李明洁教授撰写两篇成果要报《雾霾引发网络连锁热讽》和《准确把握网络“屌丝心态”》分别得到上海市领导批示以及宣传部采纳。
李向平教授和刘擎教授的报告《体制外基督教教会的分类治理问题》和《当前“左翼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与应对》被教育部采纳。
2014年7月以来,首席专家童世骏教授,以及子课题负责人均出国参加过各类学术交流,其中李明洁教授、刘拥华副教授、陈赟教授先后赴美国、英国访学一年。其他课题组成员则多次出国参加相关内容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4.下一步研究计划与工作方案,研究工作的体会、思考与相关建议等
目前正在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进行整理和修改,将于2016年8月28日召开一次学术沙龙。,2016年11月提交最后的结题报告。
二、研究成果情况
1.代表性成果介绍
(1)童世骏,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及应对之策,中办摘报,刊于《改革内参》
介绍:以青年知识分子精神文化生活为课题,通过对全国范围内 9 省市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概括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年龄在 45 岁以下,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以创造、阐发、传播或运用知识为职业特征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该成果获得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批示。
(2) 李向平,“神人关系”及其信仰方式的构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分析“,《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2期。
介绍:中国宗教社会学存在着局限于西方传统的结构化研究路径,以及基于中国宗教现象特殊性而拒斥所有西方理论的两种对立取向,这反映出所谓中国信仰与西方宗教、"扩散宗教"与"制度宗教"二元对立的方法论困境。文章以"长叁角地区信仰与宗教信仰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神人关系在信仰模式建构中具有一种实践逻辑:不同类型的神会导致不同的神人关系,不同的神人关系建构其不同的信仰方式及其体验模式。结果表明:在神人关系方面,多神信仰者较一神信仰者更认同神人互惠关系;越认同神人互惠关系者,其信仰体验的团体性倾向越弱;一神信仰者信仰体验的团体性倾向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神人互惠关系的认可度低,对神人规范关系可能认可度更高。由此,本文认为,源自于神人关系的动态化信仰方式建构过程,而非结构化宗教形态,应当是中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共享的学术平台之一。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