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徽州日记:明清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王振忠2017年05月18日10:40来源:

徽州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区,这里“商成帮,学成派”,是传统中国研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社会之一。近数十年来,“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专门之学,走在了明清史研究的前沿。然而,“徽学”要在新世纪保持其独特的学术魅力,除理论视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之外,很大程度上更有赖于新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其中,徽州日记就是颇为重要的一种来源。

日记是记录作者个人生活、见闻及思想的一种史料。所谓“徽州日记”,是指有关徽州内容的日记,以及徽州人撰写的日记。以往学界习知的徽州日记,主要有《汪悔翁乙丙日记》《春帆纪程》《畏斋日记》等,其中,篇幅较多的《畏斋日记》广为学者重视。在这方面,负责整理、出版《畏斋日记》的刘和惠先生,曾作有《读稿本〈畏斋日记〉》,对《畏斋日记》反映的阶级关系(阶级对立、高利贷、土地田租买卖)、社祀、物价和其他(如会文、罢市、天象与地震、气象)等,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此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涩谷裕子、现就职于早稻田大学的熊远报、韩国高丽大学的权仁溶以及笔者本人等,也都对该书作过专门探讨。东亚各国学者对于《畏斋日记》的关注,反映了该书在明清史研究领域所独具的重要价值。不过,刘和惠标点、整理的《畏斋日记》,虽然基本上保存了原貌,但却作了一些删节。而从现存于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畏斋日记》稿本来看,被删节的部分(如反映民情风俗方面的内容),反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至于程庭的《春帆纪程》,以往学者所见,多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该版本多有删节,可据程庭文集——《若庵集》之完整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收藏的郑旼《拜经斋日记》,也曾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论文均从“新安画派”的角度加以剖析,历史学研究的纵深感略有欠缺。应当指出的是,除上述这些日记外,在一些文集及公藏机构、私人收藏中,也有不少颇具价值的相关日记,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探讨。

20多年前,笔者在翻阅《歙县大阜潘氏支谱》时,发现该书卷10《文诗钞》中,保存了嘉庆和光绪年间的6篇展墓日记,遂作有《徽商展墓日记所见徽州的社会与民俗——以〈(歙县)大阜潘氏支谱附编·文诗钞〉为中心》一文。此后,在皖南考察村落人文地理期间,陆续收集到一万余件(册)的徽州文书,其中就有40余种从明清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的徽州日记。

从写作者的身份来看,主要有文人乡绅日记、学生日记、画家日记、学徒日记、农民日记、医师日记等数种。而以内容分类,则有徽商日记、展墓日记、游记、宦游日记等。这些日记,绝大多数都是在民间新近发现的新史料,对其整理、标点并做相关的研究,可为明清民国史研究提供一批珍贵的史料。

这些徽州日记保存了宏大历史事件的微观记录,对于徽州人群的性格特征作了相当形象的揭示。与此同时,对于明清以来徽州社会的生活实态有着生动的叙事,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城乡景观和风俗民情。此外,徽州日记还有助于解决一些学术争论。譬如,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籍贯问题,历来言人人殊。而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稿本《南旋日记》中有一段有关胡雪岩在杭州所建园林的记载,对于解决此难题,具有突破性的学术意义。

作为“区域研究”,“徽学”是研究徽州社会、徽商及其在全国各地活动产生的相关问题的专门之学,关注的核心是明清社会经济史。我们研究徽州,绝非仅仅着眼于徽州地方史,而是为了通过徽州研究,深入了解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以降)的中国社会,立足于徽州区域提供的丰富史料,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从而解释中国大历史。在这方面,徽州日记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作者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明清以来徽州日记的整理与研究”负责人、复旦大学教授)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