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回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编者按
协调、对接、合作、共赢,在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一系列真挚而又务实的行动让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中国奏响的“一带一路”弦歌激昂、音域宽广、和声回荡。
智无利刃,却力道万钧。作为咨政建言、人文交流、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外智库务实合作、积极有为,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和重要的思想引领——凝聚学术共识、完善相关政策、助推民众认知,既做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合作的探路者和推动器,更做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粘合剂。
本版特邀您纵览闪耀在“一带一路”上的智库风采,感受迸发于“一带一路”上的智慧力量,携手构建更加宽广的“智力丝绸之路”,用智慧和思想激发“一带一路”的时代活力,共筑这一推动人类发展的世纪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已取得了一批重要收获,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在这一时间点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进一步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形成了务实推进“一带一路”的新成果、新机制、新平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次高峰论坛是我国4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举办的规格最高的活动,也是今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其重要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
进一步凝聚了世界各国、社会各界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
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得到了国内外的积极热烈响应。受习近平主席之邀,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赴会;15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其中包括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850多位外方嘉宾。嘉宾们围绕“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方的关切和诉求,加深了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理解,对“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进行了展望。本次论坛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进入新阶段,上升至新高度,这为接下来各国平等协商、建立合作机制、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受邀承办了高峰论坛六场平行主题会议之一——“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会上,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智库负责人、前政要、知名人士以及中国国家高端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就“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沟通,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和建设性举措凝聚了重要共识。各智库签署了《构建多彩丝绸之路的共识》,认为智库应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框架与体系、促进经济政策的沟通与协调、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探索提炼“一带一路”建设新模式、构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长效机制,从而推进多彩丝绸之路建设,拓展“一带一路”发展的新空间。这有助于未来借助智库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向各国政府、党派、公司、社团、民众传播“一带一路”的真实声音,并通过智库合作共同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实方案。
进一步推动了“一带一路”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各国相向而行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贸易和投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大放缓。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与各国携手并进,以开放推动共赢。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制定了自身的开放发展战略,如俄罗斯“欧亚联盟”、印度“季风计划”、巴基斯坦“愿景2025”、蒙古“发展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波兰“琥珀之路”、印尼“全球海洋支点”、越南“两廊一圈”等。这些计划与“一带一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
在高峰论坛上,来自各国的政府官员、公司代表和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发掘对接点,寻找未来可以共同努力的重大方向、共同合作的重大领域、共同采取的重大行动。中国与沿线各国签署了一批对接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合作倡议,有力务实地推动了“一带一路”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使大家朝着统一的、共同商定的目标“齐步走”,形成相向而行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凝聚合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套式发展格局,结成更为巩固的“命运共同体”。
签署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合作协议,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高峰论坛不仅是“一带一路”相关重大问题的讨论会,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务实工作的对接会。高峰论坛上,中国与沿线各国各方进一步梳理、对接重点合作项目,制定各领域的合作项目清单,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支撑、人文交流、智库合作等领域签署了一批谅解备忘录、合作协议、建设合同或投融资协议,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同时,中方与各方共同研究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包括完善金融领域的合作机制,建设科技、环保等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强各领域人文交流和培训,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还将与中外智库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智库交流网络,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库,发布“一带一路”贸易与投资指数年度报告,开展“一带一路”重大课题研究等。未来,各方将组建联合工作组,推动重大项目、政策和协议不折不扣落地。
“一带一路”建设方向与重点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本次高峰论坛正是“共商”最好的体现,未来要在高峰论坛形成共识、收获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共建”“共享”,强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动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建设“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
高峰论坛上,各方表达了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问题的高度关切和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烈诉求。中国应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及各国际组织一道,加速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体系建设。应启动一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多边自贸区谈判,对已签署的双多边自贸协定加速打造升级版,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抓紧推进谈判进程。未来可基于双多边自贸区研究构建沿线大型区域经济协定甚至“一带一路”自贸区。
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与规划对接
“一带一路”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必须规划先行。沿线各国应尽快启动“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合作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坚持求同存异、权责明确、有序推进。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沿线各国应在交通、能源、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共同制定专项规划,丰富规划层级,细化规划内容。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基础上,沿线各国应共同开展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明确落实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大家对“一带一路”的共识、诉求和意愿落在实处。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顺应全球产业转移的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基于各自比较优势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中国愿通过建设境外经济合作区、合作开发第叁方市场、技术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率先与沿线各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重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形成共建、共赢、共享的包容性经济发展模式。
抓好“一带一路”重大关键项目落地生根
重大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高峰论坛上达成合作意向的重大项目,未来必须抓好落实。沿线各国应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将涉及“一带一路”的重大交通、能源、通信、文化、民生、国际援助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各领域的重大项目囊括其中,使其成为“一带一路”项目选择的主菜单。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前期工作扎实的重大项目和合作议题抓紧启动实施,尽快形成一批标杆性工程和典型合作示范项目。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智库交流网络
由中宣部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的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以此次主题会议为契机,未来要发挥好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开展围绕“一带一路”的双边或多边联合研究,共同举办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共同发布研究报告,促进各国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作者:张晓强,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回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会议研讨:智力先行,当好参谋助手
1
4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光明智库、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论坛:深化沟通与务实推进”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1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就“作为全球多边合作新范式的‘一带一路’面临的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与具体合作领域的推进”“基于国际视角推进‘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等问题深入探讨,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展望。
2
5月9日,为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在京举办“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的理论、方案与机会”智库峰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相关国际组织、国外工业园区以及我国各地政产学研金融界的400余名嘉宾参会。峰会从理论高度和历史深度刻画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基础设施、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给沿线国家创造了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路可以帮助各国抓住机遇。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在产业结构转移升级上,需要做出一些有指标意义、对各方长期短期都有利的大项目。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表达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实现互惠互利的希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何佩德提出,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促进区域与全球治理。
3
5月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金砖国家经济智库、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峰会暨第四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与会者认为,“一带一路”是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新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一带一路”区域将建立灵活、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共赢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主席、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表示,期待“一带一路”更加开放包容。“一带一路”将改变亚洲面貌,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要关注是否有回报、项目的工程进展状况等。开放度能够带来更多建设机遇,更好地获得全球支持。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和创始人马克·乌赞建议,用机制协调各方确保各方获益。要确保“一带一路”具有可持续性,需要有协调机制来协调参与方,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中国可建立秘书处,在成员国设立总部。欧洲已经存在相应的连接性,合作关系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各方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4
5月14日,为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清华大学发起成立“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举办“一带一路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厂顿厂狈)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优秀典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并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当今世界的问题。中国在历史上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值得重视的是,“一带一路”中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有可持续性,如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发展等。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指出,软基础设施是指文化、人文、宗教、体制、民生、情感等无形设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软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粘合剂,需要稳定的支持和保障。在当前产业转型、世界治理格局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要积极搭建平台,整合原有的碎片化资源,通过政府、公司和社会的分工合作,在以下方面重点推动:瞄准新经济、颠覆式的创新、新的国际规则寻找动力:瞄准未来需求,跳出传统思路解决问题;瞄准新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模式,通过用户体验、用户资源的价值化来实现新型经济发展;通过合作让各国民众真正有获得感。
5
5月15日,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产业金融高级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表示,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应做好以下工作:进行国内外实体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资源整合。根据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推动双边合作协议落实。分享项目库和专家库,整合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推进国内外联盟成员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国内外高水平专家通过发展规划研究,向政府部门提出对于产业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建议。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认为,亚欧非将从“一带一路”获益。立足当前实现梦想的黄金时期,要有共同的努力目标,“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概念。在过去10年,美欧贸易流动已经转化成亚欧和亚非之间的贸易活动。“一带一路”是一个能把亚欧非叁大洲联系在一起的项目,这些地区都将受益。
6
5月16日,“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7年会”在京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43个智库、12个国际组织、20个跨国公司以及国内有关地方政府机构代表等,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方案与对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同行动”议题,积极研讨。
“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7年会”成员和伙伴共同发布《丝路国际智库网络北京共同行动宣言》。他们表示,将继续共同努力,积极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知识分享、合作研究和能力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会议还启动上线“丝路国际智库网络电子工作平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进一步做好丝路国际智库网络运行发展。要坚持共商共建,促进共赢共享。用好丝路国际智库网络电子工作平台,同时发挥好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7年会”的发展战略、合作机制、成果报告等提供意见和建议,提升年会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互学互鉴,促进共同发展。年会的成员要相互学习发展经验,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合作研究。确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精耕细作阶段,鼓励我们的伙伴智库走“专精特”发展路径,为具体项目合作提出更加专业化建议。
研究报告:支撑引领,做好桥梁纽带
讲述“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
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京发布《“一带一路”故事》丛书(六大语种)。丛书分别从“古丝路”“新丝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7个维度,通俗易懂地对外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外延。
探索“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路径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5月10日在京发布《“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报告建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公司合作机制,打造国际资金池;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大力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挥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加强“一带一路”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等。
把各国共同利益“焊接”在具体项目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月10日在京发布《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研究报告(2016—2017)》。报告全面梳理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选取投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四大指标、32个子指标,系统构建投资安全指数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外投资安全的政策建议。
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
5月10日,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从顶层设计到国际共识》。报告指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首要的是要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报告建议,中国可以创建“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比如: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常态化;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元首会议筹建“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理事会;依托亚洲大学联盟建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的行动型社会联盟。
推动“一带一路”双向投资良好发展
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在京发布《“一带一路”双向投资丛书(国际产能合作)》。丛书收集了2015年中国国家与各地方双向投资的发展情况,向境内外投资者展示中国开放的新政策及投资导向;同时,提供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研究报告,并收集了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典型案例。
国外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5月16日在京发布《匈牙利看“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智库报告。报告邀请匈牙利着名智库学者撰文阐述对“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机制的理解。报告收录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多和匈牙利央行行长毛托尔奇·捷尔吉的相关重要发言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2017年1月的重要演讲。
国情调研让“一带一路”建设心中有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一带一路”研究丛书中英文版新书5月18日在京发布。《海上丝绸之路调研报告》就福建等沿海地区如何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同日发布的还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的问题与前景》《“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风险与合作空间拓展——以斯里兰卡为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港口与港口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海洋支点对接研究——中国福建、印度尼西亚调研报告》《“一带一路”合作空间拓展:中拉整体合作现状、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视野下亚非经济圈重构》等。
(张胜、曲一琳、姬泰然、赵凡整理)
【回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会议研讨:智力先行,当好参谋助手
1
4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光明智库、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论坛:深化沟通与务实推进”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1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就“作为全球多边合作新范式的‘一带一路’面临的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与具体合作领域的推进”“基于国际视角推进‘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等问题深入探讨,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展望。
2
5月9日,为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在京举办“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的理论、方案与机会”智库峰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相关国际组织、国外工业园区以及我国各地政产学研金融界的400余名嘉宾参会。峰会从理论高度和历史深度刻画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世界银行原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基础设施、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给沿线国家创造了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路可以帮助各国抓住机遇。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在产业结构转移升级上,需要做出一些有指标意义、对各方长期短期都有利的大项目。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表达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实现互惠互利的希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何佩德提出,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促进区域与全球治理。
3
5月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金砖国家经济智库、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峰会暨第四届金砖国家经济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与会者认为,“一带一路”是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新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一带一路”区域将建立灵活、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共赢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主席、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表示,期待“一带一路”更加开放包容。“一带一路”将改变亚洲面貌,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要关注是否有回报、项目的工程进展状况等。开放度能够带来更多建设机遇,更好地获得全球支持。
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和创始人马克·乌赞建议,用机制协调各方确保各方获益。要确保“一带一路”具有可持续性,需要有协调机制来协调参与方,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中国可建立秘书处,在成员国设立总部。欧洲已经存在相应的连接性,合作关系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各方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4
5月14日,为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清华大学发起成立“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举办“一带一路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厂顿厂狈)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优秀典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回顾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并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当今世界的问题。中国在历史上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值得重视的是,“一带一路”中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有可持续性,如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发展等。
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指出,软基础设施是指文化、人文、宗教、体制、民生、情感等无形设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软基础设施是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粘合剂,需要稳定的支持和保障。在当前产业转型、世界治理格局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要积极搭建平台,整合原有的碎片化资源,通过政府、公司和社会的分工合作,在以下方面重点推动:瞄准新经济、颠覆式的创新、新的国际规则寻找动力:瞄准未来需求,跳出传统思路解决问题;瞄准新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模式,通过用户体验、用户资源的价值化来实现新型经济发展;通过合作让各国民众真正有获得感。
5
5月15日,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产业金融高级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表示,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应做好以下工作:进行国内外实体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资源整合。根据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推动双边合作协议落实。分享项目库和专家库,整合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推进国内外联盟成员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国内外高水平专家通过发展规划研究,向政府部门提出对于产业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建议。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认为,亚欧非将从“一带一路”获益。立足当前实现梦想的黄金时期,要有共同的努力目标,“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概念。在过去10年,美欧贸易流动已经转化成亚欧和亚非之间的贸易活动。“一带一路”是一个能把亚欧非叁大洲联系在一起的项目,这些地区都将受益。
6
5月16日,“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7年会”在京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43个智库、12个国际组织、20个跨国公司以及国内有关地方政府机构代表等,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方案与对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同行动”议题,积极研讨。
“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7年会”成员和伙伴共同发布《丝路国际智库网络北京共同行动宣言》。他们表示,将继续共同努力,积极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知识分享、合作研究和能力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会议还启动上线“丝路国际智库网络电子工作平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指出,进一步做好丝路国际智库网络运行发展。要坚持共商共建,促进共赢共享。用好丝路国际智库网络电子工作平台,同时发挥好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为“丝路国际智库网络2017年会”的发展战略、合作机制、成果报告等提供意见和建议,提升年会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互学互鉴,促进共同发展。年会的成员要相互学习发展经验,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合作研究。确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精耕细作阶段,鼓励我们的伙伴智库走“专精特”发展路径,为具体项目合作提出更加专业化建议。
研究报告:支撑引领,做好桥梁纽带
讲述“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
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京发布《“一带一路”故事》丛书(六大语种)。丛书分别从“古丝路”“新丝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7个维度,通俗易懂地对外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外延。
探索“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路径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5月10日在京发布《“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报告建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公司合作机制,打造国际资金池;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大力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挥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加强“一带一路”留学交流与教育合作等。
把各国共同利益“焊接”在具体项目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月10日在京发布《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研究报告(2016—2017)》。报告全面梳理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选取投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四大指标、32个子指标,系统构建投资安全指数模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外投资安全的政策建议。
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
5月10日,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从顶层设计到国际共识》。报告指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首要的是要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报告建议,中国可以创建“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比如: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常态化;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元首会议筹建“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组织理事会;依托亚洲大学联盟建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的行动型社会联盟。
推动“一带一路”双向投资良好发展
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在京发布《“一带一路”双向投资丛书(国际产能合作)》。丛书收集了2015年中国国家与各地方双向投资的发展情况,向境内外投资者展示中国开放的新政策及投资导向;同时,提供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研究报告,并收集了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典型案例。
国外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5月16日在京发布《匈牙利看“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智库报告。报告邀请匈牙利着名智库学者撰文阐述对“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机制的理解。报告收录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多和匈牙利央行行长毛托尔奇·捷尔吉的相关重要发言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2017年1月的重要演讲。
国情调研让“一带一路”建设心中有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一带一路”研究丛书中英文版新书5月18日在京发布。《海上丝绸之路调研报告》就福建等沿海地区如何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同日发布的还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的问题与前景》《“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风险与合作空间拓展——以斯里兰卡为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港口与港口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海洋支点对接研究——中国福建、印度尼西亚调研报告》《“一带一路”合作空间拓展:中拉整体合作现状、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视野下亚非经济圈重构》等。
(张胜、曲一琳、姬泰然、赵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