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理论、方法与应用”在浙江省台州市白塔镇召开开题会。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冯惠玲教授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课题组特别邀请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丁越飞,浙江省台州市档案局局长吴志刚,仙居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傅巧玲等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台州市档案局、仙居县档案局与白塔镇镇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高迁村吴氏家族代表等。会议地点为项目试点村落——高迁村所在地。
会议正式开始前,与会嘉宾欣赏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生团队制作的专题片——《天上北斗,人间高迁》。该专题片呈现了高迁古村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彩的风土人情。
冯惠玲教授就项目总体框架与内容进行了介绍。项目有两家合作单位,分别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台湾数位人文研究中心。台州市档案局、仙居县档案局是本项目的参与支持单位。冯教授指出,历史文化村镇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本课题将村落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数字实现相结合,从点到面,将为其他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提供示范。项目研究将围绕理论研究、方法论研究和实现路径研究三个层面展开,包含理论框架、通用模型、数字资源、数字化产物和高迁古村试点试验五个子课题。项目预期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资政建议、论文专著、标准规范、数字产物(资源库、网站等)等。 接下来,项目组五位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子课题内容进行了介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罗杨教授介绍了子课题一《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构建》的主要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罗教授特别强调,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开拓性。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马林青博士代表子课题二负责人冯惠玲教授介绍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通用模型》。子课题二是本课题从理论层向实践层的转换,从战略层向操作层的转换,对宏观、中观层次的方法论进行研究,探索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规律、行动框架和通用路径与方法。
台湾数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项洁教授介绍了子课题叁《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资源构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地方史料数据智库”的设想。本项目将全面收集历史文化村镇的第一手材料,深入挖掘古村落背后的文化内涵,从点到面,既保存历史文化,也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更要进一步进行文化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钱毅副教授介绍了子课题四《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产物开发与传承》,指出数字产物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整合,而应是以需求为导向,将数字技术与数字产物进行匹配,注重资源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复用性,注重资源内容的挖掘与呈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随后介绍了子课题五《试点试验:高迁古村落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项目》,指出高迁村是传统乡土中国的文化标本,是精英文化与平民相融合的典型。课题组将建立高迁村数字资源库,开发高迁数字记忆网站及相关数字产物。
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丁越飞指出,课题组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具有示范效应,意义广泛。浙江省档案部门将努力协调好各方资源,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台州市档案局局长吴志刚表示,档案部门在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肩负着抢救历史文化的重任,将全力支持子课题五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仙居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傅巧玲表示,很荣幸高迁村被选中作为课题试点,课题研究将为高迁村及仙居其他古村镇的保护提供样板,仙居县将全力支持课题调研工作,期待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最后,冯惠玲教授对项目开题会做了总结,指出项目需要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文化的理解相结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创新要求高。项目团队包含来自高校、档案局、民间团体以及高迁村村民等多种不同领域的参与者,需要高度的跨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创新。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