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研究”项目科研简报

2017年06月22日16:26来源:

一、 举办开题报告会

2017年2月17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顺利召开。

在开题报告会上,项目主持人郑筱筠研究员系统汇报了课题的背景、研究状况、总体框架、子课题结构、预期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以及创新之处,尤其是介绍了主要观点。本课题将突破传统的学术研究框架,设立了多个子课题,力图对宗教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各子课题负责人和项目组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丁宏、厦门大学教授廖大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研究员、李维建副研究员等分别代表各自的子课题项目组介绍了各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另外,王皓月博士、杨莉博士在报告会上还分别做了个案分析报告的汇报。

中央统战部原二局局长赵学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色音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李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项目处副处长汤井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研究员、赵文洪研究员、李林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郭佳博士等来自各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充分肯定这项重大项目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价值,他们从课题研究思路、框架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建议。

项目组对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感谢,并回应了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表示项目组将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对课题研究计划进一步讨论和完善,力争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将根据项目进展组织学术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逐渐形成研究报告、系列评估报告、资料手册和研究专着。本次开题报告会的召开,对提高学术界的宗教风险研究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宗教进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举办“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研究系列讲座

第一讲:“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宗教文化因素(2016年12月6日)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吴云贵

该项目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题目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宗教文化因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吴云贵研究员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近80人参加了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首先对吴云贵研究员进行了介绍:吴云贵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伊斯兰教理论、现状和历史研究。在当代伊斯兰教研究界是学养深厚的资深研究员。

在讲座中,吴云贵研究员指出,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政府根据对外经贸交往的需要,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新的发展战略倡议之所以称为“一带一路”,主要是为了用一千多年前开通的古丝绸之路及其后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来彰显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接着,吴老师谈了深入了解域外宗教文化的必要性。吴老师强调,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角度思考,我们需要对域外文化,其中包括伊斯兰宗教文化形成某种总体的理解、认知和把握,至关重要之点是要深刻了解和正确认识伊斯兰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伊斯兰文明的宗教性与民族性。最后,吴老师对宗教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进行了评估。首先,对于伊斯兰文化的多样性。伊斯兰文化并非单质的文化,这一泛宗教文化不仅拉近了伊斯兰国家彼此间的距离,也展现了伊斯兰文化内部构成的不同的板块结构,各板块之间的差异性正是多种民族文化特性的体现。其次,对于宗教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当今的伊斯兰世界,政教关系大致可区分为叁种类型。一是以沙特阿拉伯王国为代表的政教合一的国家。二是以土耳其为代表的政教分离的国家。叁是实行事实上政教分离的国家,大部分伊斯兰国家属于这种类型。最后,对于宗教文化思潮的影响。吴老师指出,各种形态的伊斯兰文化思潮都可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众多的伊斯兰国家的内外政策产生某种影响,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时需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知识。

在讲座的讨论阶段,郑筱筠研究员指出,宗教本身不是风险,但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诸多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现宗教风险,甚至引发宗教的“蝴蝶效应”。“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存在一定联系,沿线各国均为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且宗教作为一种变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宗教开始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被西方国家运用于国际秩序的建构之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宗教进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此次讲座是该项目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今后将陆续邀请知名学者继续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宗教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

第二讲: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2016年12月13日)

主讲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方金英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科院邪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近80人参加了讲座。

激进主义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一股破坏性力量,成为伊斯兰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657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之间展开隋芬之战,这场战役诞生了哈瓦利吉派。661年1月24日,阿里在前往库法清真寺路上遭哈瓦利吉派刺杀,暗杀者坚信这是卫道的烈士壮举,从而开创了穆斯林暴力恐怖运动的先河。10世纪,罕百里教法学派追随者在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制造社会骚乱或暴乱。12—13世纪,什叶派伊斯玛仪派尼扎里耶支派(al-Nizariyyah)在中东掀起针对教敌、政敌、东征十字军的恐怖浪潮。从18世纪中叶在阿拉伯半岛上兴起的瓦哈比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演变成激进的库特卜主义,再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提升至“全球圣战主义”(Global Jihadism),激进主义从一股涓涓细流日渐汇聚成一股破坏世界和平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激进“萨拉菲派”为核心的穆斯林激进分子中最具暴力的组织激增,开始在世界各地掀起恐怖浪潮。

进入21世纪,激进“萨拉菲派”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恐怖浪潮,“圣战主义”全球化并已成为一个危及国家、地区和国际安全的严峻问题,成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必须关切的头等大事之一,一些政府甚至不得不每天同恐怖分子作战。激进“萨拉菲派”从何而来、其激进意识形态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等问题始终萦绕在世人的心头。为此,本文力图做出简短的回答。激进势力目前尚未强大到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地步。首先,放眼穆斯林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世俗政权或者是温和务实的穆斯林政权,参与到现代化大潮中。其次,激进“萨拉菲派”不是一场穆斯林全民性社会运动。目前,全球穆斯林中只有数千人加入“基地”组织恐怖网络和数万人参加“伊斯兰国”,真正参加“圣战”行动的人毕竟是穆斯林中的极少数。

该项目开题和系列讲座的举办取得良好效果,对提高学术界的宗教风险研究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宗教进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第叁讲:“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风险研究——基于可能性和必要性视角(2017年3月7日)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

本次讲座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袁莎主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承办。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国家宗教事务局、云南省委统战部、云南省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社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高校的领导与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80多人到场参加此次学术活动。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参加讲座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郑筱筠研究员在讲座中系统介绍了宗教风险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她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宗教风险。宗教本身不是风险,但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诸多外力作用,有可能出现宗教风险,甚至引发宗教的“蝴蝶效应”,对此不能低估。综合各方面来看,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全面考虑宗教因素,就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一些政策、项目难以有效实施、可持续地发展。郑筱筠研究员旁征博引,以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宗教风险现象为切入点,指出宗教发展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必须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发挥宗教的正能量,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执行体系,将利益下沉到“草根”,下沉到基层和群众中,化解或降低宗教风险,努力发挥宗教文化的区位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宗教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金泽研究员进行学术点评,他评价认为,此次讲座信息很丰富,令人收获很大。研究的题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叁、发表学术论文

1、郑筱筠:《“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风险研究——基于可能性和必要性视角》,《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6期(2016年12月)

主要观点摘要:

宗教本身不是风险,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宗教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宗教状况各不相同,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宗教作为一种变量,极大地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进程。其或许可以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形成文化区位优势,但其变量作用也具有不确定性,在一些条件下,由此产生宗教风险,进而会引发宗教的“蝴蝶效应”,乃至出现宗教极端暴恐事件,对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势必会影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从这个角度而言,宗教的影响力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宗教风险,探讨其发展规律及其影响路径,化解或降低宗教风险,这将有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有助于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正是基于此认识,笔者指出机遇与风险并存,并提出对宗教风险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辉明(课题组成员)发表《伊斯兰捍卫者阵线:以“伊斯兰”为名义的印尼极端暴力组织》,《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1期(2017年2月)

主要观点摘抄:

印尼伊斯兰捍卫者阵线是以“伊斯兰”为名义的极端暴力组织。自成立以来,它在军方和警方以及某些政府高级官员的庇护下,制造了大量的暴力流血事件,不仅对印尼的宗教自由和多元主义构成挑战,也严重威胁社会稳定。贵笔滨的案例说明,印尼要消除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必须推进社会和经济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发展经济,消除两极分化和普遍贫困的现象。尤其是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清除腐败方面亟需进行广泛的改革,以防止青年转向激进组织和恐怖主义。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