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多卷本《中国现代佛教史》”开题报告会简报

2017年06月22日16:08来源:

2017年3月17日上午,何建明教授主持的2016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代佛教史》”开题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500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李向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刘成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纪华传研究员,应邀参加。

何建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多卷本&濒迟;中国现代佛教史&驳迟;》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尤其对“现代佛教”这一学术概念进行界定。“现代佛教”是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现代社会相关联的佛教新的形态。辛亥革命以后,涌现出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居士和僧侣,体现佛教整体的历史自觉,这标志着一个中国现代佛教群体的历史觉醒。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施行“政教分离”的原则。所以,1912年这一年,是现代佛教的真正开端。然而,“现代佛教”这个概念并非仅仅是时间上的意义,“中国现代佛教史”也决不等于“现代的中国佛教史”,也不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佛教,因为对于中国现代史,在国内外学术界就有许多不同的时间界定,我们这个现代佛教史,不依这些界定而论。可以这么说,我们所讲的中国现代佛教史,是与宗教形态(包括文化形态、历史形态、社会形态)密切相关的,是中国佛教的现代形态史。这里较以往的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着眼于一种现代形态的中国佛教,这种佛教既有对历史的继承和发扬,但更重要的是对现代社会形态、现代文化形态和现代历史形态的调适和发展。

《中国现代佛教史》计划分为五卷,分别是宗教形态学与中国现代佛教的历史形成、中国现代佛教的曲折与奋起、中国佛教在台湾的恢复与现代佛教之发展、中国佛教在大陆的历史重生、中国现代佛教编年史。这项研究,采取专题史的方法,以重大问题、典型案例来突显主题和问题意识,并采取编年史来勾勒出整体历史脉络。

之后,与会学者分别就何建明教授发言进行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促进项目研究细节问题的完善,并就整个百年佛教关键议题交换意见。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多卷本&濒迟;中国现代佛教史&驳迟;》项目,打破以往通史的方法局限,采取个案和专题史相结合的形式,并附以图文并茂编年史作为全书最后的篇章,值得充分肯定。并且,还高度评价了有关现代佛教及宗教形态学的理论论述,认可其在整个近现代佛教研究领域会产生新的理论突破。

与会专家还就近百年中国佛教的新旧问题、僧伽制度的继承与变革问题、当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当代佛教的经济来源与世俗化问题,等等,都做了广泛的讨论,就如何以专题和个案的形式照顾到近百年中国佛教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覆盖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