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同承担的2016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吴哥古迹考古与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研究》开题讨论会在我院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我院相关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开题会。会议由马清林副院长主持。
首席专家王元林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的立项背景、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叁位子课题负责人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计划、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吴哥古迹考古与古代中柬文化交流研究》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我院自1996年以来承担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程为基础,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课题将对吴哥古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和研究,深入把握吴哥古迹和吴哥文明的丰富内涵;对周萨神庙、茶胶寺、王宫、崩密列和柏威夏寺等五处建筑遗址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加强吴哥古迹保护维修中的考古学特别是建筑考古学研究;对《真腊风土记》等涉及中柬文化交流的历史文献进行考古学调查和注解补释研究,以陶瓷器及其他出土品为主开展古代中柬文化交流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课题将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提供考古学文化交流的基础,在推动中国考古“走出去”发展战略、培养国际考古研究专业人才、促进和提升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文物考古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并针对课题的框架结构、研究的脉络、内容的侧重和成果的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认为,课题要契合当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充分考虑与我院承担的援柬工作的关系,通过援柬保护修复工程带动区域综合研究来支撑援柬工程的继续开展;要发挥中国考古学在软遗址考古方面的优势,努力获取更丰富、更细致的考古信息;以国内陶瓷考古和水下考古成果为基础,进行国内宋元沉船出土瓷器与东南亚瓷器的对比研究,同时注重对同时期东南亚其他相关遗迹的考察;将吴哥文明发展与其建筑历史发展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建筑考古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考古手段,对文献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专家们还建议,课题要明确基础资料的指向性和有用性,注重翻译外文资料的准确性;要突出研究重点,进一步加强子课题之间的相互照应和衔接;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现国际视野,以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柴晓明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课题组要切实落实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内容和思路,特别是处理和把握好叁个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制定更长远的研究计划,解决好国际视野和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还希望各位专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继续予以关注和支持。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