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第一会议室召开。开题报告会由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喜饶尼玛教授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姜怡、四川省社科联规划与评奖办主任黄兵出席会议。报告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包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当代研究所所长廉湘民研究员、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石硕教授、中央党校徐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巫达教授。
项目首席专家陈井安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介绍了项目的选题背景、研究状况与选题价值、课题的总体框架、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等内容。
云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赵红川、我院副院长李明泉研究员、我院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长喇明英副研究员分别就承担的《藏羌彝文化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藏羌彝文化走廊区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藏羌彝文化走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研究》等四个子课题作了汇报。
专家组一致认为,《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研究》课题设计思路清晰、逻辑通畅、方法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专家组成员针对课题的难点、重点、研究路径、成果形式等分别进行了点评,从不同的视角对课题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强调要强化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要突出该区域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着眼未来发展,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廉湘民研究员提出该课题研究要和该区域社会稳定、文化保护、反贫困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等研究相结合。石硕教授强调课题研究要突出整体性、现实性、综合性,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量,重点把握特色和趋势。徐平教授强调该课题研究要站在国家战略视野的高度,突出“大文化”研究。巫达教授建议要加强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中国化、全球化研究。专家组组长喜饶尼玛教授作了最后总结,他强调要重点讨论文化走廊的建设价值、文明互鉴、国家认同、区域发展,要从民族和谐、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应用研究过程中对文化发展与变迁理论、社区参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问题展开研究。
课题组成员认真聆听了专家组的评议,并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陈井安研究员代表课题组感谢各位专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确保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课题组全体成员和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附件一:
开题报告书
课题题目是选自《2016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研究方向》上的原题,序号是152号。
当时看到题目之后,我和几个科研人员讨论,这个题目太适合我们做了。因为在此之前的2012年,我们院侯水平院长就与我们课题组成员何洁一道,给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要组织开展《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同意后,政府从2013年开始给了专项支持,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调查、梳理、编辑出版包括总论、建筑文化卷、宗教文化卷、艺术卷、文学卷、工艺美术卷、文物卷、科技文化卷、传统民俗卷、文化遗产保护卷、文化产业卷等在内的11卷本书稿。目前各卷书稿的初稿已基本完成,有四卷经过专家审读修改后已交付出版社。院里分工要我负责这项工作,一直抓了四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如后强书记带领我们做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5年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暨2015年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特别委托项目《四川省阿坝州文化生态旅游业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四川省委宣传部课题《川甘青交界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都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决定申报这个题目。
一、梳理
我们收集整理了本选题所涉主题和内容的研究情况,发现相应的材料并不多,如据颁狈碍滨期刊网检索,直接以“藏羌彝”为题目的论文有31篇,其中以“藏羌彝走廊”为题目的18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题目的7篇,而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题目的为0篇。但是,通过梳理学术史或综述不难看出,目前藏彝走廊、民族走廊、文化走廊、遗产廊道、文化线路、走廊建设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研究水平和深度,它们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和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破题
本课题研究的是“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问题,核心词是“建设”,围绕“建设”需要回答叁个问题: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这叁个问题是建设问题的具体化,自然也是本课题内含的总体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这是本课题的战略定位问题,本课题拟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叁大战略(下简称“叁大战略”)为背景,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进行全面审视与解读,结合相关理论,重点讨论文化走廊建设的价值、地位、作用等问题,如文明互鉴、国家认同、区域发展、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第二,藏羌彝文化走廊究竟需要建设什么?这是本课题的顶层设计问题,本课题拟从藏羌彝文化走廊独有的资源禀赋的多元性、特殊性和差异性分析入手,结合相关理论,重点讨论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体系构建、业态培育、载体打造、机制完善等问题。第叁,如何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这是本课题的实践操作问题,本课题拟以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重点讨论落实相关建设内容需要涉及到的建设主体、要素配置、政策保障等问题。
从本课题内含的总体问题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问题,而不是“藏羌彝走廊”的“文化建设”问题,这是两个不同性质、不同定位问题。
叁、框架
本课题总体研究框架由总课题和四个子课题组成。总课题主要解决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战略定位、顶层设计与实践操作问题,从总体上研究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的问题,包括建设的价值、主要内容、相关机制与政策支撑等。子课题则基于目前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现状,从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展开,分别研究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合作与交流。本课题总体研究框架和子课题构成具体如下:
1.总课题研究框架
总课题研究框架遵循“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的逻辑,依次展开,具体如下:
①相关理论阐述
在把握现有研究动态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明确藏羌彝文化走廊的范围和定义;阐明民族问题、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的内涵及其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指导意义。
②现实背景分析
在叁大战略的视野下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进行审视与解读,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必要性、价值、所处形势背景、目标定位进行阐释;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建设现状与资源禀赋情况进行分析。
③建设内容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从目前建设现状体现出的缺失出发,从紧迫性和重要性考虑,确定从体系、业态、载体、机制四大方面设计建设内容;体系包括传承、交流、交易、平台、服务五大体系,业态以经营属性和公益属性进行分类,并对“产事一体”形态进行论述,载体则从实体和虚拟两大方面展开论述,机制主要论述府际协同、共建共享与绩效评估叁大机制。
④构想目标落实
从实践操作层面的需求考虑,主要探讨落实建设内容所需要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包括确定多元建设主体并厘清建设主体之间的关系,从人、财、物、科技四方面确定主要的要素配置并进行阐述,最后从扶持政策、授权政策和激励政策叁方面明确政府需要提供的政策保障并展开论述。
2.子课题构成
子课题一:藏羌彝文化走廊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村落是我国最基本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空间单元,村落文化是民族地区的精神纽带和内聚核心。藏羌彝文化走廊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存最多、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代语境下,藏羌彝文化走廊内的传统村落正面临一系列现代命题和冲击,大量传统村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现代化变迁。本子课题对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现存状况进行调查梳理;对该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借鉴国内外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对国家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实现该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模式、路径和机制进行探讨,对保护与发展矛盾冲突的现实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子课题二:藏羌彝文化走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重点研究推动藏羌彝文化走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特殊和重大的问题。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加强公共文化产物和服务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通过创新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
子课题叁:藏羌彝文化走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藏羌彝文化走廊在特色文化资源、政策红利、市场需求等方面都具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促进走廊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有力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将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该区域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发挥好特色文化产业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关键在于缺乏与之相应的发展平台,构建与之相应的发展平台体系成为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中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的构建、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
子课题四: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
立足藏羌彝文化走廊涉及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七个省区,从国际间的开放合作、省际间的交流合作、族际间的互动合作叁个层面出发,探讨如何积极破除地域、行业壁垒,凝聚民心、舆论共识,形成“相互信任、自愿主动、民主开放、平等磋商、实现共赢”的府际协同合作机制,以“政府引导、公司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双赢”的主体格局,加强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推动建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健康国际形象和特色品牌体系,最终建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藏羌彝文化发展共同体。
四、设计
总课题围绕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需要回答的叁个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从十个方面进行展开。
1.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理论阐述
(1)藏羌彝文化走廊相关概念阐释
(2)民族问题相关理论
(3)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
(4)经济学相关理论
2.叁大战略视野下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审视与解读
(1)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融入叁大战略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2)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价值和作用
(3)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形势研判
(4)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目标定位
3.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分析
(1)藏羌彝文化走廊区域建设现状
(2)藏羌彝文化走廊资源禀赋的多元性、特殊性与差异性
(3)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比较优势资源
(4)藏羌彝文化走廊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4.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体系构建
(1)体系架构 (2)传承体系
(3)交流体系 (4)交易体系
(5)平台体系 (6)服务体系
5.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业态培育
(1)业态范畴
(2)经营业态
(3)公益业态
(4)“产事一体”形态
6.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载体打造
(1)载体功能与形态
(2)实体载体
(3)虚拟载体
7.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机制完善
(1)机制建设现状及问题
(2)府际协同机制
(3)共建共享机制
(4)绩效评估机制
8.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体构成
(1)多元主体是必然选择
(2)政府的责任与职能
(3)市场的介入与利益
(4)社会的参与与激励
9.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要素配置
(1)重点人才集聚
(2)文化金融支撑
(3)文化精品生产
(4)文化科技融合
10.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政策保障
(1)相关扶持政策
(2)相关授权政策
(3)相关激励政策
五、关系
本课题研究由总课题和四个子课题构成,总课题统领并指导子课题,为子课题提供服务,主要解决子课题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子课题中涉及不全但是又比较重要的问题,从更宏观的视角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中可能面临的诸多矛盾进行破解。子课题是总课题的主要内容的具体化,支撑总课题,是对总课题的深化。总课题和子课题,以及子课题间的具体关系如下:
一是总课题研究为子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通过总课题研究中的理论阐述、现实分析等,确定了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而确定了子课题选题及其研究方向。总课题的理论部分是指导子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总课题的总体框架设计,为子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具体思路。
二是四个子课题既是对总课题研究的具体化,也是对总课题的支撑。总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藏羌彝文化走廊“建什么”和“如何建”的问题,四个子课题致力于从具体事项上为总课题提供支撑。子课题既是总课题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
叁是四个子课题研究平行推进,互相联系又互相支撑。四个子课题分别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合作与交流,保护、利用、发展、优化、传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文化走廊建设整体性行为。
六、价值
藏羌彝文化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区域内自然生态独特、文化资源富集,在中国区域发展和文化建设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1.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这一问题
本课题立足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叁大国家战略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进行剖析,把这个走廊的定位从过去的区域性的局部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加以研究,是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重新定位和精准定位,赋予了这项工作更为重要的责任担当和更为宏大的意义意境,凸显了这一选题的战略价值。
2.设计了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要内容
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到底应该建设什么?有哪些主要任务?以往文献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要内容语焉不详,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本课题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提出了要构建体系、培育业态、打造载体、完善机制等主要任务,弥补了前期研究中的缺失,为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设计。
3.明晰了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的主体、要素和公共政策供给
回答了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之后,一个合符逻辑的问题自然就提出来了,即:如何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对于这个问题,以往的研究较为分散、零碎,关注度不高。本课题在深入调研、讨论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明确建设的主体,即解决“谁来建”的问题;要优化要素的配置,即建设所需人才、资金、物资及科技诸要素要满足建设所需;要提供相应的公共政策支撑和倾斜,以确保建设的合规性、持续性。
4.提出了“一体多元”的目标构想
藏羌彝文化走廊居住民族众多,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独特性明显,这既是这一走廊最富魅力和价值的特征,也是这一文化走廊建设需要将之发扬光大、弘扬传承的重要元素。如何既坚持文化走廊建设的统一性,以防止各自为阵、各行其是,造成资源浪费且绩效低下,又兼顾走廊内各民族(族群)、各区域文化资源、形态、传承的个性化需求,以防止生硬切割、强行遏制,造成民族文化的消失与消亡,这是我们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体多元”的构想,即藏羌彝文化走廊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以期形成一个整体;又在“一体”的基础上,尊重各民族、各区域的历史传承和自然人文特性,体现特点、放大亮点、突出重点,以期展现文化多元。共性和个性相得益彰,互为依托,互为基础,融合发展。
因此,本选题具有学术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对其的深度研究,是对现有学术研究的丰富和发展,而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必将成为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实务工作的指南。对它的研究,对于促进国家认同、民族和睦、文化发展、理论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七、思路
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于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现状和资源禀赋特性,考虑了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涉及7省区21市州的现实,着眼于“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叁大问题,遵循“理论阐述→现实分析→问题展开→问题解决”的逻辑,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构建研究框架,展开课题研究,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终形成具有战略高度、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研究成果。
八、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究竟要建设什么?
通过文献梳理,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曾做过的调研,我们发现,对于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相关研究,领域比较狭窄,而且对概念、范围等诸多基础性的东西,学界仍然没有形成共识。对于已有研究来说,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对新的课题,学界在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很多问题上还存在争论,部分学者把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混同于或者局限于藏羌彝走廊的文化建设,也有部分学者把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与国家颁布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内容混同,认为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本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建设。相关地方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也存在观点和思路冲突,并没有形成共识,或者说没有一个清晰的蓝图。既然谈及的是建设问题,就必须要明确建设内容,如果不解决建设什么的问题,则其他问题就无法生根,整个建设也无从可谈。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与藏羌彝走廊的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概念,更与藏羌彝文化走廊的产业建设不是一个概念,藏羌彝文化走廊也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内涵有别。所以,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建设什么的问题,即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内容。
九、本课题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课题组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分析当前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中主要面临的难题,地方政府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时代发展趋势必然的命题,确定以藏羌彝文化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1.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空间,其属性和功能具有多维性,但也具有敏感性、复杂性、不可逆性等多重特性,由此,民族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学术界的观点分歧较大,地方政府也很困惑,本课题以此为重点研究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走廊建设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研究。提供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民众的基本需求。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该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特殊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多元化、数字化、现代化均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困难。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近几年才起步,许多问题亟待回答。因此,本课题将其作为研究重点。
3.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研究。依据文化功能主义理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功能是一种文化得以存续的条件。藏羌彝文化走廊内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只有挖掘、发挥它们在当代语境下的现实功能,才能得以保护与发展。文化产业是特色文化的保护、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种种问题,探究其原因,平台体系的缺失是主要问题,同时,相关研究也非常匮乏。由此,本课题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4.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藏羌彝文化走廊跨7个省(区)的11个市(州、地区),涉及藏、彝、纳西、怒、景颇、傈僳、拉祜、普米等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异彩纷呈,当前,该区域正由传统的封闭半封闭逐步走向开放,文化交流与合作无可回避地成为现实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尚未引起学界重视,故,本课题将其作为研究重点。
十、本课题拟解决的难点问题
1.如何构建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府际协同机制
跨行政区划组建起来的走廊受“条块制度”和地方政府政绩观等的影响,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下的市场分割、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等不良现象,阻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长足发展。目前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整体上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建设现状落后于设想,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做到统筹协调,各地方政府仍然是各自为阵。不解决“条块制度”,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但是,藏羌彝文化走廊府际协同的范围广,利益纠葛多,协调难度大,不仅包括7省区之间的协同,还包括省区内各市州之间的协同,也包括跨省区市州之间的协同,甚至还可以包括县级协同、垂直体系的协同等,要建立各方都认可的相对公平的机制难度较大。
2.如何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绩效评估必然涉及到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体系的确定本身比较复杂,而且对不同对象进行绩效评估所使用的指标体系应有所区别,增加了难度,方法上也相对复杂。而且藏羌彝文化走廊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具有差异,各地既有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不完全相同,要做到相对统一难度较大。
3.如何厘清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
对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虽然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但是这并不表明叁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具体条件不同,叁者之间的关系会有相应的变化。而且,各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本身就难以严格区分,加之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特殊性,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不同于发达地区等市场经济相对完善地区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明确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边界有一定难度。
附件二:
评审专家意见
《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研究》课题以“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叁个问题入手展开课题设计,抓住了该课题的实质。
总课题遵循“理论阐述→现实分析→问题展开→问题解决”的逻辑,在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现实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目前建设现状体现出的缺失出发,从紧迫性和重要性考虑,确定从体系、业态、载体、机制四大方面设计建设内容,并探讨了落实建设内容所需要涉及到的多元建设主体之间的关系,人、财、物、科技等要素配置,以及政府需要提供的政策保障等相关问题。
课题的价值体现在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明晰了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的主体、要素和公共政策供给,提出了“一体多元”的目标构想。课题同时回答了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究竟要建设什么”,明确了拟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文化交流与合作”,指出了叁大难点问题是“构建府际协同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和厘清建设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
子课题一的研究对象为“藏羌彝文化走廊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从对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现存状况进行调查梳理入手,对该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实现该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模式、路径和机制进行探讨,对保护与发展矛盾冲突的现实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子课题二的研究对象为“藏羌彝文化走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重点研究推动藏羌彝文化走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特殊和重大的问题。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加强公共文化产物和服务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通过创新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
子课题叁的研究对象为“藏羌彝文化走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围绕如何有力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将特色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该区域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发挥好特色文化产业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体系的构建、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
子课题四的研究对象为“藏羌彝文化走廊文化交流与合作”,从国际间的开放合作、省际间的交流合作、族际间的互动合作叁个层面出发,探讨如何积极破除地域、行业壁垒,凝聚民心、舆论共识,形成“相互信任、自愿主动、民主开放、平等磋商、实现共赢”的府际协同合作机制,以“政府引导、公司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双赢”的主体格局,加强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推动建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健康国际形象和特色品牌体系,最终建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藏羌彝文化发展共同体。
总课题统领并指导子课题,为子课题提供服务,主要解决子课题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子课题中涉及不全但是又比较重要的问题,从更宏观的视角对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中可能面临的诸多矛盾进行破解。子课题是总课题的主要内容的具体化,支撑总课题,是对总课题的深化。
课题设计思路清晰、逻辑通畅、方法科学,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也有存在需要完善的空间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建议课题组按专家组提出的专业建议,强化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突出抓住该区域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未来发展,对课题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