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即佛家逻辑,肇源于古印度,是印度“五明”之一。公元5世纪起,印度因明先后传入中国汉地和藏蒙地区,逐渐形成了中国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两个传统。中国因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成为过世界因明的高峰;也有过低潮,以至成为绝学。最近一次低潮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当时,全国从事因明研究的学者已没有几人,成果更是寥若晨星。
1982年初,中国几位学者发出抢救因明的呼吁,明确提出“抢救因明遗产是当前学术界和出版界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这个呼吁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重视。1983年8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这次会议对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作出了规划和部署。30多年过去了,中国因明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
这些年,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因明研究队伍,并且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1983年成立了因明研究工作小组,2006年成立了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先后召开12次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我国因明学界先后承担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等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和一般科研项目近20项。截至目前,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实际招收因明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有10多个点,累计培养因明硕士博士30多人。
我国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两个传统各具特点,近年来彼此间交流不断增多。汉藏学者互译因明研究成果,合作申请科研课题,共同研讨因明问题。2006年立项的教育部逻辑基地重大项目“佛教逻辑研究”、2012年立项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因明研究”、重点项目“近现代国内外因明研究”等都是汉藏学者共同承担的。
我国因明学者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也在不断增多。一是国内因明学者翻译出版了国外学者的重要因明着作,介绍国外同行的学术动态和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因明学者出席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与国外同行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二是在国内举办因明以及相关学科的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外学者来中国进行学术研讨;有的高校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叁是国内外因明学者共同研究贝叶经因明文献,共同编写有关因明的书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关注中国因明、研究中国因明、热爱中国因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有所拓展,研究方法有所创新。一些学者运用现代逻辑考察因明,从溯因推理、非形式逻辑视域分析因明,在一些问题上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30多年来,国内学者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因明着作,发表了数百篇因明论文。沉剑英的《因明学研究》《中国佛教逻辑史》(主编)《敦煌因明文献研究》,郑伟宏的《因明正理门论直解》《汉传佛教因明研究》《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佛教逻辑研究》(主编),张忠义的《因明蠡测》,多识仁波切的《藏传佛教认识论》,杨化群的《藏传因明学》,剧宗林的《藏传佛教因明史略》,祁顺来的《藏传因明学通论》,霍韬晦的《佛家逻辑研究》,巫寿康的《因明正理门论研究》,图?乌力吉的《阿旺丹德尔因明学》,以及姚南强的《因明辞典》(主编)等,都受到了同行的关注。
因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因明对于哲学研究、逻辑研究、佛学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当然,目前我国的因明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以下两点尤其值得关注:首先是人才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事因明研究的学者,多数已经退休或将要退休,近年培养的因明硕士和博士,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从事因明研究或没有专门从事因明研究工作,实在可惜。如何把因明人才集聚到因明研究和因明教育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需要有关方面重视。其次,因明研究要有广阔的视野、现代的学术眼光。因明涉及论辩、逻辑、认识论多学科,各学科都涌现出许多新的成果。选取新的视角,站在科学发展的新高度去反观因明的过去,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做出新的解读。
(刘培育,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