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2016简报

2017年06月27日13:21来源:

“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之“书法表现”子课题组自2014年9月始至今,借助北京市“高参小”项目的平台,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进行小学书法教学实践,对汉字形体表现规律的认识多有推动。

同时,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对于书法表现的学术论文:

孙学峰:《“篆书”辨》,《中国书法》第275期,2016年2月

篆书作为汉字的字体之一,大致是指通行于秦代和秦代以前的正体文字,也指后世以此风格生成的文字。但对于『篆书』之得名,人们的理解并不相同。文章从“篆”的名源探究出发,得出“篆”具有“缘物象以书”的词源意义。在战国末期直至秦汉,隶书逐渐取代篆书成为主流字体,“篆书”和“隶书”都产生了命名的需要。但在整个篆书系统内部,也逐渐经历了与客观物象逐渐疏离的过程。通过对“篆书”的考辨,对篆书的书写与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学峰、戴弦杰:《集古字:作为叙述方式与书法实践》,《中国书法》282期,2016年5月

“集古字”最初用来规劝米芾早年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拘泥于范本外在形态的缺憾。作为概念被后人引用,只将书家获得成功的复杂和艰辛表面化,便于称说而实际却不尽准确。学书者从事书法实践,更需要探寻这一叙述方式背后的秘密,逐渐通过临摹深入到古往今来的所有书家都植根于此的书法传统,为书法的承传和发扬作出更大的贡献。

解小青:《吴昌硕书法》,《书法》,2014年11月

文章对近代书法大家吴昌硕书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吴书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取法朴拙,力求古意;(2)郁勃纵横,用笔绵劲;(3)空中取神,虚处出之;(4)尺幅小品,排山倒海。这既是吴昌硕个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树立起新的艺术标准。

(课题组供稿)

(责编:实习生、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