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纸发源地泾县小岭曹氏源流与祖居地考释
——兼呈文化开发若干建议
曹天生
泾县小岭曹氏始迁祖为曹大叁。曹大叁自公元1289年从南陵虬川迁居小岭后,己经传至31代,人口繁近2万人(包括泾县境内和迁出至外县、外省和海内外)。曹大叁率族人到小岭后,即开始了宣纸的研发和制作,经过数代努力,于元明之际创制出了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的宣纸,这种宣纸区别于更早时期宣州历史上所产高级纸张而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宣纸盛产于明清,大陆民国期间得以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得进一步发展。2009年10月,宣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小岭曹氏的历史功绩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曹大叁被公认为宣纸发明的鼻祖。
一、中国宣纸发源地泾县小岭曹氏源流与祖居地考释
(一)曹氏源流与泾县小岭曹氏
泾县小岭曹氏来源悠久。曹氏之先出于轩辕,传35世。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铎于曹国(今山东定陶),于是,曹氏以国为姓。曹叔振铎传30世到汉曹参。后自汉及晋,传17世至曹彦。东晋元帝叁年(320),官翰林中书。于公元321年率宗族人千余渡江居京口(今镇江),后王敦叛乱,宗族因四散江南江北,分离18处,从此曹氏一族迁居之地分布全国各地。
曹彦的孙子曹沛(19世),在司马奕时(366-371)任广阳令,因桓温(312-373)废帝专权,于是辞去官职,居泾阳殿头里,为泾阳曹氏之先祖。此时,泾阳地尚属宣州,到隋朝时并入泾县。唐天宝六年(747),始建太平,仍名为泾阳乡。
曹沛为曹氏汉初以来曹参后第19世,期后代有为官外迁者,有在泾阳多地分居者。其中,汉初以来35世曹翔因封将军而居歙县黄墩。曹翔后人一支隐居贵池文斗山下,为礼和曹氏。
曹翔的弟弟曹翱(35世),随祖曹珙(33世)任职猷州,后来回到泾阳故里居住,到乾符乙亥(879)生子曹职(36世),曹职26岁生镐杰(37世),曹镐杰号正南,生而勇智,适五代乱时,率众人立寨于洪口之险以御盗后掳掠,乡人赖之,名其坑为“曹王坑”,至今仍称此名。后宋开宝七年(974),曹镐杰携孙曹瞻拜谒曹彬(39世,封济阳王)于池州。曹彬命次子曹琮同曹瞻修曹氏家谱,分为十八帙,后惟存曹瞻一谱,上面记载了曹瞻生于周世宗四年(957),其父曹荣富、叔曹荣贵坟莹在洪口山凤凰形。
曹瞻(39世)生5子:曹钰(弘一),世居泾阳殿头里(今名卓村);曹锤(弘二),崇宁五年(1106)进士,官睦州,御方腊乱,宋徽宗为表彰其忠义,称为忠义曹家,居文楼冲迁南邑虬川;曹钊(弘叁)迁居曹湖店;曹钺(弘四)居井边;曹镪(弘五)居涧边。
曹大叁祖上在南陵虬川的直系世脉情况是:曹锺(虬川—世祖)—曹元—曹六郎—曹细七—曹逸—曹念四—曹百十一—曹大叁(虬川第8世)。
曹锺迁居南陵春谷虬川,其因是爱绿峰山环,虬川水绕,遂定居在此。曹“百十一公生二子,长大一公,次大叁公,宋元之际,兵戈迭起,大叁公携其二子二七公、二八公避乱小岭,族由是蕃。”(民国叁年刊本《小岭曹氏宗谱》)
(二)泾县小岭曹氏为泾阳乡曹氏之一脉
根据民国叁年《小岭曹氏宗谱》等文献资料记载,小岭曹氏源于泾阳殿头里的“泾阳派”,因此泾阳殿头里、文楼冲一带为小岭曹氏祖居地。
公元4世纪汉初后19世曹沛起定居泾阳殿头里形成“泾阳派”。汉相曹参后第17世曹彦生子曹恭。曹恭,字允恭,曾担任江都令。曹恭生曹沛。泰和(366-371)年间,曹沛担任广阳令,后因桓温擅自废除君主,辞官隐居于泾阳殿头里,曹氏泾阳派形成。泾阳其时属宣州管辖,到隋朝时并泾阳入泾县。唐朝天宝六年(747),太平县设立,其时,泾阳乡仍名,隶属于太平县。殿头里曹姓后因当地杜姓、苏姓发达,曹氏分迁各处。
南陵虬川派曹姓是泾阳派曹姓的一个分支。到宋开宝年后,曹瞻之第二子曹锺,从殿头里迁至泾阳乡文楼冲,为文楼冲曹姓始祖。文楼冲原分上文楼和下文楼两个村庄,20世纪70年代陈村水库蓄水,该地住户“移民”,部分迁到距离原村庄不远的高处定居,沿用古“文楼”村名至今。到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1038年),曹姓曹锺一支由太平泾阳东山下文楼冲迁南陵绿岭虬川,为曹氏南陵虬川派,此为汉初以来曹氏第73世。
泾阳派曹氏除迁居外地者外,在古泾阳地面散居曹氏后裔该地各曹氏聚居地都可称是小岭曹氏的祖居地。历史上泾阳殿头里曹氏由于苏姓、杜姓发展而移居各地,文楼冲原曹氏集中居住地也因太平湖蓄水而移居高地。根据《重修春山、东山、洪田曹氏宗谱序》记载,在泾阳故里及其周边地区,曹氏繁衍茂盛,遍有曹氏人群和聚居地,如春山、东山、洪田、五福庙、井分、燕窝分以及青阳墩头等。又根据民国叁年《小岭曹氏宗谱》和《重修春山、东山、洪田曹氏宗谱序》等,迁居南陵虬川之曹氏和分居老泾阳地区的曹氏大部分同根于39世曹瞻,又同源于曹沛,故该地各曹氏聚居地都可称是小岭曹氏的祖居地。
(叁)太平泾阳曹氏后裔再迁泾县小岭之年代
曹瞻第二子曹锺于宋宝元元年即1038年迁居虬川。虬川曹氏一支曹大叁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从南陵虬川迁居小岭。以2016年为算,小岭曹氏祖先从文楼冲迁出己有978年(或979,概称“千年”)的历史;小岭曹氏自南陵虬川迁达的时间己有727(或728)的历史了。小岭曹氏自曹大叁起,已经繁衍31世。
(四)太平县自古至今均是手工纸产区
中国宣纸自唐代开始就已称名,但名实却有分别。唐代时所谓宣纸是古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因地而名;曹大叁家族发明的宣纸,原料为青檀皮和长秆沙田稻草,因料而继名。木有本,水有源,文化有根。考曹氏播迁所经之地,多为古道造纸繁荣之区,太平为古徽州文化的辐射地带,从造纸技艺的传承考之,古徽之徽纸是皖南后来名纸之源。皖南地区,造纸技艺自宋代起便传播到各县。嘉庆《太平县志》就明确记载其时产纸。其时及之前,因纸为人们日常生活之需的用品,包括曹姓在内的人们或有从事纸业者,或至少熟识纸事。泾阳地界曹氏后裔最终在泾县发明青檀皮和长秆沙田稻草为原料制作的宣纸,其里必定积淀着皖南造纸技艺文化的因子。
太平历史上曾是泾县的组成部分,后析出立县但山水相连,历代居民往来,形同一家。制作宣纸所用的青檀皮和长秆沙田稻草原料,太平均有所产。两地造纸传承,相互支持,从未间断。明清以降,今黄山区新明乡境内,与泾县茂林交界太平县樵山一带盛产青檀皮,为清代、民国时期泾县宣纸的主要原料供应地之一,谚语“樵山檀皮泾县纸”更是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及至现今,泾县曹氏宣纸传人在太平或传授技艺,或自办纸厂。现今黄山市黄山区境(即原太平县)仍有罗村宣纸厂、浮溪宣纸厂、谭家桥书画纸厂、新纪元纸业有限公司、白天鹅宣纸文化苑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太平宣纸,传承着宣纸文化。
综上所述,现黄山市黄山区具有独特的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宣纸相连接的具有人类学、宗族文化、民俗文化、技艺文化等意义上的文化现存,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提纯、开发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文化开发建设若干建议
(一)文化待开发地区广告用语和碑记初拟
1.广告牌、宣传用语拟稿
广告牌用语必须文字简洁、醒目易记、引起关注、激发兴趣。故拟如下几条,以备采择或供修改。
建议一:中国宣纸发明人曹氏千年祖居地
建议二:中国宣纸发明人泾县小岭曹氏千年故里
建议叁:宣纸文化根脉地
建议四:中国宣纸文化的源头
2.碑记、宣传资料拟稿
以下即可作碑记使用,亦可作宣传资料使用,其要求是文字简洁,表述清晰,读之使人一目了然。这里不揣浅陋,也试拟一则,以备讨论。
中国宣纸文化的源头——泾阳
泾阳是中国宣纸文化的源头,宣纸发明人泾县小岭曹氏的千年祖居地。根据清光绪二年《重修春山、东山、洪田曹氏宗谱序》、民国叁年《小岭曹氏宗谱》等史籍记载,曹氏之先出于轩辕,传35世。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振铎于曹国(今山东定陶),曹氏以国为姓。曹叔振铎传30世到汉曹参。后自汉及晋,传17世至曹彦。东晋元帝叁年(320),曹彦官翰林中书。于公元321年率宗族千余人渡江居京口(今镇江),后因王敦叛乱,宗族四散江南江北,分离18处,曹氏一族自此分布全国各地。
曹彦之孙子曹沛(汉传19世),在司马奕时(366-371)任广阳令,因桓温(312-373)废帝专权,于是辞去官职,居泾阳殿头里,为宣州泾阳曹氏之先祖。到隋朝时泾阳乡并入泾县。唐天宝六年(747),始建太平,仍名为泾阳乡。
后泾阳殿头里、文楼冲诸地曹氏因时代原因远近移居,但泾阳故里及其周边地区曹氏繁衍茂盛,如春山、东山、洪田、五福庙、井分、燕窝分以及青阳墩头等,都遍有曹氏聚居地。迁居南陵虬川之曹氏和分居老泾阳地区的曹氏大部分同根于汉传39世曹瞻,又同源于曹沛,故该地各曹氏聚居地皆为小岭曹氏的祖居地。后曹瞻第二子曹锺于宋宝元元年(1038)从文楼冲迁居虬川,虬川曹氏繁衍生息,到曹锺后裔第8代一支曹大叁率族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从南陵虬川迁居小岭,至今己有近千年的历史。
泾县小岭曹氏始迁祖为曹大叁。曹大叁自1289年自南陵虬川迁居小岭后,己经传至31代,人口繁衍愈万。曹大叁为代表的族人到小岭后,即开始了宣纸的研发和制作,经过数代努力,于元明之际发明了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的宣纸,这种宣纸区别于更早时期宣州历史上所产高级纸张而以地名命名的“宣纸”。宣纸盛产于明清,大陆民国期间得以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和进一步发展。2009年10月,宣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大叁被公认为发明宣纸的鼻祖。经专家认定和民众肯定,某某为小岭曹氏的千年祖居地,是中国宣纸文化的源头。
(二)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研讨和审议有关事项
为做实文化开发工作,建议以黄山区名义召开一个学术研讨会,邀请省内知名学者代表、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代表、太平县地方志办公室代表、泾阳乡政府代表、当地知名文化研究者代表、泾县籍宣纸工艺美术大师、黄山区太平宣纸骨干公司代表、黄山市新闻媒体和国家项目组等单位参加,由国家项目组发布研究成果,并就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形成共识,会议成果由黄山区政府发布。
会议目的:研讨中国宣纸文化源头学术问题;研讨文化开发建设项目;为当地文化建设造势宣传。
会议标题:首届中国宣纸文化源头学术研讨会
会议内容:1. 研讨曹氏源流;2. 研讨太平县纸业历史文化;3. 研讨文化开发诸事项,包括广告用语、碑记和宣传材料、地点选择等;4. 实地考察。
会议时间:一天。上午学术研讨,下午实地考察。
会议代表:正式代表10人左右。对当地历史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当地历史和现状较为熟悉的人员;媒体代表。
会议地点:黄山区政府会议室
会议主持单位:黄山区政协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