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径、产业选择与战略规划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7年12月11日14:25来源:

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根据课题原设计的叁个子课题,课题组在文献梳理、内部讨论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二十四章内容,即:总报告;产业发展和技术路线研究;航空航天装备:大飞机;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或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电力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农业机械装备;;战略与政策研究;产业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流程与机制;奥罢翱及未来罢笔笔/罢罢滨笔框架下的产业政策工具;国家/行业共性技术机构的运营与治理机制;技术标准的培育制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支持方式;以技术路线图协调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创新激励导向的税收政策;促进新兴节能技术扩散应用的政策;《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新兴技术突破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各章均已经完成了文献梳理工作和细化提供和研究内容,所有各章均已经形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等中间性研究成果。其中,十章已经形成了初稿,其余十四章在调研和初稿写作的过程中。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数据整理:目前课题组已经根据课题需要建立了统一的“中国制造2025”研究数据库,同时各子课题和各章研究者均根据各自研究需要取得了工业公司数据库、飞颈苍诲数据库、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等数据库,部分章节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通过调查问卷建立了问卷数据库。

(2)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目前各子课题和各章研究人员均已经完成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文献搜集主要通过贰叠厂翱、笔谤辞辩耻别蝉迟、中国知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图书馆等文献数据库和图书馆获得。各子课题均已经完成文献整理和综述。

3、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1)学术会议:2016年1月24日,课题组组织国内外专家和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专家和社科院社科基金管理单位共同召开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径、产业选择与战略规划研究”课题启动会和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课题开展和研究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课题组根据研讨会意见对研究提纲进行了修改。此外,课题组和各子课题围绕各自研究内容共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16次。

(2)学术交流:课题组就研究内容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战略院、北京市经信委、上海市科委等国家机关的研究部门等部门交换学术观点,对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完善研究方法和数据起到了重要作用。

(3)国际合作: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与美国麻省大学、智利国家社科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有利于课题组研究人员从国家视野、基于最前沿文献和研究成果开展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2016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召开中国工业经济研讨会,课题组部分研究成果在研讨会进行了发布和介绍。

(2)课题组目前已经形成了12份《工作简报》准备报送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3)课题组已经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研究报告6份。

二、 研究成果情况

1、中国工业化进程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7期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股"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股思潮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推动对"逆全球化"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春季)暨"‘逆全球化’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9位知名学者深入探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方案。这组笔谈试图解释并回答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为发挥中国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探索。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本文是国内较早从理论角度探讨逆全球化对制造业影响的论文。

2、中国产业政策的根本特征与未来走向,《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期

改革开放以来,至少有两个主题的讨论在中国经济学界一直是"长盛不衰"的,一是对于国有公司改革问题,一是对于产业政策问题。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虽然有关这两个主题的讨论有段时间会相对趋于沉寂,但似乎总在一段时间后又被"唤醒"。

本文从中国制造业实践的角度对当时中国的产业政策争论进行了呼应,指出了产业政策争论正确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3、创新发展理念:发展观的重大突破,《经济管理》2017年第1期

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发展阶段的转变、面临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以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基于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创新发展为首要理念的发展观。不同以往的发展观,这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继承性、科学性、战略性和人民性的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十八大以来的我国的创新发展实践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总结。

4、论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9期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公司、产业和区域叁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公司、产业和区域叁个层面,针对处置"僵尸公司"问题,降低制造公司成本问题,深化国有公司改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战略,论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是最早提出工业供给侧理论分析框架的学术论文。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