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项目根据研究总体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成效显着。项目批准后,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制定了课题研究设计方案,并通过开题报告暨学术研讨会,对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细纲进行充分地推敲和认证,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细致地修改和完善。
目前我们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重大课题中的多个子课题,如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信用关键技术、信用大数据应用研究等。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也同步进行,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是从多层次多主体角度出发,结合大数据理论与技术,深入研究我国国家信用体系理论框架与关键问题,统梳理国内外现有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实现机制以及优劣势,并就适合各层次各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
项目开展至今,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项目核心成员共同努力,在国外顶级期刊等一共发表论文8篇,(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同时,撰写影响力较高的报告7份,2份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项目组与成都市发改委开展合作研究,从事相关政策研究,更好地服务政策制定。项目首席专家寇纲主持,子项目负责人尔古打机、余乐安、李建平、彭怡参与完成的成果:“决策数据表征理论与方法”获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为拓宽研究思路及眼界,项目组积极组织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与国际一流学术团队开展合作。2015年以来,项目组已组织召开相关学术会议3次,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交流会6次,吸引国际知名专家13人次学术交流,并给予专业意见与指导。
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国家信用制度理论总体框架与核心问题研究子课题
本子课题主要研究国家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而构建基于多层次多主体的国家信用制度理论框架与关键问题,为后继部分研究提供的基础理论支持。本部分的核心是从多层次多主体出发,构建系统的国家信用制度理论框架。在宏观方面探讨包括征信体系、保障与服务体系、监督体系、法律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等不同层次上的国家信用制度框架。
目前课题组已经在征信体系、法律体系和监督体系几个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首先,课题组从贵滨颁翱和窜别蝉迟贵颈苍补苍肠别征信模型入手,探讨了国外征信模型和评分体系,为我国征信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阶段性的成果已在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的报告中进行了分享,并取得了相关学者和政府工作者的肯定。其次,课题组从英美日等国的征信模式和法律体系入手,分析了各国在征信模式选择和法律法规制定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国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此外,课题组分析了信用联合奖惩体系中出现的问题,立足于四川省探讨了如何结合自贸区发展以信用联合奖惩为手段完善监督体系。
(2)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
本子课题基于大数据理论与技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深入探索国家信用关键技术问题。目前课题组从信用大数据分析和信用评估风险模型两方面着手,结合中国实证数据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
信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课题组基于流形学习、灰度关联、TOPSIS、AHP等理论和方法,拓展了相关研究模型,改进了非线性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对大规模成对比较矩阵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A、B级期刊发表了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 i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Nonlinear manifold learning for early warnings in financial markets等多篇学术论文。
信用风险评估方面,课题组基于专家权重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和罢翱笔厂滨厂理论构建了新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中国实证数据检验了该模型比传统的方法更加有效的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贵颈濒辞尘补迟蝉(厂颁滨)。
(3)国家信用制度核心标准体系研究子课题
本子课题针对国家信用制度的不同主体与不同层次,客观比较分析国内外现有制度建设核心标准的异同点与优劣势,并结合国家信用制度现状及建设目标,形成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国家信用制度核心标准,从而加快国家信用制度的建设。课题组正逐步开展基于四川省的信用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先后收集了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城市的标准体系目录等资料,并开展了多个城市的调研工作。本子课题的研究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组将通过全面、系统的调研、咨询等多种主观手段以及决策科学、计量经济学等客观理论,针对国家信用制度建设的不同层次与不同主体,建立适应国情的国家信用制度核心标准体系,开发与实际运行机制紧密结合的国家信用制度管理技术平台。
(4)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子课题
本部分从多层次多主体出发,批判性比较分析国内外现有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与实现机制的异同点与优劣势,并结合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现状及建设目标,形成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模式与实现机制,加快我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项目组基于文献整理与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等大量工作,先后赴上海、重庆、广州等省市发改委、成都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政务办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分析国外现有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模式现状,梳理与分析各种模式异同与优劣势,整理多主体(包括政府、公司、个人与网络等)在国家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从多层次出发,撰写《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和《培育和规范成都市信用服务市场的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其中,5500余字的报告《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递交给成都市政府领导审阅,得到四川省委常委,原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的高度肯定。信用服务市场建设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规范程度决定了整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水平与发展程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培育公司和个人信用服务行业,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接下来,项目组将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各种建设模式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信用现状与规划目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模式。
(5)信用大数据应用研究子课题
本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国家信用体系中的三大主体,即个体信用、公司信用以及银行的信用管控风险及应用。国家信用体系按照是否是农村地区可以划分为农村信用体系和城镇信用体系。目前,项目组主要立足农村地区信用大数据研究,就精准扶贫这一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项目组先后走访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以及部分代表性贫困地区调研,已经完成《基于大数据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数据技术是推进 “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手段》、《借助“互联网+”开展精准扶贫新局面》、《借助大数据推进成都精准扶贫工作》等调研报告,通过研究精准扶贫可以扩展信用体系研究的应用范畴,借助精准扶贫检验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作用,并在实践中改善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项目组将在此基础上,借助研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大数据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进而推广到对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调研数据整理运用
课题组对成都市社会信用建设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先后听取成都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政务办等部门的情况介绍, 并走访成都市发改委、广州发改委、重庆发改委、上海发改委等多地,听取先进经验,获取最新数据。同时,课题组走访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等,获取精准扶贫调研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对于社会信用领域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及梳理工作基本完成。在数据库建立方面,收集整理了美国、欧洲、日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信息。就中国的相关调查,项目组也通过政府获取了部分数据,归纳总结了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成果。
同时,课题组扎实夯实理论基础,归纳整理中、英文相关文献百余篇,并根据子目标,进行分类检索,搜集、整理、解读文献资料,归纳、提炼学术研究重点,基于文献资料,共计撰写论文8篇,其中文献综述1篇。
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期需要不断补充和梳理更多的文献,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不断挖掘研究空间。
学术会议
项目组已组织召开相关学术会议3次,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交流会6次,吸引国际知名专家13人次前来交流。
(1)2016年大数据峰会
2016年1月,课题组组织举办了2016年大数据峰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徐宗本,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勇,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冯劲夫,国家发改委财金司信用处调研员朱冰,成都发改委财政金融处处长顾博,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金融与信用研究所执行所长高非易,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颁贰翱、电子科技大学周涛,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王冲等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大会上专家就如何以金融大数据和信用大数据为重点,促进交叉学科协同发展,增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能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2)2016互联网与大数据金融国际研讨会
2016年7月,课题组组织举办了2016互联网与大数据金融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国内外学者,与业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金融创新”、 “普惠金融”、 P2P公司信用评估与风险防范、区块链技术以及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3)2017跨国界金融观点会议
2017年6月,课题组组织举办了2017跨国界金融观点会议。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余多名参会学者参会。就国内外金融市场、信用大数据、金融创新等话题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学术交流
课题组积极和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特拉华大学Gonzalo R. Arce等13位知名专家来学校做主题演讲,并就大数据应用和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项目首席专家寇纲教授还做为组委会主席或成员参与组织了中国管理学青年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国内顶级学术会议,与参会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首席专家寇纲教授在2016年7月举办的2016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报告;在2017年7月举办的2017智慧金融研讨会上,做《大数据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报告。
3、成果宣传和推介情况
项目组通过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参与媒体专栏、与成都市发改委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了项目成果的宣传和推广,产生了较好的政策影响、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1)积极报送社科重大项目2016、2017年度工作简报;
(2)首席专家寇纲教授受邀参加省政府常务会前“学知识”讲座,为参加常务会的省长、副省长、各位秘书长和相关厅局领导做题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讲座。
(3)首席专家寇纲教授撰写的《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得到四川省人大副主任,时任四川省委常委兼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的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这篇调研报告值得一读。它立足互联网+背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提出了成都目前的问题,提出了好建议,应在工作中予以参考。”
(4)寇纲教授在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报告《以十叁五规划为契机,完善我市社会信用体系》。该报告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报告内容在成都市政协举行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组讨论会”上得到黄新初书记的肯定和赞誉。重庆市委副书记、时任中共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批示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大相关工作力度。
(5)首席专家寇纲教授撰写的《借助大数据推进成都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得到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陈建辉批示。批示指出:“建议有一定参考意义,相关部门要积极吸纳意见建议”。
(6)对于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全会委员小组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情况,对于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获政协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副主席金嘉祥批示。
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主要问题
(1)调查方面
目前,由于调查范围有限、样本量小,第一手数据来源较少,调研深度还有不足。
(2)研究方面
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量化困难和数据获取苦难等基础性障碍。信用大数据分析面临多维度和异构型两大核心技术难题,模型和方法并未完善。
改进措施
下一阶段,一方面要与更多单位合作,扩充数据的广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更扎实多样的调研,获得实在的第一手数据。同时,要进一步总结提升,从区域化上升到全国化,普遍通用的成果和标准,并进行推广。
此外,将更加关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给信用大数据和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对于成果推介和宣传有待继续加强。
研究心得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关键转型时期,构建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及信用大数据应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与实用价值。但目前,我国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大数据应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存在严重的数据缺失、人口迁移问题,这对我国国家信用数据基础、监管制度、关键技术的构建带来空前的挑战;其二,我国信用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制度缺失,即制度短缺条件下的信用机制转型所造成的真空与漏洞;其叁,信用管理的成熟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信用监控机制弱化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加剧;其四、相关规定与现实操作相背离,特别是激励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逆向激励;其五、大数据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大数据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各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相对封锁、分割和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同时,中国经济宏观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的剧烈变化也损害了社会主体行为的稳定性、规范性和可预测性,阻碍了国家信用体系的有效建立及信用大数据的高效应用。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完善系统的国家信用体系理论框架和信用大数据的应用方案。
随着调查的开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项目组利用不断求索,在一次次挑灯夜战、攻克科研难关的过程中提高研究水准。同时,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项目组并不是闭门造车,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专家及团队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多次学术会议。从项目开展至今,取得丰硕成果,相关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及业界的充分关注和肯定。
接下来各子课题全面展开,更加重点关注海量数据的容和重组,风险管理,金融数据量化评估、信用大数据挖掘和特征工程技术开发,建立适用于各行业大数据应用的人才、技术、标准和规范等等。特别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自贸区市场监管。如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可能,借助其“去中心化”特点,建立完全可信的信用记录,保障数据流通和存储中各大环节的安全可靠。如推动“互联网+”与监管工作的深度融合,建立互联网应用为手段的综合监管系统实现智能化监管和执法办案的全程信息化。
二、研究成果情况
1、Kou G, Ergu D, Lin C, et al.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 in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2016, 22(5): 738-765.
本文介绍的成对比较矩阵有助于解决信用大数据处理中的数据维度大、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是信用大数据应用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本文梳理了成对比较矩阵(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PCM)的研究文献,分析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模型和技术方法。本文发表于2016年9月,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引用20次。
2、Huang Y, Kou G, Peng Y. Nonlinear manifold learning for early warnings in financial marke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7, 258(2): 692-702.
本文关注的流形学习是近年兴起的非线性数据特征提取方法,旨在从高维数据中挖掘出数据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是成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金融数据将一维的金融时间序列还原成高维的金融动力学系统,提出了基于信息测度的金融动力学系统流形学习算法。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信用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论文自今年4月发表至今,已有两篇学术论文引用。
3、Wu W, Kou G, Peng Y. Group Decision-Making Using Improv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for Credit Risk Analysis. Filomat, 2016, 30(15): 4135-4150.
本文构建了新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专家权重,提出了一种新的础贬笔群决策方法,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和罢翱笔厂滨厂模型提出了搁-罢翱笔厂滨厂方法,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比传统的方法更加有效的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估。
4、Kou G, Chao X, Peng Y, et al.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Support System for AHP-Group Decision Making[J]. Studies in Informatics and Control, 2017, 26(2): 131-142.
本文立足于群决策过程试图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问题。本文优化了础贬笔模型利用成对比较矩阵处理群决策过程中意见不一致和数据维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有助于解决信用评估过程中大维度数据处理难题,为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5、《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该报告阐述了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总结了成都市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完善和促进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6、《基于大数据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该报告指出了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数据”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并探索了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应用。
7、《培育和规范成都市信用服务市场的对策研究》
该报告探索了如何在成都市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和拓展信用服务市场,涵盖了信用服务市场的多个主体、法规和数据库内容,在调研国内各省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信用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8、《大数据技术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手段》
该报告研究了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精准扶贫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为农村新金融的发展夯实基础。在该报告中,扶贫对象识别需要用到信用数据与大数据评估技术,并需要借助完善的农村信用服务市场更好实现精准扶贫。信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为新金融产物的推广提供支持。
9、《借助“互联网+”开展精准扶贫新局面》
该报告研究了互联网+新趋势下对于推动政务公开、精准扶贫、信用建设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互联网+的思维提升精准扶贫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技术可以拓展服务维度、畅通信息渠道、整合各方资源,对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供应链监管服务,互联网销售的营销信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0、《借助大数据推进成都精准扶贫工作》
该报告研究了大数据技术对成都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聚焦成都扶贫开发工作现状,特别是简阳地区的扶贫状况,对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精准化、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等提出了建议。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