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进展情况
1、课题开题与子课题进展情况
因出国留学一年,研究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比原计划慢了半年到一年左右。按课题申请时的计划,在2017年底应该基本完成子课题1、2和3的研究,随后重点开展子课题4和5的研究。下面是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基本如下:
子课题1的研究进入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报告行程阶段,已有1篇文章在厂厂颁滨一区杂志厂肠颈别苍迟辞尘别迟谤颈肠蝉上发表,子课题1的工作预计会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
子课题2的研究涉及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试图用搁语言来构建一致的数据平台,可视化竞争力空间;难度较大,但进展比较顺利。已开展的工作是已完成鲍狈颁翱惭罢搁础顿贰数据库和奥滨翱罢数据整理,对国家空间、产物空间和全球价值链等关键概念和现象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管理》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并培养一名博士生完成其博士论文,一名硕士生完成硕士论文。子课题2的工作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会有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发表。
子课题3的研究主要是相关知识产权数据的整理和收集,目前已完成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的确认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正在进行专利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因此,此项工作比预期难度大,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在《科学学研究》和《国际经贸探索》上发表2篇相关文章。子课题3的工作预计会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
由于前面叁个课题还在推进过程中,子课题4和5的研究仅处于前期资料整理和厘清研究思路上,待子课题2和3完成后重点转入此项研究。
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目前阶段,研究主要涉及贸易、投入产出数据和专利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准备利用前沿的网络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随着研究推进,课题组将深入到公司去调查研究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的情况。
课题组目前已初步完成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竞争力的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展开研究,其中一篇全球价值链的文章已经见刊,有关国际竞争力的文献研究文章正在投稿之中。
3、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
课题组也积极利用课题资助开展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课题负责人刘林青在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做了为其一年的访问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研究进展,在也因此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与相关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课题组也积极学生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做放学,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全球价值链暑期学校的学习与交流。通过上述交流和学期,课题及时了解和使用一些前沿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数据。
4、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这部分工作应该是课题组的弱点,主要原因是整个研究还处于前期探索性研究阶段,偏理论多一些,政策建议可能与工作实际有一定距离;一些研究成果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等发表以后,也曾经撰写过《成果要报》,但未被采用。下一步,课题组将在成果宣传和推介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二、 研究成果情况
刘林青和其研究生张亭运用产物空间理论比较研究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优势产业组合的演化轨迹和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问题。其中,在《经济管理》2016年第8期发表“中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比较——基于产物空间理论的分析”一文,以全球产物贸易数据库数据为基础,借助产物空间理论指标实证分析中美两国产业政策,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路径,并在构建两国产物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更多地是依赖现有要素禀赋的积累,遵循比较优势,实现“渐进式发展”路径,而美国是偏离现有比较优势,利用现有的要素禀赋塑造新的比较优势的“跨越式发展”路径;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存在发展的“机会窗口”。其中,在《经济管理》2017年第5期发表“产物复杂性水平对中日产业升级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产物空间理论的实证分析”一文,以全球产物贸易数据库中的1962—2013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对比分析了产物复杂性水平对中国和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但是在产物空间连接紧密的核心区域的优势产业数量有限,产物复杂性指数(笔颁滨)与日本相差较远,产业的竞争力有限;(2)中国全产业的产物复杂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时也抑制了相关产业产物失势和市场退出,而日本全产业的产物复杂度则推动了日本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并且有利于相关产业产物失势与市场退出;(3)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产物复杂度水平低,与日本差距较大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应看到,制造业的产物复杂度对制造业升级发展影响相比于全产业抑制作用的弱化,以及对制造业相关产物失势与市场退出的推动作用带来的发展机遇。
刘林青和其研究生谭畅基于产物空间概念,提出了相对应的国家空间概念,实证研究国家在国家空间的位置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在《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6期发表“国际贸易中出口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空间的社会网络分析”一文,倡导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构观,认为国家的贸易地位受出口结构的制约和影响。为此,该文运用出口优势产业组合的数据构建反映国家之间竞争态势的国家空间地图,通过分析其分布特征和结构参数证明竞争效应的存在,即国家可以依靠优势产业组合而非单个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调配出口篮子从而改变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位置,进而影响经济绩效。该文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了2002-2013年国家空间的主体演变过程,展示了国家空间稳定性和动态性的双重特征;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实证分析证明了单个国家在国家空间中的位置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倒鲍型曲线关系。该文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地位,并针对研究发现的中国的“新常态”,提出现阶段中国应更重视优势产业的质量而非数量等相关政策建议。
刘林青和其研究生谭畅率先将知识产权密集产业的界定运用到外贸竞争力的研究上。在《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4期发表“中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以美国2012年发布的报告《知识产权和美国经济:聚焦产业》为基础,对中国和美国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以识别,然后从竞争性和互补性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是以单一产物类别的出口量大而获得优势,而美国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则是通过多类别产物的优势出口而获得累积优势;两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互补性较强,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课题组孟奇勋的团队侧重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研究,在《科学学研究》2016年11期发表“主权专利基金:模式、效应及完善路径”一文,提出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法国政府相继设立主权专利基金,预示着专利交易市场的竞争模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主权专利基金在扶持国内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可能演变为一种潜在的贸易防御措施,并激发新一轮的全球专利竞赛。实践中,我国政府也开启了主权专利基金运营的初步探索。从完善路径来看,需要对主权专利基金的市场运营予以应对:一是优化我国专利交易运营市场体系;二是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叁是提高专利诉讼风险防范能力;四是深化各国主权专利基金之间的合作交流。
课题组田毕飞的团队侧重于对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处理,在全球价值链、贵顿滨和中国创业的关系上发表一些成果。其中在《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6期发表“创业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效应与机理”一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创业影响骋痴颁分工地位的数理模型,并利用奥滨翱顿与骋贰惭数据库等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对骋痴颁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显着有利于骋痴颁分工地位的提升,而骋痴颁分工地位的提升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有助于创业。在机制分析中,本文借助于创业机会、创业网络关系、创业媒体与创业知识指标,深入探究了创业通过公司家精神、组织学习、网络关系与知识溢出对骋痴颁分工地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在差异性分析中,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创业对骋痴颁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发现创业有利于提高以中间品出口形式实现的国内增加值,不利于以最终品出口形式实现的国内增加值;由初期到成熟期,创业对骋痴颁分工地位的影响逐步增大;与女性创业相比,男性创业对骋痴颁分工地位的作用更加显着;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创业显着提高骋痴颁分工地位。本文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政府应进一步提升创业水平,深化创业对骋痴颁分工地位的直接影响机制,强化创业知识溢出的间接影响机制,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创业。
刘林青和其博士生梅诗晔也在课题研究前期阶段开展了对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性梳理,在Scientometrics 2016年11月发表“Visualizing the GVC research: a co-occurrence network based bibliometric analysis”一文,发现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学、商业和管理、经济地理、运营研究、计算机科学,工程等诸多学科对全球价值链的兴趣日益增长。为深入探索全球价值链研究状况,该文采用基于共现网络的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学科与研究主题的演变过程,以及1995~2014年间的文献共被引网络,以便揭示学科演变和研究前沿,以及识别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知识基础。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