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世界纪录——叁丈叁宣纸
在我校建校58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项目组向学校捐赠叁丈叁超级宣纸一张,该宣纸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攻关而于2016年生产的。叁丈叁宣纸长11米,宽3.3米,由100多名技艺高超的技艺人员合作制成,全部手工,捞纸时需45人同时站位,在统一号令下协作完成。该纸为特种净皮宣纸,原料经过精选,经一年多时间、繁多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由于叁丈叁超级宣纸制作成本高昂,一张一筒精装,售价昂贵。项目组所捐赠宣纸厂家售价为12800元。
宣纸介绍
中国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一,安徽省是文房四宝大省,宣纸、宣笔、徽墨、歙砚并称安徽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传统的书写工具和用品。
泾县是中国宣纸的唯一产地。宣纸的发展经历的叁个时期:唐代宣纸作为贡纸,是江南道宣州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宋代宣纸是宣州主要以青檀皮为原料的高级纸张,是皮纸的杰出代表;从南宋末到元明之际,泾县小岭曹大叁及其后人探索发明了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配伍制作的宣纸,到明代中叶,其技艺体系臻于严密,并相沿发展至今。这种宣纸具有质地稳定性、润墨性、耐久性、绵韧性、抗损性等特点,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奉为人类手工造纸技艺的活化石。2009年9月,宣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安徽省唯一整项人类非遗。
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的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集原料制作技艺、纸药制作技艺、制浆技艺、捞纸技艺、晒纸技艺、检纸技艺等于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宣纸制作技艺体系,并与自然作用相结合,历时近20个月、6个工段数百道工序才能完成从原料制作到成纸的制作。宣纸制作技艺是人类手工造纸的活化石,是“千年寿纸”。郭沫若先生1964年就曾指出:“宣纸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叁丈叁宣纸与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获得
宣纸的品种繁多,包括宣纸加工纸在内有上千个品种。1949年前只能生产丈八宣纸。2015年11月-12月,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向宣纸抄制极限发起挑战,公司精选近百名技艺精湛的捞纸、晒纸、剪纸工人共同生产,成功完成“叁丈叁”宣纸巨制。捞纸时,需要45个技艺高超的工人同时站位,统一号令,统一动作,密切协调才能完成捞纸。晒纸时,需要10多人同时协调动作;检纸时,需要10多个女工同时协调动作。以上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不协调,就会出现瑕疵,该张纸就会被另作处理。此外,在捞晒检过程中,还有10多个辅助工人配合。叁丈叁宣纸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纸,是真正的“手工纸王”。
叁丈叁宣纸长11米,宽3.3米,为特种净皮宣纸,主要适用于大型宾馆、楼堂馆所创作巨幅书画艺术作品。“叁丈叁”巨型宣纸的成功问世,在传承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6年6月,经吉尼斯官方认定,“叁丈叁”宣纸荣获吉尼斯“手工捞制的最大宣纸”世界记录证书。
我校即将完成宣纸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2010年12月,我校以曹天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团队,怀着深厚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向国家社科规划办申报了《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项目并立项,在学校和原产地各级领导、技艺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几年来,经过辛勤刻苦的研究写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项目为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涉及到造纸工程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领域,难度非常大。目前,项目组正组织结项工作,最终可望以500万字,90分钟学术专题片和一批中期成果申报结项。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