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进展报告(2016—2017)
两年来(2016—2017),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课题组在李景林教授的带领下,保质保量地推进研究计划,已出版专着两部,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叁十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首席专家李景林教授是国内“教化儒学”的倡导者,李教授主张中国哲学本质上就是价值哲学,应从教化—价值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哲学。李教授的观点及相关成果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许家星(《价值视域下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以唐君毅&濒迟;哲学概论&驳迟;、李景林&濒迟;教化的哲学&驳迟;为中心》,《人文杂志》2016年第1期)、程旺(《“教化儒学”的理论系统及其展开——李景林先生的儒学观述评》,《人文杂志》2015年第7期)等学者纷纷撰文对“教化儒学”予以述评和回应。李教授近期再次撰文(《教化——儒学的精神特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5期)指出:儒学作为一种哲学,其精神特质就是“教化”。在儒学的系统中,“教化”所标示的是一个存在实现先行的观念。儒学具有一种创生实现论的道体观念,体现了一种内在关系论的思想理路。儒学以人的存在的实现为根本进路,与世道人心和社会生活具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当代的儒学研究须回复到儒家原典与历史的生命整体性,重建当下时代的儒学的形上学。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是儒学研究中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极具争议性的论题,李教授在《义理的体系与信仰的系统——考察儒家宗教性问题的一个必要视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一文中对这一论题提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创建性的观点:儒家并非宗教,但却有宗教性。厘清儒家义理体系与古代社会信仰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儒家的宗教性问题。孔子“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一语,点出了儒家义理体系与社会信仰系统之相关性与异质性统一的关系。“殊归”,赋予了儒学作为哲学义理体系的独立性特质,依田立克对哲学与信仰的区分,儒学是哲学而非宗教;“同途”,又使儒学能够以一种“神道设教”的方式因应和切合于社会生活,具有自身内在的实践和教化意义。儒家哲学据古代社会既有的信仰系统以引领社会生活,故其教化之所行,于中国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意义与广泛的包容性,并赋予其信仰生活以一种强理性的特质。
值得注意的是,李教授的原创性研究是承接前辈思想家的研究之上,《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变——从&濒迟;《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驳迟;讲起》((《文史哲》2016年第6期)、《人道即天道——重温邹化政先生的儒家哲学研究》(《人文杂志》2016年第9期)两文对冯先生与邹先生着作的学术价值与方法论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
为了推动课题进展,李景林教授组织课题组召开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社会”(2016年11月25—27日)、“教化儒学的思想历程”(2017年7月12—13日)等学术会议,促进了项目组成员之间合作与交流,为课题研究提供条件。
在李教授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在各自负责的子课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李祥俊教授新著《秦汉价值观变迁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以儒家经学基本价值观的确立与演变为根本线索,深入考察了秦汉时期价值观变迁的历程;简满屯《北宋社会价值观体系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分析。此外,田智忠(《妙在“有”“无”之间——从“天泉证道”到“严滩问难”》)、蒋丽梅(《魏晋南北朝孝道的情感基础探究》,《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2期)、陈多旭《君子不器衍义——泛论儒家人文传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6年1期转载)、周耿(《<老子?三十八章> “上”、“上德”探微》,《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董卫国(《<中庸>对孔门仁学的新诠释》,《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2期)等课题组成员也据各自负责的子课题发表了相关成果。
综上所述,2016至2017年,《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课题组认真执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有关规定和各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听取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执行写作计划,不断推出项目成果,为课题的顺利进展与结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附:《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2016—2017)阶段性成果
着作:
李祥俊《秦汉价值观变迁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
简满屯《北宋社会价值观体系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论文:
李景林《教化——儒学的精神特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5期
李景林《义理的体系与信仰的系统——考察儒家宗教性问题的一个必要视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3期
李景林《冯友兰后期哲学思想的转变——从&濒迟;《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驳迟;讲起》,《文史哲》2016年第6期
李景林《人道即天道——重温邹化政先生的儒家哲学研究》。《人文杂志》2016年第9期
李景林《庄子论自我与自由》,《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2期
田智忠《妙在“有”“无”之间——从“天泉证道”到“严滩问难”》,《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第2期
蒋丽梅《魏晋南北朝孝道的情感基础探究》,《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年2期
许家星《价值视域下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以唐君毅,哲学概论&驳迟;、李景林&濒迟;教化的哲学&驳迟;为中心》,《人文杂志》2016年第1期
陈多旭《孔子的成人之教——从仁的可至与不可至的关系谈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1期
陈多旭《君子不器衍义——泛论儒家人文传统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6年1期转载
董卫国《&濒迟;中庸&驳迟;对孔门仁学的新诠释》,《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1期
程旺《老子哲学中的“身”及其意蕴》,《道学研究》2016年第1期
周耿《<老子?三十八章> “上”、“上德”探微》,《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
周耿《论庄子的“无情”观》,《诸子学刊》2017年第1期
周耿《“自然”而“立于独”——道家对个性实现的看法》,《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周耿《“道生、物形”论:先秦道家万物生成论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论意义》,《国学学刊》2016年第4期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