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14窜顿叠066&苍产蝉辫;郭英德:《历代赋学文献辑刊》问世新闻稿(配图)

2017年12月14日14:04来源:

《历代赋学文献辑刊》问世

集中收录历代赋学文献计214种,共200册

11月4日,《历代赋学文献辑刊》新书座谈会暨“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国内知名高校和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和出版管理部门、出版社的代表出席了座谈会与成果发布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英德主持了新书发布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自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古籍处处长章隆江分别致辞。随后,过常宝、马自力、魏崇和许结共同为新书揭幕。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该书主编踪凡介绍了《历代赋学文献辑刊》的编纂情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副主任、该书责编南江涛介绍了该书的出版情况。

《历代赋学文献辑刊》出版座谈会上,来自国内高校和出版机构的代表,就《历代赋学文献辑刊》在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对于文学史研究的史料价值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评价和讨论。与会学者对《历代赋学文献辑刊》的编纂和出版工作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对于赋学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来说,该书的出版是一件盛事。它将是今后辞赋研究的新起点之一,必将有力推动赋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且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赋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学体裁,是根据汉字的形体、音义、语法特点而精心组织的华美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传统赋体文学对于韵律、对偶、典故的追求,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高雅的文体之一。据保守估计,历史上产生的赋作,多达四五万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上多有创获,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文学和文化遗产。赋学文献,是指赋体文学作品进行编集(含编选、载录和摘引)、评论、注释的文献,是我们研究古代赋学、传承中华文明的资料宝库。

此次推出的《历代赋学文献辑刊》,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阶段成果。该书集中收录历代赋学文献共计214种,共有200册,以影印原始文献的编纂方式出版,忠实地保存文献原貌,为文献研究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所收文献,七成以上都是首次影印面世,这些文献收藏在十余家藏书机构,非常稀见,有的还是孤本、善本,查找、阅读都颇费周折。而对其汇集出版,可以免去学者的是四处奔波、查阅抄录之苦,还可以为促进赋学文献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拓展,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奉献绵薄之力。全书以总集、别集、赋论叁类分编,各类之下,大致按成书时间排序。这套丛书,是建立在踪凡、郭英德两位主编多年对赋学典籍摸底调查的基础之上,为了便于学者了解,两位主编还为每种图书撰写了简明扼要的提要,置于每书之前,可以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具有一定的赋学史和学术史意义。其数万字的前言,系统梳理赋学研究历史,指明新的研究方向,这本身就是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套《历代赋学文献辑刊》除了具有文献资料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外,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充实了赋体文学的作品结构,增大了赋体文学的体量,为赋体文学研究提供了过去未曾有过的解读文本和研究资料。更重要的是,这套赋学文献辑刊为呈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全貌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