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16窜顿础118&苍产蝉辫;马建春:2016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工作简报》第1号

2017年12月14日15:23来源:

2017年3月11日,由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所长马建春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6年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东商旅群体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广州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807会议室召开。

应邀出席会议的专家组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副会长万明研究员;暨南大学原副校长、中外关系研究所教授、中国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纪宗安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宗教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广东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何方耀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南宋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者曹家齐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周永卫教授。

出席开题论证的校内领导及学者有: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云飞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刘增合教授,暨南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叶农教授,暨南大学社科处黄晓燕副处长,《暨南学报》主编孙升云教授等。

出席的课题组成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内陆欧亚学研究中心主任、《欧亚学刊》主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锦绣研究员(子课题一“波斯、大食商旅与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负责人),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张小贵教授(子课题二“两宋时期掌控东西海道的大食商人研究”负责人),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马建春教授(子课题叁“回回海商与元代社会经济研究”负责人),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支部书记、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朝鲜史学会理事刘永连教授(子课题四“明朝回回商旅与海上贡赐贸易研究”负责人)。此外,出席论证会的课题参与者有: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郭渊教授、乔志勇博士,暨南大学古籍所副所长陈广恩教授,广州市博物馆陈鸿钧研究员,广东考古研究所柏宇亮副研究员,博士生徐虹、刘旭等。另,暨南大学历史专业硕博士研究生也列席了会议。

开题论证会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社科处黄晓燕副处长主持。黄晓燕副处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对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作了一一介绍。她强调,近年来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暨南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繁荣发展,项目申报佳绩连连,2016年共获批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7项,全国排名第6。以马建春教授任首席专家的课题组不仅前期申报工作准备充分,而且学术阵容强大,已有多年扎实的研究基础,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肯定,此次其申报工作的成功,也是暨南大学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充分体现。她表示,学校将为课题工作的实施提供全力支持和保障,并预祝马建春教授的项目圆满完成。

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前来参加开题论证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对马建春教授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的成功立项表示祝贺。他介绍,文学院在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十分重视,2016年共有4项重大课题成功立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东商旅群体研究”项目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会尽力支持和协助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接着,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刘增合教授致辞。他首先对马建春教授领衔的重大课题获批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强调,中外关系史研究是由着名学者朱杰勤先生开创的暨南大学传统学术领域,具有充分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特色,向来注重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创新,相信在马建春教授的主持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致辞仪式结束后,出席开题的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第二阶段,项目组进行开题汇报。首先,项目首席专家马建春教授就项目的选题意义、总体框架、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等五个方面向专家组做了详细汇报,并就此重大项目各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分工及相关成果发表工作进行了细致规划。他指出:本课题研究涉及商旅文化、航海文明的东西交流,研究中必然要与考古学、人类学、海洋气象学、地理学等学科方法相交叉,属于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根据不同王朝时期中东商旅的活动特征,分别以隋唐、两宋、元、明划分,设有4个子课题,即“波斯、大食商旅与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两宋时期掌控东西方海道的的大食商人研究”、“回回海商与元代社会经济研究”、“明朝回回商旅与海上贡赐贸易研究”。本课题研究参与成员共28名,计划发表相关学术研究论文32篇,预计出版共计160万字的四卷本专着为最终成果。

之后,课题组成员分别就各自负责的子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报。李锦绣研究员表示,承担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既是荣誉,也是挑战,特别是本课题需参考大量阿拉伯、波斯文献,搜集、翻译、整理这些文献资料,将是其子课题的主要难点和亮点。张小贵教授提出,将对已经发现的整个南海海域的宋代沉船进行考察,并结合域外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资料,对相关人物和史事进行详细考证。马建春教授谈到,将重点考察元代回回商人身份的变化,以及与唐宋蕃商的异同,探讨回回海商与中西海上交通的拓展及其对元朝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阐释元代回回商人于中西航海文明交流中的贡献。刘永连教授提到,其子课题以系统探讨明代中东回回商旅群体的兴衰变化及前因后果为主要内容,并对郑和下西洋与中东商旅互动影响等问题进行重点探究。

第叁阶段,专家评议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主任万明研究员主持。在听取课题组的详细汇报后,各位专家首先对马建春教授的课题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对课题的选题、研究方法和创新领域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该课题难度大、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高。同时,专家组还从不同角度,对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发言顺序,何方耀教授首先指出,本课题研究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研究时间是从隋唐到明朝末年,横跨近千年,研究空间是广大的中东商旅群体,因此难度很大。并就“中东商旅群体”的身份提出以下四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一是本课题研究的“中东”其地域范围是如何定义的?是否包括了波斯、阿富汗等地?二是中东商旅群体大多是穆斯林,对他们的宗教身份项目书中为何避而不谈?这些人不仅带来了象牙香料,最重要的是还带来了伊斯兰教,他们对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有何重大影响?如何处理这一敏感又重要的问题?仅以经济交流的范畴是无法涵盖的。叁是中东商旅的国度、族属和宗教派别如何鉴别和分析?当时中国蕃坊中的中东群体是否有派别之分?四是中东商旅与华人、印度商人、拜火教商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关系如何?此外,对于参考文献,佛教经典中也有很多可供借鉴的资料。

纪宗安教授对课题选题表示肯定,由于国家政策倾向,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课题申请肯定很多,本课题能脱颖而出,足可见其选题角度和切入点之新颖。纪教授建议:一是课题难度很大,相关研究成果已有很多,也有一定的基础,一定要重视延伸和拓展,突破和新意。二是学科跨度太大,语言跨度也大,要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叁是对于研究群体的宗教身份,要处理好学术和现实政策的关系。

曹家齐教授指出,专题研究是一个挑战,如何把跨断代的研究连接起来非常重要。从项目书来看,课题负责人主要侧重于从中外关系史、中国史方面来诠释论点,但如果从世界史的立足点来看本课题,在史料和研究视野方面应该能有所突破。如何多加运用考古材料和外文资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周永卫教授建议:一是重视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商旅群体与冼夫人及其后代的关系。二是重视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商旅群体与岭南古道的关系。叁是鉴真东渡携带了大量香料去日本,他与当时中东商旅群体的关系值得重视。

万明教授建议:一是对关键词“中东”、“商旅群体”等概念的界定还需要细化,以减少今后的研究难度。二是西方对印度洋特别关注,中东商旅的活动不仅在亚洲,还有欧洲和非洲,本课题既要注重全球史的视野和资料,也要重视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的材料。叁是云南也有大量的穆斯林商旅,如贝币的传入就与印度洋的贸易有关。四是对航海民族和航海生活,国内关注太少,希望本课题能在此方面有所挖掘和创新。五是对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和中国的发展与中东商旅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从文化角度来进行阐释。

第四阶段,课题组成员回应阶段。马建春教授代表课题组对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并回应了部分专家的提问,表示随后将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继续完善课题的研究计划,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组成员也就研究计划实施、重点难点问题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讨,纷纷表示一定认真消化和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专家组主席万明研究员做总结发言:本课题开题论证充分,创新性强,课题总体设计和研究进程安排科学合理。课题组阵容强大,以其深厚的理论水平、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前期已取得较为丰厚的学术积累,相信他们一定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项目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研究成果。

经过一上午紧张热烈的交流研讨,由马建春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东商旅群体研究”开题论证会圆满结束。

(课题组供稿)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