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变迁研究”
——第一次赴藏调研筹备讨论会
为西藏课题组赴藏调研工作的顺利推进,2017年5月27日,各课题组主要成员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对于“课题组赴藏调研具体安排”的筹备会。参加此次筹备会的人员主要有课题组首席专家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周波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中伟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王川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天华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受明副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其他课题主研人员。课题组成员齐聚一堂,就如何西藏调研工作的如何展开等系列问题举行座谈,气氛热烈异常。
会议开始,何一民就西藏大学丁玲辉教授因年龄与身体原因辞去子课题二负责人一事,向与会成员作介绍,事后经讨论表决,通过由西南民族大学刘波教授代替丁玲辉教授担任子课题二负责人的决定。之后,何一民教授请课题组成员围绕“赴藏调研前期准备”、“调研期间注意事项”、“如何顺利开展调研工作和行动”、“调研后的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讨论。
在调研的前期准备和行动上,有人建议在出发前,一方面要提前准备好有川大、川师开具的介绍信,另一方面最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与西藏各方人员建立联系以方便资料收集工作的展开。也有从保证课题组成员人身安全角度出发,提出购买保险,出发前3-5天特别注意洗澡出现感冒等建议。
在如何顺利开展调研工作和行动方面,周波教授认为,要提前确定考察路线,根据发展程度的好、中、差在西藏各地区中选择出未来要考察的城市,重视“一江两河”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口岸城市,如亚东、樟木等。
高中伟教授提出调研过程中最好设计一些问卷和访谈问题进行调查采访,要争取西藏当地人对项目的支持。鉴于阿里等地区海拔高、存在社会治安管理问题,出于为大家安全的考虑,王川教授建议阿里等地区可以留待以后再做调查;充分发挥当地人的优势,依靠西藏当地人来发放问卷、搜集图片等资料。
何一民教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与建议,认为在城市个案的选取上注意“典型性”“代表性”“特色性”,出发之前要设计一批问卷对长期生活在西藏的居民作满意度调查,调研中要寻找一些长期在西藏工作的专家、领导等作访谈;利用长期在西藏当地长期工作和生活过的人帮助搜集资料、同相关部门的接洽等;调研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近几十年来的西藏人居环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问题以及未来如何发展,注意人口的阶层属性、社会关系、藏式民居、社区构建、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等,将研究的问题与国家的重大战略如“一带一路”等联系起来。
针对调研结束后的工作安排,大家一致认为要写调研报告、尽快出一批成果,每个小组要负责部分任务。加强与《西藏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民族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编辑部的联系与沟通,希望他们能够设计一些栏目发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应尽快出成果以便申请第二批经费。
针对研究问题,还形成了相关共识:一是要将多种方法运用到西藏课题研究当中;二是研究论文成果到时可以用在课题组会议上用笔笔罢做汇报,供大家交流、修改。叁是,除了定性研究外,也要注意定量研究。
此外,也有人提出以后可以安排在西藏拉萨或者成都召开研讨会,邀请一些编辑前来参与,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增加他们的交流、拓宽人们的沟通渠道。
最后,何一民教授作总结,并针对大家讨论的相关问题和未来的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并要求各子课题组要提前做好规划,最好在6月20号前将调研计划、目标、资料整理出来,带着调研计划、写作计划的目的去;确定每子课题组参加调研的人选,注意身体,提前将身体调整准备好;另外,根据开题计划和报告要求,各子课题每年要出一定的研究性成果,包括两篇核心论文以及相关的成果要报和对策建议,希望返回后认真落实。
出发时间初步定在7月份初,即川大与川师放假后,最好雨季到来之前返回,防止路上出现泥石流、塌方等情况,影响调研进度和人员安全。
鉴于赴藏火车票在夏季旅游时节很难购买的现实条件,课题组决定要安排专门人员提前购买车票;调研路线最好以拉萨为据点,分散调研;另外,实地调研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寻找资料,要充分运用各种人脉关系帮忙收集资料。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