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于世界、实现长久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和最坚实后盾,是一个国家国际主体身份的象征。国家主权理论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维护和发展国家主权既是每个时代的共同课题,又是一项系统性的永久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传统国家主权理论的基础上,把握现实发展大势,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对于国家主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家主权的思想,根植于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家发展从个体尺度转向全球尺度,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日益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这种开放性、渗透性与传统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唯一性发生了剧烈碰撞。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要求,网络主权应运而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所指出的:“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果用现实的物质思维和观念思考网络虚拟空间的问题,就会陷入理念障碍和思维误区,影响当代中国对于国家网络主权权能的实际掌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家主权的思想,回应了上述新要求和新挑战,而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及和平主权。
人民主权理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体和实践动力。人民主权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家主权思想的根基。在人民主权理念下,国家主权的最终所有者是人民,国家权力机关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且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反映人民心声并为人民服务。人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要以人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人民主权理念指引下,一切主权实践活动都严格以人民利益为基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例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主权安全,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从战略高度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发展。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网络主权安全构想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和平主权理念。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解决和平问题的根本,和平主权理念是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和平发展空间,对各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个安全和平的发展空间,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着重提出在具体的国际交往中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建设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和平主权理念关照各国彼此核心利益、贴合各国重大关切、符合各国内在发展需求,在国际社会呈现出更为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亚洲安全观,加强国防军队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后盾;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旨在通过引领发展以营造有利于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和平环境。
(作者:高德胜、王瑶,分别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点项目“基于信息空间的国家主权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