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历史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与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要求在准确分析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新遇到的新问题基础上,持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对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树立文化发展“新思想”
新的伟大的实践必然产生新的伟大的理论,新的伟大的理论又必将指导新的伟大的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需要新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导,才能更好凝聚起应对文化领域内的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精神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深厚的人民性、时代的先进性与历史的传承性,契合当今中国的国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怎样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视野。
制定文化创新的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有方向才有凝聚力与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需要有新的奋斗目标。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梦”蕴含了“五位一体”统筹布局、全面建设的具体内容,因而“文化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文化中国梦”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体现着文化的“叁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文化创新性的时代转换,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体现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特征,具有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历史地看,“文化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所追求的文化强国之梦。在新时代,“文化中国梦”将为伟大民族复兴提供巨大推动力,将为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根基与精神支柱,将为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国际话语权提供有效指引。
解决文化发展新问题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矛盾出现,矛盾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需要解决新的文化矛盾问题。
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问题的关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是制约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文化精神食粮。为此,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中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文化政策倾斜与全面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历史地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新格局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文化安全面临新情况。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必须创造全面、立体、多元的文化交流方式,才能更广泛更深层次地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确定文化发展新方略
文化发展目标已经确立,指导思想已经明确,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要看是否有正确而有力的文化发展举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需要新的文化发展举措来全面推动。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发挥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紧紧将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团结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上,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各级组织与领导干部的学习与践行;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文化空间。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必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要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物创作的引领作用,并将其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加强人民文明素养,实现经济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在文艺创新发展方面,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最能代表民族的风貌与时代的风气,除要加强社会主义文艺人才队伍的建设之外,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我们的艺术家、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不断推出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同时必须加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础上,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生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进文化创新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需要有党的领导来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题,持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篇章,显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能力引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政党。我们党强大的文化领导力,就在于强大的文化创新力,就在于能够解决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问题并引领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文化领导力,是由自身的政治属性与创新实践能力决定的。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并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不断通过对自身理论的实践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我们肩负着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我们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发展,同时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还要凝聚人类文明成果、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一条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进而努力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