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17年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部分阶段性成果概要

2018年01月30日16:17来源:

2017年,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陆续推出一批导向明确、分量厚重、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研究、冷门“绝学”传承、文献资料整理、重大现实问题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凸显引领示范效应。现择要介绍部分2017年度公开出版的、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古汉字字形表(五种)》系安徽大学黄德宽承担的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批准号:11&补尘辫;窜顿126)的阶段性成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该书包括《殷商文字字形表》、《西周文字字形表》、《春秋文字字形表》、《战国文字字形表》、《秦文字字形表》等五部字表,其中《殷商文字字形表》收录甲骨文、铜器铭文、陶器铭文等,按照传统的“五期”法予以分类。《西周文字字形表》主要收录铜器铭文,按照早期、中期、晚期予以分类。《春秋文字字形表》按照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宋国、吴国、越国等国别予以分类。《战国文字字形表》包括简帛文字、铜器铭文、兵器、玺印、货币、石刻文字等,按照齐系、晋系、楚系、秦系、燕系等系别予以分类。《秦文字字形表》包括战国秦以及秦王朝的文字,按照简帛、铜器、兵器、玺印、货币、石刻等文字载体性质予以分类。《古汉字字形表》所收字形自商周至秦代。各部着作独立成书,是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每个断代时期文字资料的静态描写,也可以综合起来使用,有利于读者对古文字形体作动态考察,了解不同时期汉字发展的全过程。这在该领域的同类着作中尚属首次,必将为揭示汉字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建构汉字理论的科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1-5辑)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韩震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5ZDB003)的阶段性成果,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相继出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指的是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或构建,凝聚、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分布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国古代没有现代的学科界限,这些思想文化术语几乎在各领域都共通共用,因此,它们的内涵博大深厚。2017年出版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4》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5》共计收录术语200条。第四辑收录了100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包括人们熟悉的“爱人以德”、“安居乐业”、“博爱”、“崇本举末”、“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政贵有恒”等。第五辑收录了100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包括人们熟悉的“安贫乐道”、“讲信修睦”、“厚积薄发”、“乐天知命”、“三省吾身”、“推己及人”、“休养生息”、“饮水思源”、“愚公移山”等。本系列丛书对这些术语的核心含义进行了阐释,辅以引例,并翻译成精准的英文,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4》于2017年5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评选的“2017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 截至2017年12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已与十多个国家的出版机构达成了术语系列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或意向,其中5个语种已经正式出版。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还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签署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英文版)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的直接发声。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15卷)系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补尘辫;窜顿080)的阶段性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该书将一千多年前的手写文字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献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献释文后附有校记和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献的研究文献索引,一般包括标题、释文、说明、校记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共整理收录了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斯叁〇〇五至斯叁叁叁〇间的敦煌社会历史文献120多件,约40万字。这项成果不仅为敦煌学研究者提供了经过整理的研究资料,也为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和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的研究者利用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是推动敦煌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工程。

《天一阁藏历代地方志汇刊》系宁波大学龚缨晏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3&补尘辫;窜顿089)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这套汇刊共850册,囊括了天一阁收藏的515种地方志,其中五分之叁是首次公布。收录在这套汇刊中的地方志,起自宋元,终于民国,时间跨度达500余年。其中宋元地方志15种,明代地方志291种,清代地方志192种,民国地方志17种。在空间上,涉及到现今全国20多个省区和直辖市,涵盖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区域。在类型上,不仅收录了通志、府志、县志、乡镇志、关志等,而且还收录了编纂方志时形成的采访册等;虽然多数是刻本,但也有一些稿本、抄本。在文献价值上,不乏精湛的善本和稀见的珍本;有些方志虽然已经破损残缺,但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现了独有的价值。中国古代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经济营生、社会治理、文化活动、历史变迁等众多方面。因此,这套汇刊不仅集中地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地方志文化,以及不同时期地方志的编纂特点,而且有力地表明,中华文明既是完整统一的,又是丰富多彩的。这套汇刊的出版,为研究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出版文化、书籍文化、藏书文化提供了原始文献;为推动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中国现代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奉使辽金行程录》系吉林大学赵永春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形成研究”(批准号:15窜顿叠027)的阶段性成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搜集五代两宋出使辽金“语录”、出使诗以及晋出帝、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至辽金的记录共47篇,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补辑、点校和简要注释,这些出使记录,多有反映两宋和辽金有关“华夷”观念、“中国”观念和“中国”认同等方面的记述。为人们学习和研究辽金史、辽宋金关系史、东北史,尤其是两宋和辽金的“中国”认同等问题提供文献支持。

《全粤诗》系中山大学杨权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批准号:15窜顿叠076)的阶段性成果,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分26册精装出版,至2017年5月已出版22册,另有4册将于2018年全部出版。该部诗歌总集规模宏大,共有804卷,收录诗家2500余人、诗作6万多首,版面篇幅在5000万字左右。“全”与“粤”,构成《全粤诗》的两大特色。所谓“全”,就是不分时代、作者、题材、体裁、水平、篇幅,只要符合《凡例》要求的作品,便一律收录;所谓“粤”,即其作者全为旧称“东粤”的人士。《全粤诗》是岭南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诗歌总集,也是大陆唯一一部大型区域诗歌总集,位列“七全一海”(《全元文》、《全宋文》、《全宋诗》、《全明戏曲》、《全明文》、《全明诗》、《全粤诗》与《清文海》)之一,其目标是要把迄今存世的可知粤人诗作——包括集内诗作和集外诗作——全部采编入集。《全粤诗》的编纂与出版,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凸现岭南地区的文化品位,具有重大的意义。

《交错的文化史——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史稿》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梵蒂冈藏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窜顿叠116)的阶段性成果,由学苑出版社于2017年7月出版。该书囊括了早期传教士汉学的诸多方面,如“西人东来与满刺加灭亡”、“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葡汉词典》中的散页文献研究”、“来华传教士早期的汉语学习文献”、“来华耶稣会士成熟期汉语学习文献”、“中国近代汉语词汇的变迁:汉语神学词汇的产生”、“刊书传教的展开”、“中国知识西传”、“专业汉学的兴起”等。来华耶稣会士们在中国的活动同时也是传教士汉学的展开的历史。他们用中文所书写的“西学汉籍”,既是中国近代宗教史、文化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西方汉学史的基础性文献;反之亦然,来华传教士们用西文所写作的着作、信件、报告等,所翻译的中国典籍等,既是西方汉学的基础性文献,也是中国明清史、中国基督宗教的重要历史文献。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何为“交错的文化史”。本书既能推进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也能揭示出传教士汉学的发展与西方专业汉学兴起之间微妙多重的复杂历史联系。

《近代戏曲与文学论衡》系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近代戏曲文献考索类编”(批准号:14窜顿叠079)的阶段性成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近代文学总体变革趋势、重要创作现象、学术史经验的反思与重估,在学术观念、研究方法与思想视野意义上认识和推进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二是近代戏曲重要创作现象、变革趋势及其戏曲史意义的专题论析,在文献史实、形式变革、文化转换意义上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书中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发表后受到关注并得到高度评价,在近代戏曲与文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反映了近代戏曲与文学研究的近期进展,对相关研究领域也具有参考价值。

《清代财政史四种》系清华大学倪玉平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清代商税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1644-1911)”(批准号:16窜顿础129)的阶段性成果,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相继出版。《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清朝咸同年间的财政与社会》研究了咸同时期财政体制和结构的转变。清廷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的依靠农业税、捐输、加派等财政来源已不能满足需求,海关、厘金等新兴工商税成为主要财政来源。作者将其概括为从“国家财政”向“财政国家”的转变。《清朝嘉道关税研究》(第二版)首次为学界提供了嘉庆道光时期的关税征收序列。作者根据从档案中搜集的常关税额数据,对边疆边贸各关、运河长江沿线各关、沿海各关的税额波动逐个分析。本书认为,嘉道时期的关税征收总体平衡,仍保持在每年500万两左右的水平,相较于乾隆时期没有明显下降。《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第二版)剖析漕粮海运制度的产生、运作规制、运输工具等与当时政治、经济、中外关系各层面的关系,以及清代漕粮海运兴衰和废而不止的因由,论述晚清政府在市场经济生活中职能的转变和决策作用。《清代关税:1644-1911年》系对清代关税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关税征收量的变化较为平稳。此后,因西方势力介入,洋关迅速崛起,并带动关税整体飞速增长。清代关税结构与总量的变化,成为中国传统财政体制由农业型财政向工商业型财政转变的关键因素。该系列着作内容丰富,是清代财政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从档案中搜集的大量第一手史料,此外还对清代财政结构的转型、历史骋顿笔测算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可供学界参考。

《民国新闻史料续编》(全32册)系中国人民大学王润泽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史史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5窜顿叠140)的阶段性成果,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7年4月出版。该书收录120种国家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新闻类出版物,分为统计资料、机构概况、年刊和纪念刊、新闻专着、政策与管理、战时新闻、新闻期刊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了来自民国政府宣传部门、其他行政部门和行业自身的36种统计资料。这些罕见史料有助于研究者分析民国时期新闻行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和脉络,为本学科学术进步提供更多史料,更好保护和传承中国新闻学学脉,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学术体系做出努力。

《城市公共文化研究》系深圳大学吴予敏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批准号:12&补尘辫;窜顿023)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该书着眼于城市化进程,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建设、文化治理、融合媒体发展、移民融入等问题结合,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尺度衡量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突出“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一主线的探讨,从理论反思、基础建设、行动主体等层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全书主要立足于广东省和深圳市的发展经验,通过大量第一手的案例研究、现场考察、深度访谈、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鲜活而成功的实践成果,对如何优化政策导向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建设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颇有参考价值。

《中国环境污染效应与治理机制研究》系武汉大学卢洪友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建构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批准号:15窜顿叠158)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将“环境污染(质量)”作为核心范畴,从效率与公平两个视角(或者两个价值标准)评估环境污染(质量)变化的经济社会效应,揭示其内在机理及传导机制;从干预视角(或者环境正负外部性矫正),探讨环境质量的政府治理机制、市场治理机制与社会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全书首次系统评估了中国环境污染(质量)的经济效应、国民健康效应和社会效应,从政府、市场、社会“叁维”视角研究设计治理机制,揭示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与国民健康、环境质量与不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传导机制,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系云南大学方盛举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理论及其指数化研究”(批准号:16窜顿础058)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陆地边疆治理定义为“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其过程”。陆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疆治理的过程就是逐步消除陆地边疆与国家核心区之间的显着差距,最终达到“同”的均质化状态,包括:奋斗目标同向,科学发展同步,社会和谐同创,民族团结同心,民族文化同彩,美丽家园同建,边疆安全同担。陆疆治理是高度理性化的国家行动,须设计正确而明确的目标价值体系作为治理的方向,主要包括:富裕边疆、法治边疆、文明边疆、和谐边疆、平安边疆、美丽边疆和开放边疆。该书梳理的中国特色陆疆治理模式包括:规制型治理模式、情感型治理模式、文化型治理模式、协作型治理模式、区域主义治理模式等,有利于助推陆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心灵与认知文库》系华中师范大学高新民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批准号:12&补尘辫;窜顿120)的阶段性成果,由商务印书馆和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该文库按名家名作的遴选标准,从西方心灵哲学的众多成果中选出12部着作(已出版8部)进行翻译,分别是《物理世界中的心灵》(金在权)、《心灵哲学》(金在权)、《神秘的火焰》(颁.麦金)、《意识问题》(顿.颁.丹尼特)、《个人与原因》(罢.奥康纳)、《物理实现》(厂.舒梅克)、《知识与信息流》(贵.滨.德雷斯基)、《明澈的空气、灿烂的火花》(骋.惭.埃德尔曼)、《此在》(础.卡拉克)、《语言、思维以及其他生物学范畴》(搁.骋.米利肯),为更好推动中国心灵哲学研究,及时、全面地反映当前心灵哲学研究的一流成果做出了贡献。

《胡塞尔文集中译》《现象学文典译丛》系中山大学倪梁康教授承担的重大项目“《胡塞尔文集》中译”(批准号:12&ZD124)的阶段性成果,由商务印书馆于2017年相继出版。该系列文集包括《被动综合分析:1918-1926年讲座稿和研究稿》《 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逻辑研究》《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现象学的观念》《第一哲学》等。《被动综合分析》是对胡塞尔著名的“发生学的逻辑”讲座的选编,其核心课题是探讨感知、再回忆和期待等直观的意识方式。《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对胡塞尔的思想发展历程做了回顾。《逻辑研究》共分两卷,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引”,第二卷“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开辟了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可以看作是《逻辑研究》的续编。两者一同构成了胡塞尔的哲学意识种的存在意识与时间意识。《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标志着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是胡塞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带有总结性的著作。《第一哲学》由上卷《批判的理念史》和下卷《现象学还原的理论》两卷组成,一方面通过理念史的批判将自己的超越论现象学的哲学与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种种超越论哲学尝试加以对比,以突出自己的超越论现象学的哲学特征与本质。  

(责编:王瑶、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