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文艺发展前瞻

——以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为例

何志钧2018年02月06日08:30来源:

原标题: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文艺发展前瞻

“大数据”是相对于传统数据库而言的,大数据体量极大,非传统数据库可比拟,而且数据源繁杂多样,容纳了大量图像、文字、网页、音频、视频等,存在大量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一种综合数据,大数据显示了越界、兼容、整合的气魄。它能基于海量、完整的数据显示出信息的全息图景,可以在瞬间完成信息的抓取和挖掘分析,形成信息数据图谱,凸显既往为人忽视的事物的奇妙关联性。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人类可以孕育出新型的大数据思维,同时也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出现。

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大数据开发利用同样大有可为。大数据产业在给网络传媒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可在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生产、传播、消费、管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大显身手。借助大数据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智能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的发展进行更多维、更深入的洞察,自觉、有效地建构新的文艺管理、文艺传播、文艺营销、文艺研究、文艺生态建设模式,有的放矢地促进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与文化生态建设。

借助网络传播实现迅猛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艺。进入网络传播时代后,少数民族文艺实现了迅猛发展。1999年中国民族文学网、侗族风情网、三苗网等少数民族文艺网站相继建立,1999 年 8 月,国内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业网站中国民族文学网创建。此外,中国恩施视听网、景颇族网及内地的各大文艺网站也都为少数民族网络文艺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新天地。在网络时代,不仅大量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迅速“上网”,而且涌现出了大量少数民族网络原创文艺作品。苗族网络写手血红、瑶族网络写手唐玉文、彝族网络诗人王国清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创作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此外,少数民族文艺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蓬勃开展起来。如2010年至今,新疆少数民族表演艺术资源库等 7 个资源库的资源征集、数据化处理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资源建设容量已超过1.5TB。

但是,必须要注意到,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的发展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发、无序的缺憾。借助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和文化生态建设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挖掘、开发、分析、利用,实现少数民族文艺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对民族地区的文艺生产、传播、消费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建构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文艺资源传承、开发和文艺发展的新模式,有的放矢地推进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发展。

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更新传承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显然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数字化转换、网络传播展示。例如,通过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典籍和侗族大歌、壮族对歌、藏族史诗吟诵、蒙古族马头琴演奏、藏戏、竹竿舞、东巴舞等少数民族传统歌谣、舞蹈、戏曲、器乐演奏及其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动态影音的数据化处理、大数据存储、数据关联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使少数民族文艺资源得到全面汇集开发,可以使大众全面接触到各类少数民族文艺资源,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领会,使它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而且有助于增进少数民族文艺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度文艺的交流,促成艺术的更新发展。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主要借助玛纳斯奇、仲肯、勒嘎等说唱艺人以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很容易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网络传播和大数据技术,既有助于借助视频、音频文件等数据资源保留、延续口传心授的少数民族文艺传承传统,又可以将之和数字化、融媒体、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整合,在数字化平台上对之进行新的提升,使少数民族文艺得到数字化改造,实现少数民族文艺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存储,将之纳入大数据框架进行保护、传播、传承,显然有助于培植少数民族文艺发展的新生长点,有效防止它在数字化潮流中被边缘化。

依据数据分析做到精准扶持

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文化部门可以依据大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和精准决策,实现民族地区网络文艺的多样化管理和精准个性化生产消费服务,促进网络文艺的多样化与协调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部门由此可以及时、自觉地根据数据图谱调整管理方式和手段,从而使文艺管理效果最优化。借助大数据技术,他们不仅可以提高预判能力,建设和完善预警机制,而且可以预判未来的发展走势,循序而动,充分满足文艺领域的各类即时性需求。在网络传播时代,时空隔膜不再不可克服,每一个个体之间都息息相关,形成了网络状的复杂多维关联,大数据思维正是契合了这种人际、物际的普遍关联状况,客观上要求一种信息和资源全面协同共享的新管理模式,关注个体差异又做到统筹兼顾,一览无余。借助大数据技术,文艺管理部门可以对少数民族文艺生态状况及时进行研判,做到精准扶持,及时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各种濒危艺术门类,确保网络文艺和其他各类文艺协调发展,维护文艺多样性,促进文艺生态良性发展。

大数据还有助于促成管理观念的变革,从以往重目标管理、结果管理而疏于过程监管转为重过程管理,有效地进行全程管理,强化细节管理。同时也要求管理者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习惯于借助大数据,依靠数据图谱和概率信息决策,用大数据指导管理工作。

了解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研究

大数据还有助于文化产业部门和网络文艺生产者更全面地看待文艺市场格局和市场行情,发现市场和生产消费过程中以往被遮蔽的深层次问题,了解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精准生产。借助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文化产业部门可以对民族地区网民比例,互联网普及率,少数民族传统作家与网络写手的数量、比例、年增长率、地区和行业分布、学历情况、创作动机等有充分了解,这有助于使产业决策、营销策略的制定有的放矢。

如有数据显示,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中老年受众主要依靠电视获取信息,而年轻受众则更多依靠手机。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状况,根据大数据提供的信息,文化产业机构可以多管齐下,扩充少数民族文艺生产消费传播的格局,使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实现互补互动。网络文艺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可以更全面、充分地了解到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作品的选题分布、流行趋势、创作收益及接受前景,以及传播差异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实行个性化生产和消费。

同样,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研究也可以开启以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支撑,借助数据概率图谱进行研判的新的研究路径。如同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样,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和文艺研究长期以来也一直存在着倚重经验和直觉,依靠逻辑演绎进行宏观论述的路径依赖。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开拓出一片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研究的新天地,培植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研究新的生长点。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转变研究观念,更新研究方法,改变研究惯例,创新研究模式,丰富研究方案,改进研究策略,可以以基于大数据的实证分析、概率图谱表征、数据关联函数式生成、微观数据挖掘分析补充传统的宏观研究、思辨演绎,将进行数据关联统计分析、借助数据概率图谱进行研判与依靠经验、直感、思辨论证进行对比、映照,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实现优势互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少数民族文艺发展在实际操作层面还面临不少障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人才明显不足,尤其是缺乏既通晓少数民族文艺又具备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才。此外,借助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进行少数民族文艺管理,客观上也需要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艺网站、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网络文艺写手和艺人等通力合作,这一切都是我们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