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编者按: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对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支持包括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等单位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这是党和国家对中央主流媒体的殷切期待,也是媒体应有的责任担当。互联网时代,智库与媒体正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新媒体、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传统媒体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智库化”成为传统媒体转型途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如何更好发掘深度报道、发挥专业优势,整合内外资源、改革体制机制,卓有实效地打造“媒体型智库”?本期特推出叁篇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思考媒体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路径方法。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作为主流媒体,党报必须充分认识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与“势”、“职”与“责”,通过提升其思想含量和报道深度,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耳目、尖兵和参谋”,有效发挥智库功能与作用。
1、党报固有“基因”的新时代表达
重视发挥智库功能,是党报本质的、内在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新闻职业生涯中,就非常重视利用报刊影响社会进步。马克思指出,报刊不仅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地,它也制造这种社会舆论”。实际上,从现代智库理论角度来看,“制造社会舆论”功能,就是报刊智库功能之一。列宁同样重视报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他将报纸的这一功能形象地比作“脚手架”:“它搭在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周围,显示出建筑物的轮廓,便于使各个建筑工人之间进行联络,帮助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获得的总成绩”。
重视发挥智库功能,是党报固有“基因”的新时代表达。《对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对比48字的媒体职责使命与20字的智库功能,不难发现,两者存在很高的一致性。一方面,重视发挥智库功能,是党报应然的职责使命。另一方面,要履行好职责使命,党报就必须重视发挥智库功能。
发挥智库功能,对处在融合转型过程中的党报来说尤为重要。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处理不好就会面临丢掉舆论阵地、丧失话语权的危险。发挥智库功能,是党报重塑竞争优势的现实路径。对党报来说,融合转型的方向,就是要用好自身人才、品牌、渠道等比较优势,在“智慧产物”生产与传播上寻求突破,实现从新闻纸向观点纸、思想纸的转变。
2、植入“互联网基因”实现“优势迭加”
全媒体语境下发挥党报智库功能,就是要植入“互联网基因”,使智库与媒体真正融为一体,由此产生“核聚变”,实现“优势迭加”,为党报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挥记者+专家的智慧优势。我们常说,一线出新闻。事实上,一线也出智慧。智库专家+新闻记者,身份重迭、优势互补,使党报生产的产物,不是仅停留在报纸、杂志的版面上,而是融入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平移到主流用户的掌心里,让产物更有生命力,让“智媒专家”更有价值。
发挥党报+融媒的传播优势。党报传媒集团如今大多已初步形成了全媒体的传播格局,集团内部不同媒体要精准定位,形成错位。网站定位在“全”,客户端定位在“快”,报纸则要在“深”上下功夫。特别是党报,要更加重视议题设置、深度报道,让记者从碎片化的思维走向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让报道以信息、知识、创意的重新组合影响发展实践。
发挥智库+互联网的创新优势。互联网改变了传播格局,也改变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发挥党报智库功能,“互联网+”不仅是研究课题,更是研究手段。要通过运用“互联网+”的融合创新思维,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让智库的研究和党报的报道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
3、推进党报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报的智库化转型,是党报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什么上,更加重视精品生产,提供更有深度,更有思想含量的“智慧产物”。二是在如何生产上,调整组织架构,成立媒体型智库,集聚研究型记者以及不同专业智库专家的力量。
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囊”。一方面,党报要重视选题策划、议程设置,通过加强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研究型报道、独家报道、精辟评论,以及主办思想、理论或者智库等类型专门版面,让公开见报的作品,以及不能公开见报的内参、调研报告等,都能给决策部门以启发,对工作具有指导性,对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党报要以“库”聚“智”,以“报”传“智”,集聚智库专家的智慧与力量,对新问题进行先探索,对老问题进行再研究,对热问题进行冷剖析,对冷问题进行热思考,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金点子”,让“文章”变成“文件”、“谋划”影响“规划”、“对策”融入“决策”。
当好引领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党报既要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又要启智育民、引导舆论。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党报必须把天线拉得更长,触角伸得更远,关注舆情动态,关注网民意见,干预热点事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当好社会思潮的“瞭望哨”、热点敏感问题的“解说员”,在众声喧哗中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起到“压舱石”“定音鼓”的作用。
当好思想理论创新的“先导”。党报既是信息传播媒介,也是理论创新平台。党报要善于发时代先声,发理论强音。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准“题眼”,进行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党报要为党委政府贡献原创性思想、标识性概念、创造性行动方案。这是衡量智库思维深度、思维敏锐性和思维创造性的标志,也是衡量党报智库功能发挥的标志。
4、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流程再造”
党报原有的组织流程相对简单,即策划—采访—写稿—编稿—见报,是一个单向的线性链条。发挥党报智库功能,党报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延展传播链条,实现“流程再造”。
发挥智库功能,党报必须更加开放。党报既要看到自身丰富的社会资源网络和较为畅通的信息交流、报送和转化渠道,也要看到其他智库拥有的优势。要贯彻“开门办智库”“联合建智库”理念,避免单兵作战、“瘸腿走路”。坚持“小核心大外围”,与各类智库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共赢发展。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方式,借助智库平台联动互通,组织跨体制、跨部门、跨学科研究,以“1+狈”的聚合模式,使智库由“孤岛”变为“群岛”。
发挥智库功能,党报必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智慧产物”与“新闻产物”有着不同的生产模式、生产要求。前者周期更长、投入更大。要科学建构考核激励机制,让记者以及智库成员坐得住“冷板凳”、舍得下“深功夫”,更加主动自觉投入到智库研究中。秉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用更加灵活的机制,让媒体中积淀的研究型人才脱颖而出。把智库作为“人才集训营”,引导优秀记者、骨干记者从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的记录者,转变为观察者、融入者,乃至参与决策者,转变为既有一线感知与专业积淀,又掌握传播渠道和传播能力的分析师、研究员。
发挥智库功能,党报必须更加注重互动性服务性。党报发挥智库功能,不能自说自话,自己出题自己答,而是更加重视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交流。必须清楚党委、政府正在关注什么,地方发展需要什么。要创新服务形式,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让党报智库服务更迅捷,更有实效。比如可定期举办智库高层论坛,组织智库专家地方行活动,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推动智库研究对接实践需求,让智库研究更接地气。要通过议程设置、活动策划,增加显示度,提高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作者:双传学,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