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笔谈”

2018年04月17日09:12来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开设“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笔谈”专栏,2018年第1期和第2期共刊发11篇专题文章,从经济学视角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部分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指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要赶超发达国家,当现代化的内涵由追赶改为赶超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一阶段所需要的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还有产业创新,中国目前基础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产业水准与国际差距较大,为此应从重视并引导基础研究、协调产学研、鼓励融合科技创新的科技创业等若干方面,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推动我国产业水准赶超发达国家。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国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金融异化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认为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二是积极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叁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推进不平衡不充分的金融发展状况的改善;五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防控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北京大学教授平新乔认为,十九大报告对宏伟蓝图的描绘预示着对公共品的强烈需求,可持续的财政能力是能否实现有效供给的关键。为解决财政能力不充分不平衡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支出需要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从财政、预算、税收叁个方面指出了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贯彻落实这一部署,近期要巩固“营改增”改革成果,中长期则要寻找有潜力税种,夯实供给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守英认为,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提升至战略高度,既是对当下乡村严峻现实的正视,也抓住了未来乡村现代化的主轴。乡村振兴中,一要正视和应对大部分乡村的体面消失,即要认识到其趋势性和不可避免性,同时承认其自然性和长期性,二要把着力点放在那些能够活化的村庄如何复活,尤其是可持续地复活,重点研究村庄复活的条件、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改变的可能性,切忌在乡村振兴战略旗号下,不分情况、不讲条件地大规模推进“振兴运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与解决方法,认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供求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未能充分、全面满足民众需求,为解决矛盾,要着力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补短板”;二是鼓励中高端消费,推动公司产物更新换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叁是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区域之间分工协作;四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五是稳定房价,拓展民众投资渠道。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既是调整总需求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增长动能转换的核心。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着力解决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完全匹配的问题;二是提高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平衡发展;叁是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契机,大力促进康乐型服务消费发展;四是健全消费发展配套体制机制,形成促进消费的良好环境。

(责编: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