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回应社会转型的新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于社会学理论体系完善提出的更高要求,2018年4月13—15日,《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成功举办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及《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社会学的实践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构建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认为,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形势下,面对发展不平衡,社会空间的治理应尤为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流动、城市化发展中的空间问题;二是房地产开发中的空间资源和空间权利问题;叁是网络社会崛起中的空间分化和空间差异;四是四重空间的扩展、分化、矛盾与治理。
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以来,由于缺少知识整理的传统和习惯,当代中国的社会学发展没有与民国以来社会学的学科传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妨碍了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认识。因此,社会学在中国欲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重建,就必须努力找回传统、激活传统、超越传统,实现学术自觉。
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认为,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必须回答、也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首先,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在国际社会学界乃至社会科学界发挥重大影响力。其次,要重视对优秀的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挖掘、传承和再建构,加强对20世纪30-40年代社会学家的本土社会学思想的研究。最后,要创建与西方并驾齐驱的社会学学科评价和学术评价体系。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契机,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具有独创性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引领国际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社会学理论对非西方国家具有无可比拟的话语霸权和学术影响力。中国社会学应该自觉摆脱这种依赖性。从理论自觉入手,找回社会学研究的学术自信和理论自信,并由此提炼出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及时梳理和总结中国日趋稳定的社会实践,重新挖掘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以此建构出中国社会学本土的学术概念、话语形式以及理论框架。
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学学科话语面临以下叁种困境:一是,多元理论传统与理论整合之间的张力;二是,本土政治意识形态对源于西方的学科意识形态的排斥;叁是,理论与研究脱节。要走出上述这些困局,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强调话语自觉与话语自信;重构跨传统的话语基础,保持对话与创新;塑造社会学话语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双重面向。
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认为,依据景天魁教授的理论,中国社会学的最初形态是荀子的群学。当下对西方社会理论的照搬不仅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相反会造成研究的趋同与僵化,因此,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中国的社会及学术土壤,中国社会学要汲取已有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养分,强化自身的学术自信。
二、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实践创新问题
专家们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等不同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对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创新性阐释,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就社会政策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 ,原有的那一套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连的社会政策出现了失灵的状况,亟待进行深化改革。20世纪90年代,随着和谐社会、社会建设观念的提出,我国的社会政策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民众尚有很多福利需求得不到满足、政府的回应还很不够。因此,面对提高改善民生质量的现实需求,应更为注重保障民生的质量。
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就社会保障再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对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有积极贡献但并不如意,某些社会保障政策甚至有负面作用,因而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机理的研究。只有明晰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定位,把握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机理并有效运用之,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积极效应。
厦门大学徐延辉教授就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呈现多样性,因此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实行差异化政策。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并提升职业培训的质量;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增强其市民化意愿。
西南财经大学林义教授就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二是需要理论创新和理论引领;叁是需要克服发展思路短期化、任期目标硬约束的治理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五是应高度重视中国式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专家学者们紧扣时代脉搏,深入研讨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形势下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诸项重大问题,展现出了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深刻的现实关怀。《社会科学辑刊》总编辑刘瑞弘研究员表示,《社会科学辑刊》愿继续成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话语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术阵地,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功能建设的道路上,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与平台作用,承担起作为中国学术共同体组成部分所应肩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