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科学特征与实践创新”负责人、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简称,它作为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运动和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体系,博大精深。我们要在经济领域运用好唯物史观,有必要促进它从哲学方法一般,转化为经济方法特殊。
科学特征和基本规范
唯物史观经济研究范式要求,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应当对来自现实经济过程的实际材料,自觉地在头脑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改造制作功夫”,探寻各种客观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的运动、发展规律,并把它们加工为表现各种经济关系的范畴和原理,形成对经济形态的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经济实践。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唯物史观的经济研究范式就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经济运动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从而进行正确改造、加工或如实反映而遵循的科学思维方法规范。虽然这些规范本身也属于观念的东西,但它绝不是人的主观信念或臆造的产物,而是来源于客观经济过程的辩证运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这是区别于各种错误思维方法的最显着的科学特征。
作为人们认识经济现象的最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系,唯物史观经济研究范式有自己的基本规范:分析主体必须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从事经济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正无私,自觉坚持唯物史观及其经济辩证法;承认经济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和一定的历史性,为此,高度重视面向实际,调查研究;明白经济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现实经济形态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这一唯物辩证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力求从客观存在的经济矛盾中发现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坚持用人民群众的经济实践效果检验经济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力求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形成理论逻辑,阐释现实经济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辩证法,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能够掌握的认识经济规律的工具,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经济辩证法的科学要素
唯物史观的经济研究方法是将唯物辩证法一般应用于经济领域的特殊形式。从思维方法角度看,可简称为经济辩证法,它是对客观经济运动蕴藏的辩证法的正确反映和遵循。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发现,经济辩证法体系有两方面基本内容。
一是科学的经济范畴和原理本身体现的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功能。《资本论》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本来面目,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依次阐释了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社会总产物(总收益)五大经济范畴。与此相联系,揭示出反映商品本质和商品流通、货币本质和货币流通、资本本质和剩余价值生产、产业资本流通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各类资产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社会总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经济学原理。
这些范畴和原理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深浅不同、复杂程度不同的现实经济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在理论上的表现。它们都具有研究方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人们只要理解了它们的科学含义和相互联系,就可以正确认识与之相对应的客观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并从相互联系上把握客观经济形态的总体,就可以避免对客观经济形态陷入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静止性等认识误区。
二是经济辩证法在辩证思维路径上包括一系列的辩证法要素。人的头脑要客观地认识经济现实,少走弯路,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路径,自觉地应用科学的经济辩证法要素。具体看:把经济对象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分析;按对等性原则或同等的经济尺度,划分经济形态的历史阶段;掌握由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回到现象,由弄清较简单现象到弄清较复杂现象的经济研究顺序;在社会关系中揭示经济对象的社会性质及其表现形式;运用抽象思辨把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提炼为经济范畴和原理;认识客观经济各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设定分析经济关系所需的假设条件;弄清各种经济形式内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比较经济关系之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发现引起经济对象的性质发生转化的新因素或否定的因素;把握生产对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决定作用,并重视后叁者对生产的反作用,重视处于决定性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实现途径和形式;把握性质变化与经济数量变化的联系;揭示经济现象中的因果联系;从再生产或循环运行角度,分析经济形态的发展;关注经济运动的时空形式及其对经济运动的影响;区分经济假象与真相,弄清产生经济假象的中介因素和原因;弄清生产条件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生产者的影响;对复杂经济关系交替地进行分析与综合;弄清经济体内部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对经济体发展趋向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等。掌握这一系列辩证法要素,才能科学研究现实经济形态。
唯物史观经济研究方法的优势
唯物史观经济研究方法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显着的科学优势。就研究一定历史阶段的商品经济形态而言,体现在:前者坚持劳动二重性的基本观点,透过商品经济的拜物教形态,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全面揭示出各经济层面的矛盾关系和发展趋势;遵循质与量的辩证法,揭示出不同经济层面的社会性质及其经济数量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揭示出人类社会劳动时间的节约与分配这个最一般的经济规律,在商品经济形态中的一般表现和不同根本经济制度中的特殊表现,揭示出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共性、联系和区别;从生产决定流通的基本观点出发,揭示出社会再生产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全社会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如何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两方面的补偿;用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基本原理,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对抗性的固有矛盾和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国家实力和国家优势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应当用国际价值论分析和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利益得失关系;以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为指导,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经济做出科学的预见等。唯物史观的这些科学经济研究方法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根本不具备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站在维护本阶级经济利益的立场上,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作永恒合理的经济制度,这就势必站在工人阶级对立面,坚持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提出不科学的经济思想。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至今沿袭着《资本论》深刻批判过的斯密教条(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丢掉了不变资本补偿)、李嘉图教条(认为商品价格按货币增减的比例而涨跌的货币数量论)、萨伊教条(认为商品流通必然创造买和卖的平衡、提出“叁位一体”的按要素分配论)和边沁教条(认为代表工人生活资料总量的劳动基金固定不变)等,这是毫不足怪的。由此看来,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方法,是一种不良倾向,必须纠正。
人们唯有深入理解和自觉应用唯物史观的经济研究方法,才能拒绝诸如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经济思潮和思想方法,自觉主动地解决好各种新问题,远离发生各类经济风险的底线,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