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闫德亮2018年08月08日08:32来源:

原标题: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作者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早期民族迁徙融合与古代神话传播流变研究”负责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古代神话是华夏民族童年的历史,其所塑造的神话形象及蕴含的精神品质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着引领凝聚作用。反过来,华夏民族的迁徙壮大,又促进了古代神话的传播流变与神话精神的传承弘扬。

1.古代神话及其流变

远古之时,先民生存环境恶劣,认知能力低下,需要大自然的恩赐、群体首领与英雄的护佑才能得以生存。于是,先民把日月山川动植物等自然现象与万物和群体首领与英雄进行神化,由此产生了神话。

最为人们熟知的中国古代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俊生日月等创世神话,伏羲画卦、神农尝草、轩辕造物、尧舜禅让、鲧禹治水等始祖神话,共工斗诸神、蚩尤战黄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英雄神话,百物发明、绝地天通、女丑曝日等文化神话,龙凤牛羊狗枫树等图腾神话,日月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神话,以及叁身国、无肠国、不死民等域外神话。与系统严密、源流清晰的西方神话不同,中国古代神话朴素、片断地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灾害、护佑人类的主题,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这与早期中国地理位置、大陆文化、农耕文明特征相一致。

由于古代神话世代口口相传的特征,加上民族迁徙、社会变迁、文化发展,中国古代神话也随时代而流变。神话流变是以民族意志和王权政治需要为前提的,如,很多氏族神话上升为民族神话、国家神话;很多无关联的神话黏连融合,致使伏羲女娲兄妹成为夫妻、盘古盘瓠混融等;很多大神神性职能由单一到复合,故创世神女娲又为文化神高禖神,始祖神炎帝又为太阳神灶神等;有的大神被逐出神坛,故帝俊被后世遗忘;有的大神被创造出来,故帝喾跻身于五帝之列;有的大神被妖魔化,故共工、蚩尤、刑天成了传统文化中的恶神,等等。

古代神话流变表现出民俗化、仙话化、佛教化、历史化等四大特征。神话民俗化记录并再现了女丑曝日、后稷农耕、刑天断首等神话,以及衍化出的天穿节、接姑姑等习俗。神话仙话化是神话受到神仙方术的浸染表现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仙话色彩,或称神话道教化,如不死国、不死药等。神话佛教化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神话宣传教义,以灵魂不灭、叁世轮回、因果报应等为内容的死而复生、鬼魂、地狱神话应运而生。

神话历史化是应政治、宗族等的需要对神话进行的修改、分解与加工,它促进了民族的凝聚融合,是神话流变最明显的特征。神话历史化开始于夏朝,活跃于商周,结束于西汉武帝时期。作为中原华夏民族建立起来的夏商周王权,为了王权的统治需要从神话中寻找先祖,于是禹、契、后稷分别成了夏、商、周的始祖。“神祖合一”在与天帝取得联系的同时,也淡化了大神们的神性,使众多的大神变成了人类始祖、人间帝王、文明创造者等,并步入历史文化殿堂。汉初司马迁在《史记》开篇讲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历史功绩与血缘承继,使五帝系统被广泛接受认同。五帝系统的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构建起以黄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神话的主流框架,形成了民族的血缘之本与共同历史,奠定了华夏民族发展的根基。

2.华夏民族的早期形成

伴随神话历史化的进程,华夏民族渐趋形成。华夏民族源于先秦时期的“夏”“华”“诸夏”“华夏”,是相对于中原或曰中国周边的夷蛮戎狄民族而言的,其形成发展过程漫长而艰辛,古代神话也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融汇变异。

原始时代,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先民群居生活。随着人口的增加,先民外拓空间,迁徙他方,相互融合。距今8000年左右,伏羲部族由西向东迁徙至中原地区,并与太昊部族融合成太昊伏羲氏部族,实现了东西民族融合与神话的交融变异。太昊伏羲时代后期,西部少典族一支的炎帝部族顺黄河南岸东进,融合了太昊伏羲部族,再次实现了民族融合与神话的交融变异。炎帝部族没落时期,东进的少典族另一支黄帝部族经过阪泉之战击败了炎帝部族,融并了炎帝部族及中原地区的诸多民族,形成了以炎黄为核心的华夏民族集团与丰富的华夏神话。随后,华夏集团开始了与东部东夷集团和南部苗蛮集团等两大民族集团的融合。涿鹿一战,黄帝击败了蚩尤带领的东夷九黎集团,融并了九黎部族大部分,其余少部分南徙江南壮大了苗蛮集团。之后,帝尧女儿娥皇和女英嫁与虞舜,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联姻,进一步加深了两大集团的融合。与此同时,华夏集团也开始了对苗蛮集团主要是叁苗集团的融合。“尧战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虞舜迁叁苗、南巡教化叁苗,以夷变夏;大禹毁灭性的打击彻底征服了叁苗。经过炎黄及其后裔的努力,民族融合进一步实现,华夏民族集团初具规模,一个“华夏民族国家”政权——夏王朝呼之欲出。

夏王朝融合统一了天下万邦,瓦解了氏族制。为了政权合法、地域扩张、思想统一,他们打出了“君权神授”的大旗,并开始了神话历史化改造。商周王朝效法夏朝,在“天命观”的指引下,统一了华夏民族的思想共识,扩大了华夏民族的区域,壮大了华夏民族的群体。春秋时期,华夷四方民族观念与大一统意识基本形成,黄帝被确定为华夏民族的血缘与文化始祖;战国时期黄帝的民族核心地位被确立。这些都加快了天下民族融归华夏民族的步伐。秦帝国的建立使华夷归于一统。汉朝的建立实现了民族的大一统,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汉族应运而生,且成为华夏民族的主体与核心民族,发挥着民族团结融合的主导作用。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的凝聚核心作用得到发扬光大,其不断融并、接纳来自中原以外的匈奴、鲜卑、氐、羌、契丹、党项、女真等其他民族,使华夏民族更加壮大和强盛。随着近代列强的入侵,华夏民族民族意识觉醒,向国内民族喊出了“中华民族”联合起来团结对外的口号,于是,华夏民族方称中华民族。

3.古代神话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滋养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图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炎黄为祖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龙和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卦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