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完善法律制度,而且需要建设法治文化,让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法治文化建设的主线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法治文化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本身就包含法治内容,而且其基本理念和精神是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通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将其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在立法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之中,使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价值导向性结合起来。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严格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在坚持以法律手段协调社会矛盾的同时,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引导和支持人们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使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在司法中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提升司法权威的同时弘扬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为此,必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1986年以来,我国已经制定实施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保障。从实践来看,保证普法工作扎实推进,还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一是完善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机制。实行普法责任制是促使国家机关自觉承担普法工作责任、保证普法工作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对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可以将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干部学习培训内容,完善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逐步推进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考法,提高学习效果。叁是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应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安排不同阶段法治教育内容,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有效传播使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当前,应进一步拓展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建设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和法治文化墙等,拓展法治文化实体阵地。根据信息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特点,推进“互联网+法治文化”,通过普法网站、微信、微博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法治宣传活动,打造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推动法治文化传播,根本在于丰富法治文化产物、打造法治文化精品。鼓励创作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主题的文学、戏剧、曲艺、影视作品,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文化熏陶、感受法治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2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