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28日15:28来源:

一、 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举办开题论证会,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

课题组接到立项通知书后,于2017年4月22日,在本校文科处组织管理下,举办了课题开题论证会。会议邀请我国资源环境领域学科专家以及国家海洋局等管理部门有关人员作为评审专家予以评议指导。子课题负责人全部参加论证会。本次会议讨论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子课题负责人在熟悉本课题立项通知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课题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强化了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重点、难点的认识。制定了每个子课题的详细研究计划时间节点和重点难点。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2017年5-12月,子课题组根据各自的子课题任务书,制定子课题研究大纲和工作方案,进行文献查阅和数据搜集工作,并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

子课题1:前往山东省海洋渔业局进行调研,收集2011至2015年山东省用海建设项目用海审批报告和环评报告,初步汇总120个用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数据,根据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船舶工业用海、滨海旅游用海等分类,分别从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叁个层面界定海洋生态损害影响,明确海洋生态损害受体,建立海洋生态损害受体分类体系以及评价指标。

子课题2:收集整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洋生态付费制度、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包括意愿调查法、选择实验法)、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与赔偿等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共300余篇,梳理生态损害货币化评估方法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整理文献综述8万余字。2017年6-7月,发放对于浒苔绿潮灾害对黄海海域滨海旅游业影响的调查问卷2000余份,初步完成2017年浒苔绿潮灾害对黄海海域生态损害评估研究报告。

子课题3:课题组前期收集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技术指南狈搁顿础、溢油损害评估以及生态修复等国外文献,编译整理欧盟一揽子修复补偿工具包,包括初始评估、确定和损害量化、确定和量化增益、确定补充和补偿修复措施的规模、监测和报告等文献资料,对其他相关的环境管理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2017年11月和12月,课题组成员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叁亚市海洋与渔业局以及叁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和实践调研,并赴重庆参加第六届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听取各领域生态补偿专家学者的报告,与参会代表就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2018年3-6月,课题组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实践调研等方式,基本了解了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工作现状,针对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补偿研究存在的问题,确立了研究思路,开展了基础的资料分析整理工作,形成《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报告》(初稿)。2018年5月,课题组赴南京参加第十七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听取专家学者报告,并就海洋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与研究现状等进行交流探讨。

子课题4:2017年7月,课题组成立并拟定工作方案,进行内部研究工作分工。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我国现有的生态损害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文件,以及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为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提供立法依据与法理支持。截止至2018年6月,在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另外还有拟录用论文1篇,拟于2018年第4期在中文核心期刊刊发。

二、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情况。

(一) 文献收集和统计数据收集整理。

文献资料是对历史的现实表达和对现实的历史记载。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组已收集下载资料百余篇,主要是已出版的研究报告和国内外文献文章。包括2011到2015年山东省用海建设项目项目用海审批报告和环评报告,美国欧盟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导则,以及有关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洋生态付费制度、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的国内外文献。

(二)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

课题首席专家李京梅在2017年9月16日参加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在俄罗斯海参崴组织的年会,就围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评估进行发言。2018年4月参加PICES在墨西哥lapaz组织的”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ransitional Areas of the Pacific”年会并作为session 6的召集人和特邀发言人就“ Marine biodiversity damage assessment and compensation .China experience ”进行发言。两次年会发言内容都引起国外学者的热烈讨论。

(叁)国际合作

课题负责人李京梅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学研究。期间走访了狈翱础础太平洋岛屿渔业科学中心,并参加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组织的科研讨论会,在研讨会上汇报了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和政策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和讨论。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组的一份对于《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的建议,获得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的采纳。基于“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所提有关水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及其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制度的统筹等建议,理论联系实践,具有建设性、可行性,被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采纳,并在2017年4月21日“《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双周协商座谈会成果中予以体现,以《政协信息》形式报送中央领导及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并或采纳批示。

四、不定期分析讨论课题研究难点,及时推动课题研究创新。

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同时,课题组多次集体讨论,分析论证课题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本课题主题的论证方位与论证维度,增强课题子项之间的逻辑联系,保持课题组成员之间观点和内在逻辑上的统一。同时,课题组长及时督促、检查、验收课题开展的各种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新问题,推动课题研究创新。

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海洋环境、海洋生态、海洋经济、法律与国际管理规则等。在课题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从问题解决的制度设计研究目标入手,基于制度设计——补偿标准——评估方法——参数选择的逆向研究思路,打通学科研究通道,筛选损害评估的技术参数,建立海洋生态损害的额评估方法、分析阐述货币补偿和生态修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本课题研究的难题之一;

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整理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难题。本课题研究既包括围填海造地等常规工程用海方式的环境影响,也包括溢油等突发性海洋事故的生态损害。围填海造地等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损害的类型、程度、时间、空间范围等参数选择不确定性程度高,规范难度大;溢油等突发事故的环境影响报告仍为涉密文件,数据可获性较难。

二、 研究成果情况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论文:“美国湿地补偿银行制度研究综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09):3-10.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在系统梳理美国湿地补偿银行制度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管理框架及基本补偿交易流程的基础上, 重点阐释国外学者对湿地补偿银行交易制度中的“湿地信用”、交易补偿率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为我国建立湿地生态损害补偿的市场化运作研究提供借鉴。

2、论文:“论擅自损毁封条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兼论《查封扣押办法》第23条第2款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5):53-63.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认为擅自损毁封条等环境违法行为, 应当与阻碍执法、隐藏、转移、变卖或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封的财物行为的处罚相当,并针对《查封扣押办法》第23条第2款未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衔接问题,提出通过修改立法的方式予以解决。

3、论文:“论生态-环境-损害的日常性预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60-64.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认为生态 (环境) 本身损害的避免须采取事先预防与事后救济并重的举措, 而且赔偿应以预防、遏制和修复 (类似的) 生态 (环境) 损害为目的。并且提出具有潜在生态 (环境) 损害重大致害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是预防损害发生或扩大的第一位义务主体, 倡导尽快研究建立企事业单位预防生态 (环境) 损害发生的日常性预防机制, 并相应建立政府主管部门的生态 (环境) 损害预防指导机制。

4、论文:“论检察机关在涉海‘公益维护’诉讼中的主体地位”摆闯闭.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待刊。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在分析海洋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在考虑涉海诉讼特殊性前提下,检察机关依法提起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除适用《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所确立的领域诉讼行为的司法规范外,还应适用《检察公益诉讼司法解释》所确立的特定主体的司法规则。

5、论文:“公众幸福感视角下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定价研究”摆闯闭.重庆大学学报,已录用。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匹配省级环境污染数据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个人幸福感指数,分析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狈翱2浓度上升与废水排放量增加均会显着降低幸福感;空气污染对于城乡居民并未表现出显着差别,水污染对城市与东部居民的负面影响更大;空气污染对中底层人群和环境知识中高等人群的负面影响更大,水污染对中层人群和环境知识中层人群的负面影响更显着。

6、论文:“The effect of risk perception on willingness to pay for reductions in the health risks posed by particulate matter 2.5: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hina”[J]. Energy & Environment,已录用。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运用意愿调查法和心理测量范例调查公众对颗粒物污染的风险感知程度和降低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Log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公众恐惧程度和熟悉度、影响范围、个体相关性、个体自愿性等风险四大特征对公众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OLS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对当前情况的焦虑度、满意度以及风险影响范围、整体风险、影响持续时间、可控性对支付金额有显著影响。

7、论文:“选择实验中属性非参与及其对奥罢笔估计值的影响——以青岛市浒苔治理支付意愿调查为例”摆闯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外审中。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以2017年青岛市浒苔治理支付意愿调查为研究对象,设计考虑属性非参与的选择实验,研究受访者决策中属性参与情况并分析不同属性非参与处理方法对模型表现及支付意愿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将属性处理信息纳入选择实验模型会显着提高模型拟合效果,尤其是考虑部分参与时拟合效果最好,且结果与预期相符;考虑属性参与情况的各模型,尤其是非受限模型所得奥罢笔值显着小于基础模型;当允许属性部分参与时,相对于二维划分法,各环境属性奥罢笔值有所提高。文章最后针对选择实验的设计实施,提出借助辅助信息提高被调查者对环境产物的理性认识,实验设计及模型构建均应考虑属性部分参与等建议。

8、论文:“基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围填海规模测算——以广西北部湾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外审中。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以广西北部湾为例,根据对沿海三市围填海建设项目的实际调查及相关研究成果,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分别筛选量化围填海造地的收益和成本指标,计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围填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北海、钦州、防城港年均适宜建设用围填海规模分别为482.27公顷、568.12公顷、674.30公顷,全区年均适宜建设用围填海规模为1 724.70公顷。研究成果可为广西北部湾及其他沿海省市围填海规模的量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9、论文:“选择实验法在居民浒苔治理意愿评估中的应用——基于属性临界值视角”摆闯闭.资源科学,外审中。该论文是该项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针对黄海胶州湾海域浒苔生态损害,考虑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情况,设计引出属性临界值的选择实验问卷,建立修正选择模型,以青岛市实地调研的397个有效样本为数据来源,对居民浒苔治理意愿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具有普遍性,忽略其存在及违反情况将导致估计结果的偏差;经修正的选择模型的拟合度更优,能更好地解释受访者选择行为;青岛市居民对治理浒苔恢复滨海景观、改善近海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修复生物资源量的年支付意愿分别为90.68元、84.92元、49.34元、43.17元,2017年青岛市胶州湾海域浒苔总生态损害成本为33.006亿元。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果采纳。基于“海洋生态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所提有关水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及其与(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制度的统筹等建议,理论联系实践,具有建设性、可行性,被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采纳,并在2017年4月21日“《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双周协商座谈会成果中予以体现,以《政协信息》形式报送中央领导及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子课题一

1.(2018.07-2018.9):收集我国典型溢油事故损害环境影响报告以及用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2. (2018.10-2018.12):针对常规用海和以溢油为代表的突发事故,分别建立海洋生态损害评估要素分类体系;

3. (2019.01-2019.06):完成溢油、围填海、和工业陆源污染的生态损害评估技术报告;

4. (2019.07-2019.08):完成《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5.(2019.09-2019.12):邀请有关专家召开课题论证会,修改完善相关研究内容,完成《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体系》研究报告以及《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子课题二

1.(2018.07-2018.9):前往我国海洋管理部门开展调研和典型用海公司开展调研;

2.(2018.10-2018.12):完成海洋生态损害货币化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论证报告;

3. (2019.01-2019.06):完成货币补偿标准的论证报告;

4. (2019.07-2019.12)开展海洋生态损害货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评价和效率分析和适用性评价,并召开课题论证会,总结、修订、论证货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论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子课题叁

1.(2018.07-2018.12):初步完成海洋生态损害修复评估内容与方法研究报告。

2.(2019.01-2019.06):建立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补偿评估标准的内容与方法和程序,制定海洋生态损害修复补偿方法与技术指南;召开课题论证会,征求利益相关者及管理部门的意见,修改研究报告与技术指南。

3.(2019.07-2019.12):完成海洋生态修复绩效评价规则,邀请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论证海洋生态修复绩效评价规则的适用性;根据专家论证会意见,修改并提交子课题报告

子课题四

1.(2018.07-2018.12):深入开展实地调查研究,针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类型,分别以走访、座谈、调研等等形式深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调研。

2.(2019.01-2019.12):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的结果,分工组织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汇总、修改、讨论、在修改等工作。

3.(2020.01-2020.06):组织研究报告的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并结项。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