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30日09:58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1、从整体设计来看,课题组严格按照申请书中预定的计划、课题设计进行。根据申报书的计划,本课题研究总体框架分为十卷本的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1.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综论卷;2.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先秦卷;3.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秦汉卷;4.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5.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隋唐卷;6.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宋元;7.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明清卷;8.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近代卷;9.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现代卷;10.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当代卷。

2、从研究进度来看,按照研究设计,各子课题研究时间确定为2016年9月—2021年8月,截至当前,课题的研究开展顺利,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各项任务。课题组多次走访领域内的相关专家,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召开学术会议5次,对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从成果的形式看,本课题预计完成《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十卷本)一套,并上报《成果要报》、《工作简报》数篇。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完成《工作简报》6篇,上报5篇。同时,课题组成员在《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从研究重点来看,目前主要是对政治伦理、政治伦理思想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因为学术界对于政治伦理的内涵与外延边界不清,如果政治伦理的边界不清,那么政治伦理思想的提炼就无从下手。

5、从成果质量上看,课题组成员本着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时间充分,保障有力,其成果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目前已经发表的成果,有10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

6、从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看,课题组严格按照经费使用政策及预期经费使用计划对课题经费进行管理,力求将每一笔资金用于本课题的研究,杜绝各种浪费行为。

7、从人员安排上看,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既定的分工方案进行,各成员按照分工,通力合作,为该课题的圆满完成而努力奋斗。

8、从各个子课题的进展情况来看,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基本完成,明确了每一卷研究的基本要件,每一卷的提纲已经敲定,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正在形成。

9、从平台建设来看,为了完成好项目,专门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合作,成立了专门的政治伦理研究所。

10、从人才培养来看,通过项目驱动与带动,汇聚了一批青年学者,形成了政治伦理学的研究团队,如课题组成员袁超、周谨平、高恒天、肖祥等获得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课题组成员冯昊青晋升教授

总之,本课题各个方面都按照预期的研究计划稳步推进,保障有力,执行到位。课题组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在确保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按时顺利结题。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明确了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研究的问题域

研究政治伦理思想通史首先需要对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域进行厘定,我们认为政治伦理学就是以政治伦理现象本身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生性政治伦理问题、依存性政治伦理问题、自因性政治伦理问题、主体性政治伦理问题等四个层面,具体研究政治伦理关系、政治伦理制度、政治伦理主体、政治伦理理念、政治伦理实践等问题的科学。其成果主要见:《新时代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域》(光明日报,2017/12/11)等。

2、研究了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的新使命

当我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候,我们也应当明确政治伦理的新使命,再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伦理学话语体系。其成果主要见:《当代政治伦理研究与“中国问题”》(求索,2017年第4期)、《新时代的中国伦理学使命》(中南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价值坚守与价值解放》(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3期)、《政治生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等。

3、论述了国家治理与政治伦理的关系问题

我们认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学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家治理需要当政者的道德自觉与道德担当,同时改革发展需要道德价值引领,依法治国需要道德的滋养,政治伦理关乎国家治理的价值理性问题。其成果主要见:《社会治理的政治哲学之维》(求索,2017年第4期)、《治国理政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5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政治哲学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3期)、《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政治伦理内涵》(毛泽东研究,2017年第1期)、《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定力要过硬》(《红旗文稿》,2017年第13期)等。

4、研究了政治伦理的具体问题

政治妥协问题、协商民主问题、德治与法治问题都是政治伦理中的关键性问题,我们认为政治妥协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也是政治文明程度检验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公共理性为前提,政治正义为基础,协商民主为关键的伦理价值实现;协商民主的伦理价值基础包括协商民主的良善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协商民主的良善性表现为目的善和手段善,合理性分为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正当性表现在协商理念的孕育变迁、原则的遵循、制度的建构以及实践行为的运作上;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不可分离。现代法治需要道德的滋养,从而实现“善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德并治,协同推进。其成果主要见:《政治妥协的伦理价值如何实现》(伦理学研究,2018年第1期)、《协商民主的伦理价值基础》(湖湘论坛,2017年第5期)、《论德治与法治的协同》(湖湘论坛,2017年第5期)。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一)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情况

1、2016年12月——2017年3月,课题组分别走访了朱贻庭教授、陈谷嘉教授、唐凯麟教授,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课题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2、2017年6月——2017年9月,课题提纲初步确定之后,课题组再次走访朱贻庭教授、陈谷嘉教授、唐凯麟教授以及万俊人教授、王小锡教授、张怀承教授、杨明教授、肖永明教授等专家,认真吸收了各位专家对于课题提纲的意见和建议。

(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情况

1、课题申报之初课题组就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梳理,发现国内学界对政治伦理思想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研究水平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政治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还处于碎片化研究时代,表象全面但不系统;对儒家政治伦理的研究较多,而对法家、道家、墨家等流派的相关思想研究较少;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史的把握,缺少一个整体明晰的分析框架。

2、2016年11月至今,课题组认真研读了《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刘泽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等文献,并参考了《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通史》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每一卷的负责人根据自身研究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叁)学术会议情况

1、2016年12月10日在中南大学多功能教学大楼南楼403室,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建华教授主持召开了开题预备会,确定了课题的具体分工、课题的成果形式、要求以及具体的时间进度安排。

2、2017年3月5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2楼厚德厅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上,李建华教授从研究价值、总体框架、研究计划、预期目标、重点难点、前期准备等六个方面向专家组作了汇报,由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樊和平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张怀承教授、江苏省委党校杨明教授和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等专家根据李建华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的汇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3、2017年6月3日在中南大学多功能教学大楼南楼403室,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建华教授主持召开了课题研究提纲讨论会,对课题提纲进行了深入讨论与研究。会议主要强调了课题分卷负责人的责任,以及控制写作进度与时间节点,明确每一卷负责人先谈写作思路,要求对重要文献、重要人物及流派做出论述,然后由专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等,协调卷与卷之间时间的对接以及提纲有无重大遗漏。

4、2017年9月15—17日在浙江师范大学,课题组与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编辑部等研究机构共同举办了“国家治理与政治伦理高层论坛暨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来自国内各个高校、期刊社等学术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5、2018年3月31日在中南大学多功能教学大楼南楼403室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建华教授主持召开了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会,课题组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王小锡教授、江苏省委党校的杨明教授、湖南大学的肖永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的张怀承教授等四位专家对课题写作提纲进行指导。

6、2018年7月8-15日李建华教授应邀出席在波兰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并作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共同价值’”的主旨发言,重点讲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世界政治伦理意义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截止到目前,课题组一共报送《工作简报》5期,第6期已经完成编制,目前正在印制,《工作简报》汇总了课题的具体进展情况,并对课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介绍。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研究的是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如何做到“通”是我们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而如何确定政治伦理研究的基本问题域同样是开展研究的基本前提,中国政治伦理和中国政治伦理思想、政治伦理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的有何区别,哪些思想是属于政治伦理的范畴,这是本课题研究面临的首要难题。

2、本课题的研究从先秦一直到当代,时间跨度相当之大,所涉及的人物、流派极其复杂,整个研究工作相当复杂,特别是对于阶段的划分、人物的划分存在较大争议。如《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现代卷》仅仅只有叁十几年,其中诸多人物存在与《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近代卷》和《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史?当代卷》交叉重迭的部分,如何处理好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成为研究需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难题。

3、本课题面临的第叁大难题就是如何形成基本共识、基本框架、话语体系和核心问题,明确每一卷写作的基本线索,如何确保每一卷有一个统一的线索同时又能够体现各自的特色。

(二)改进措施

1、明确政治伦理问题域。课题开展初期,首席专家李建华教授发表《新时代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域》(光明日报,2017/12/11)、《当代政治伦理研究与“中国问题”》(求索,2017年第4期)等文章,明确了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域,为课题的研究明确了基本的方向。

2、走访国内知名专家。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组多次走访朱贻庭教授、陈谷嘉教授、唐凯麟教授以及万俊人教授、王小锡教授、张怀承教授、杨明教授、肖永明教授等诸多知名专家,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明确研究时段划分、人物流派划分、核心问题等关键要素。

3、定期集中研讨。本课题截至到目前为止召开5次研讨会,其中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专家咨询会1次,开题报告会1次,课题提纲讨论会2次。为了方便交流和讨论,课题组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在线讨论,并分享研究资料,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4、加强中国政治伦理思想文献的整理。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存在于中国文化的各种文献之中,不但有思想家们的经典文献,在文学作品、民俗文化中也有大量体现,我们决定以思想史作为主要线索,目前正进行文献索引整理工作。

(叁)研究心得

1、重大项目研究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课题的申报准备到课题的着手开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课题负责人认真遴选课题组成员,精心准备课题的申报以及论证等一系列事宜。《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课题,优秀的团队是课题开展的基本保障。

2、重大项目的研究需要听取多方的意见。本课题之所能够顺利开展,走访多位专家,认真听取多方意见是关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的研究过程中如何定义“政治伦理”、如何区别“政治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如何做到“通”等等关键性问题都是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之上得以确定。

3、重大项目的研究需要加强协调。研究的开展不但需要课题组成员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还要求课题成员与其他专家、课题组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和交流。在课题立项前、课题实施过程中以及课题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之间都需要保持紧密沟通交流,需要充分了解课题背景、课题的任务目标、最新的前沿理论实践变化。课题组成员要根据研究进展适时调整课题的工作重点、工作方法,以求用最好的工具、最适宜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实现课题目标,完成课题任务。本课题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确保成员与成员之间、课题组与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意见建议

1、建议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宣传,增加《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基金专版,并对基础类重大项目研究的成果优先在《光明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基金专版发表,因为此类项目成果很难上《成果要报》。

2、为确保研究质量,对基础类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时间上,在规定时间内允许适当延长,只有这样,才能做成精品。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1、李建华:《新时代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域》,《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1日。

主要观点:政治伦理是一个结构性、实体性存在,是观念、关系、制度、心理等多因素的集合体,政治伦理学就是以政治伦理现象本身为研究对象,分为外生性政治伦理问题、依存性政治伦理问题、自因性政治伦理问题、主体性政治伦理问题等四个层面,具体研究政治伦理关系、政治伦理制度、政治伦理主体、政治伦理理念、政治伦理实践等问题的科学。

2、李建华:《新时代的中国伦理学使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新时代蕴含了深刻的伦理价值,体现为强国、利民、自信、担当、共享等。新时代所面临诸多伦理挑战,这就需要在新时代构建一种适应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伦理大思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提供中国伦理精神和中国伦理价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伦理学。

3、李建华、李斯瑶:《政治妥协的伦理价值如何实现》,《伦理学研究》,2018年第1期

主要观点:政治妥协是以公共理性为前提,政治正义为基础,协商民主为关键的伦理价值实现。政治妥协是一种理性策略,这种策略是和平政治秩序的价值保障,公共理性蕴含政治妥协的伦理前提,同时也散发政治妥协的伦理智慧。

4、李建华:《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定力要过硬》,《红旗文稿》,2017年第13期

主要观点:道德定力是一种道德上坚定不移的行为能力,也是确保慎独慎微、廉洁自律的核心要素。涵养过硬的道德定力,不仅关乎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关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定力必须要特别过硬,要树立道德信仰、磨砺道德意志、提高道德能力、培养道德气节,坚持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决不能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在美色面前丧失了自我、在权力面前丢掉了人格,更不能在财富面前忘记了初心,真正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始终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

5、李建华、郑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伦理思想》,《毛泽东研究》,2017年第1期

主要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重大成效,并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由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廉洁作为基本美德、强化党内自我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和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等五方面高度的政治伦理自觉。

6、李建华:《当代政治伦理研究与“中国问题”》,《求索》,2017年第4期

主要观点: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伦理则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价值内核和行动基准。“政治伦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步伐是我们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学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7、肖祥:《政治生态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重要目标》,《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主要观点:政治生态优化是政治系统良性发展的状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设的动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优化应该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方式、政治行为、政治心理和政治教育普及等几个方面加强政治伦理建设。

8、李建华:《论德治与法治的协同》,《湖湘论坛》,2017年第5期

主要观点:从广义而言,所有的社会治理方式都是人治,因为离开了人就没有任何社会活动。狭义的人治是相对法治而言的,意味着统治的权威独立于法的权威。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不可分离。现代法治需要道德的滋养,从而实现“善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德并治,协同推进。

9、何菂:《协商民主的伦理价值基础》,《湖湘论坛》,2017年第5期

主要观点:协商民主的伦理价值基础包括协商民主的良善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协商民主的良善性表现为目的善和手段善,两者是相对的。协商民主的合理性分为实质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两者多数情形下是统一的,但也可能形成对立和冲突。协商民主的正当性表现在协商理念的孕育变迁,原则的遵循,制度的建

构以及实践行为的运作上。叁者虽然意涵不一,侧重不同,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具有耦合性和协调性,共同夯实了协商民主的伦理道德支撑。

二、阶段性成果清单。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下一步研究计划

1、确定各卷的提纲之后,着手撰写研究报告,并在此过程中形成高质量的系列论文。

2、召开学术会议7次:具体包括全国性政治伦理高层论坛1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报告统稿会2次;此外预计召开课题组内部讨论会3次,协调项目进度。

3、撰写成果要报2篇,提交国家社科规划办;完成研究报告2篇

4、《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写作过程中再次走访相关专家,并邀请相关专家参加写作协调会以及通稿会。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