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当代中国美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计划完成时间为2021年12月,根据标书总体进度安排,现已完成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2016.12-2017.12)的任务,召开了两次讨论会,确定了项目执行的基本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明确了写作大纲和方向;现已进入到第二阶段,即子课题的写作细纲敲定和初稿撰写阶段(2018.01-2020.12),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基本完善了子课题写作纲要,多数子课题已进入到了初稿撰写阶段。具体而言,本项目共五个子课题,执行情况如下:
1. 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传统遗产和文化谱系研究:
本子课题基本完成申请书中2016——2018 年的计划任务,收集整理了重要的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材料;确定了写作大纲、细目;发表了两篇阶段性成果:《“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6期);《由“艺者道之形”看传统美育观》(中国社会科学报);向“新时代浙江艺术学理论发展及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8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提交会议论文一篇——《美育的双重内涵与艺术教育的三重目标》。
2. 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本土现代性范型研究:
本子课题已完成材料搜集与调研阶段。完成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细化了研究提纲。现准备进入到项目成果初稿写作阶段。并就如下两个问题产生了阶段性的思考总结:第一、回到了中国美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原初历史语境,深入探索中国美育话语体系构建之所以发生的社会实践因素。第二、研究了中国美育话语体系原初构建的本土文化谱系,着力于系统发掘中国现代美育话语体系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层思想关联。相关研究成果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
3.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核心理论内涵研究:
本子课题按既定计划执行,在所有子课题中处于核心提炼位置。开题后,已对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和提炼。通过比较,现已确定中国当代美育话语体系构建与中国现代美育话语体系之间的历史语境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明确了中国当代美育话语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国当代美育话语体系的叁个核心理论内涵,分析叁个核心理论内涵之间的深层关联和内在机制,为初稿系统构建中国当代美育话语体系的主体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关阶段性成果也已在专业性的学术报刊上发表。
4.基于中国美育传统的当代比较美育学话语体系研究:
本项子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中西美育话语的比较研究。研究计划拟从西方美育话语的建构与变迁、中国美育话语的建构与变迁、中西美育话语的差异及其社会历史成因、中国当代美育话语的调整与更新这四个方面来着手写作。目前,子课题课题组已经完成了第一部分亦即第一章《西方美育话语的建构与变迁》的写作。这一章包括《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人文教育的话语建构》《启蒙哲学所孕育的审美教育话语》《审美心理学影响下的个体审美发展话语》《艺术课程论影响下的公共美育话语》这四节内容,约5万字。
5.以美育为灵魂的当代中国艺术教育话语体系研究:
本子课题基本按照原定计划有序开展研究。开题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所承担的子课题的定位以及研究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研究框架和内容,初步拟定了最终成果的撰写提纲,并在大课题组内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确定撰写提纲后,我们进一步收集和整理资料,拟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内容,并撰写了相应的文章。目前主要围绕本子课题的一个核心命题: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其中对于艺术素养的内涵、测评等研究基本成文。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除了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开展一些调研外,课题组成员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如2017年8月在韩国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2018年6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新时代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发展及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芬兰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欧洲分会、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讨会等等。通过与中外学者的交流与分享,保障了本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前沿性。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项研究阶段性成果已发表于《文艺研究》、《美育学刊》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另2018年7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刊发并集中推介课题组成员的阶段性成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是:1、全体课题组成员,需要进一步把握当代美育话语体系的核心理论内涵,使其能在所有子课题研究中得以深入的体现。2、子课题研究内容如何和其他子课题之间建立有机的统一性,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美育叁义》
该文结合中西美育传统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历史语境,系统提出了美育的叁个核心内涵即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作为人格教育的美育以及作为创造教育的美育。这叁个核心内涵,构成系统把握当代中国美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理论内涵,对整个课题的写作具有关键指导意义。该文提出,美育的基本意义是感性教育,即保护和提升与理性相协调的丰厚的感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美育概念的现代性。美育是培养整体人格的教育,感性发展有利于整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儒家主张以深度体验的方式培养人格,使德性内在化,从而形成了悠久而丰富的美育思想传统。美育又是创造教育,激发生命活力,培养独创性和创造性直觉。美育的这叁层意义是相互有内在关联的。
该文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见于各大学术门户网站。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
该文提出“赤子之心”对中国美学和美育的重要意义。"赤子之心"原指婴儿的本心,它具有真诚无伪、自然淳朴的特点。道家借以阐发个人心灵的纯洁、独立,儒家将之看作性本善的依据。它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求真尚实、情真意切的价值要求与批评尺度,是中国美学的生命所在。民国时期,王国维、朱光潜从美学角度对其重释,重倡"赤子之心",以培育国民人格精神,提升国民精神素质。
《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问题思考》
针对目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实施困境,提出了叁个思考问题。第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追求如何体现在艺术素质测评之中?文章指出首先艺术素质测评的重心应该从考察学生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转向关注学生针对现实情境和需要综合运用艺术知识、技能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艺术素质测评不仅评定学生的艺术能力,还要评价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水平。第二,评价范式的转化以及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如何体现在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设计和实施之中?首先艺术素质测评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体现共同协商共同建构的评价范式;其次艺术素质测评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走向专业化。第叁,以艺术素养为本位,体现教育评价范式转向的测评方法有哪些?1、利用真实、动态和交互的情境化测评考察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2、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自我评价的主体,使教师能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该文已受到教育部体卫艺司相关领导的重视,并拟开展相关引介研究。
《退回“维多利亚时代”?:贰叠补肠肠背景下的英国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该文对英国现阶段学校教育改革对艺术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10年卡梅伦担任首相的英国联合政府(2010—2016)开始面向公立学校推行被称为"英国文凭证书"(English Baccalaureate)的测验制度,集中强化英语、数学、史地、科学及外语五门主课及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尽管2016年因"脱欧"而经历执政更替,然而这一延续性的教育改革政策对英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冲击极大,近年来选择艺术类科目参加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的英国学生数量迅速减少,师资、经费、课时等相应投入亦相应减缩,引起英国艺术教育相关业界人士的极大不满。虽然受此影响,艺术教育在英国普通学校教学及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趋向边缘,然而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毕竟占据着国际艺术教育的前沿位置,围绕着创造性议题的反思与探索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7月20日专版系列文章
《在继承和创新中建构当代美育话语体系》该文提出,要通过对中国美育传统的谱系发掘,充分揭示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文化独特性;要秉持历史连续性原则,充分认识到当代话语体系构建是在历史新方位中展开的。
《20世纪以来英美国家美育话语的变革》该文提出,有关个体审美发展的话语体系,和美育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话语体系,构成西方国家美育话语的基本内容。
《牢记当代美育建设的初心》该文提出,当代美育建设的初心,就是中国现代美育发轫的时期美育倡导者们对美育目的性的设定。
《从艺术技能到艺术素养》该文提出,艺术素养的内涵不等同于艺术知识和技能,它更强调通过艺术学习和活动,学生具有将艺术知识、技能、经验等综合运用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由艺者道之形看传统美育观》该文提出,只要我们不将“道”局限于某种特定思想,而是涵盖一切真知、真理、真情,那么它在今天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下一步研究计划
课题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统一协调、分工协作。冯学勤为课题组秘书长,另设学术秘书1-2名,协助首席专家协调整个课题组的工作安排、进度协调及《简报》编辑工作。整个项目按叁个阶段进行,现已完成第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阶段: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召开 2 次研讨会,讨论课题整体思路与每一子课题的逻辑联系和具体研究提纲问题,各子课题开始进行研究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调研实施方案,并就具体写作提纲分别聘请专家进行交流研讨。首席专家参加到每一个子课题组的讨论。资料主要收集:一、国内外报刊的原始资料;二、各种全集、文集等文献相关资料,进行摘录、复印、整理;三、对他人涉及到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汇编、综述;在本阶段,整个研究团队将集中时间在方法论的系统掌握和熟练使用方面,在一系列重要基本概念的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使整个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能在相同的问题域和学理层面准确地进行。主要系统范畴包括: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原初构建阶段、中国美育的礼乐传统、心性传统、美育的内在性、深度体验、人格教育、感性教育、创造教育,等等。
第二阶段为子课题的板块讨论和撰写阶段: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对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各子课题进行初稿写作。就每个子课题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召开专题研讨会。确定各分卷撰稿者及各分卷的基本框架。首席专家组织分卷主编、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核心成员整体安排及最终研究成果。
第叁阶段为综合研究及最后统稿阶段:
2021 年 1 月到 12 月:完成各分卷的初稿后组织专家论证会进行讨论评价,调整和完善材料,并完成最后的统稿工作。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