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生态学范式争论的哲学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30日13:35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课题研究按照原计划正常进行。在列入研究计划的 32 个主题中,已经完

成的主题有 4 个,基本完成的主题有 6 个,完成大部的主题有 5 个,完成部分的

主题有 9 个,开始研究的主题有 6 个,未进行的 2 个。研究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由 5 个子课题构成。其中子课题一“‘生态学范式争论’的历史概述”, 从所涉内容看,应该在子课题二、三、四、五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故这里不单独列出,而以表格形式列出其余四个子课题的进展情况。

1、子课题二“生态学有机论与机械论范式争论”研究计划及完成情况

时间节点 研究主题及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进展情况

2016.11-2021.12

对各研究主题重点攻关,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完成中期考核和最

终成果鉴定 “物种争论”之对于种群内涵的意义分析 肖显静、赵绪涛 基本完成

基于种群生态学争论的种群内涵的哲学研究 张亚玲、肖显静 完成部分

群落“机体论与个体论争论”的哲学研究 王雯、肖显静 基本完成

唐斯利生态系统“准有机体”概念的哲学研究 何进、肖显静 完成部分

“生态系统能量说”中生态系统内涵的哲学分析 葛永林、何进 基本完成

“生态网络理论”中生态系统内涵的哲学分析 肖显静、何进 基本完成

“系统生态学”中生态系统内涵的哲学分析 杨倩倩、黄琼镱 完成部分

2、子课题叁“生态学整体论与还原论范式争论”研究计划及完成情况

时间节点 研究主题及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进展情况

2016.11-2021.12

对各研究主题重点攻关,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完成中期考核和最

终成果鉴定 生态学本体论还原论研究 肖显静、杨发庭 未进行

生态学认识论还原论研究 王翠平 基本完成

生理生态学还原论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余谋昌 未进行

生态系统生态学“整体性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何萌亚、肖显静 完成部分

系统生态学整体论与还原论的意涵的合理性分析 何萌亚、杨倩倩 开始研究

生态学现象学方法的哲学研究 张亚玲、杨艳丽 开始研究

生态学整体论与还原论争论的解决策略 肖显静、王翠平 基本完成

3、子课题四“生态学经验论与理性论范式争论”研究计划及完成情况

时间节点 研究主题及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进展情况

2016.11-2021.12

对各研究主题重点攻关,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完成中期考核和最终成果鉴定 博物学之于生态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张菁如、肖显静 完成大部

生态学实验“自然性”特征分析 肖显静 已经完成

生态学实验“可重复”、“伪重复”的现状调查 崔骁勇、林祥磊 已经完成

生态学实验准确性、精确、实在性关联现状调查 肖显静 已经完成

生态学实验设计、实施评价的尺度考量现状调查 张建鑫、肖显静 完成部分

生态学中逻辑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庞西院、肖显静 完成大部

假说—演绎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庞西院、肖显静 完成大部

数学建模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江学如、肖显静 完成部分

4、子课题五“生态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范式争论”研究计划及完成情况

时间节点 研究主题及研究计划 任务分工 进展情况

2016.11-2021.12

对各研究主题重点攻关,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完成中期考核和最终成果鉴定 种群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研究 肖显静、赵绪涛 开始研究

群落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研究 王雯、肖显静 完成大部

生态系统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研究 赵绪涛、肖显静 开始研究

生态学定律的哲学研究 张正华、肖显静 完成大部

生态学理论检验的哲学研究 姜超、梁艳丽 完成部分

生态学解释研究 王翠平、刘龙飞 完成部分

生态学预言研究 刘龙飞、王翠平 开始研究

生态学理论演化的哲学模式研究 董心、肖显静 完成部分

生态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述评 肖显静 开始研究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针对本课题总体部分以及各子课题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ISI、Jstor 、Sage、PQDB、Google book 等,完成中外文献资料整理工作,所查文献主要是外文文献资料。共计 3000 余篇。

(二)学术会议

1、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

2017 年 2 月 23 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930 会议室召开了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生态学范式的哲学研究”开题论证会。课题首席专家以及子课题负责人做了论证报告,与会专家进行了讨论。

2、第一届全国生态学哲学研讨会

由本课题组牵头, 2017 年 2 月 24 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930 会议室召开首届全国生态学哲学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态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筹)、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办。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近 30 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3、第二届全国生态学哲学研讨会

由本课题组牵头,计划于 2018 年 10 月 12-14 日在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二届全国生态学哲学研讨会”。

(叁)学术交流

1、本课题组内学术交流

2016.11-2018.6,共召开本课题内部学术交流会议 8 次。每次会议都有记录。

2、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本课题负责人以及成员参加了一系列会议:

(1)2017.7.26-28,黑河学院,第二届“生态文明视阈下东北亚的科技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2)2017.8.22-25,黄山学院,第十四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3)2017.9.9,北京,“创新发展与环境哲学”小型高层学术论坛;

(4)2017.9.22-24,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伦理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5)2017.10.20-22,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7 年学术年会;

(6)2017.12.1-3,华南理工大学,首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

(7)2017.12.8 -11,西南大学,哲学视域中的新兴科学技术及其公共政策;

(8)2018.1.27-29,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伦理——生命科技时代的人文科学论坛;

(9)2018.5.27-29,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审度与美好生活学术研讨会;

(10)2018.6.29-7.1,华中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中国自然辩证法教育改革及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11)2018.7.13-15,中国石油大学,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暨第十届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3、在国内高校做专场学术讲座

自 2016.11-2018.6,课题组首席专家肖显静教授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解放军 301 医院、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做专场学术讲座多次。

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在本课题启动后,某些子课题负责人或者出于专业研究上的原因,或者由于忙于其本人的其他科研任务,没有时间进行本课题相关主题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本人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以解决此问题:一是调整主要研究人员,将高校青年老师毕丞、王翠平、林祥磊等纳入本课题中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二是将本课题待研究的主题,作为自己招收的博士后(共 2 人)、博士生(9 人)、硕士生(共6 人)的博士后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 二 )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研究过程中及时调整研究人员组成,以让研究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研究过程中应该大量参考自然科学的成果,将哲学分析用于其中,以获得确实可靠的结论;成果宣传推介不够,要及时跟进。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 、学术专著

王翠平:《生态学还原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1)基本内容:本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叁个层面对生态学的还原论问题进行考察,并初步回答“如何还原”、“能否还原”等问题。其中,也包含了对复杂性问题、尺度与层次等基本问题的探究和回应。

2)主要观点:本体论上持强还原的态度,认识论上持弱还原的态度。并且提出认识论的还原,一是解释的还原,而非演绎的还原;二是描述的还原,而非建构的还原。

3)学术价值:由于生态学哲学领域中,生态学形而上问题,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本书进行相应探讨,为深化探讨生态学形而上问题迈进一步。

4)社会影响:国内第一本探讨生态学形而上问题的书籍,具有极大价值。

2 、学术译著

[ [ 英] ] 詹姆斯?拉伍洛克:《盖娅时代--地球传记》,肖显静、范祥东译,商务印书馆 2017年7月第11版。

1)基本内容:主要阐述对于“地球自我调节”的新观点,从讨论生物的物种演化与环境的非独立性,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火星中生命的艰难与遥远展开地球的特征,超级个体――盖娅。

2)主要观点:把地球视为一个浑然一体的生命系统,一个自我调节,自我变化的巨大有机体。提出有关演化的一种新理论,认为生物的物种演化并不是独立于他们的物质环境之外,物种及其环境是紧密耦合,并作为一个系统演化的。

3)学术价值:本书是“盖娅”学说的提出者在科学上为盖娅假说提出辩护的代表作,对于人们从科学上理解盖娅假说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拉伍洛克为应对早期学界批判而做出的进一步阐释,在思想性、科学性和文学性上均极为可观。“盖娅”学说不单是一种对于地球的理论,而且将为我们个人如何与地球相处指明道路。将此译为中文,对于地球——生态哲学的直接对象提供一种新的理解。

4)社会影响:此译本,作为一个媒介传达了新的观点以及科学化的努力,使得更多的科学家、环境学家以及公众等,开始从新的角度看待地球和环境。

3 、学术论文

1.肖显静.走向第三种科学:地方性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第148- -156页。(CSSCI)(核心期刊)

1)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第一种科学,第二种科学及第叁种科学与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主要观点:第一种科学有利于环保不利于经济发展,第二种科学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环保,第叁种科学——地方性科学既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也能够保护环境。

3)学术价值: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和认识提出新的路径,从学术上重视目前尚未处于主流研究领域的“地方性科学”,对生态学哲学的领域进行拓宽。

4)社会影响:对于未来科学领域进行新的科学革命以及由此科学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肖显静.物种之本质与其道德地位的关联研究,《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2 期,第12- -20页.(CSSCI)(核心期刊)

1)基本内容:本文就“物种反本质主义”和“新物种本质主义”,对物种是否具有道德地位以及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地位进行深入研究。一个基本的思路是:物种具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的特征是物种的本质特征吗?这样的本质特征能够使物种具有道德地位吗?

2)主要观点:只有“内在生物本质主义”之“理想的‘DNA 条形码’”,才能作为物种的“真实本质”,由此也才能使得物种具有内在的、天赋的价值,并据此拥有道德地位。

3)学术价值:从另一层面——物种内在本质的层面,为物种之道德地位的确立提供理论辩护。

4)社会影响:有利于人们理解物种的本质,确立物种的道德地位以及伦理的对待物种。

3.肖显静?生态学实验仪器的“自然回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年第5期,第 1 1--77页。(CSSCI)(核心期刊)(《科学技术哲学》( ( 人大报刊复化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大力普及生态哲学知识是目前中国特色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3)学术价值:从整体上分析把握我国的生态哲学研究的全过程,为我国的生态哲学研究提供框架。

4)社会影响:国内多家主流网站加以转载,影响广泛。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路径也促进了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参与,同时有助于各界对与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

4.肖显静.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人民日报, 2017.11.27( 学术版) ) ,第16版

1)基本内容:本文梳理中国特色生态哲学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成就与进展,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与路径。

2)主要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完善研究范式,加快学科建制化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大力普及生态哲学知识是目前中国特色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3)学术价值:从整体上分析把握我国的生态哲学研究的全过程,为我国的生态哲学研究提供框架。

4)社会影响:国内多家主流网站加以转载,影响广泛。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路径也促进了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参与,同时有助于各界对与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

5. 肖显静.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趋势 —— 从“整体论与还原论的争论”看,《生态学报》, 2018 ,38(1):31--40页。CSCD( 核心刊物) )

1)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各阶段生态学家提出的生态系统整体论的思想及其争论,得出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趋势及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2)主要观点: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趋势是从“物质实体”到“能量流动”,再到“网络信息”,最后到“开放系统”层层递进。 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更好地定义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能够体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去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

3)学术价值:对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的梳理及目前问题的认识,为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指明方向。

4)社会影响:为学界和媒体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整体论,提供基础性知识。

6.肖显静.生态学实验“可重复”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科技导报》,2018年第6期,第36卷,第8- -16.CSCD(核心刊物)。

1)基本内容: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各层面上,系统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梳理出生态学实验“可重复”困难的原因,并针对生态学实验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2)主要观点:生态学实验对象自身的时间、空间的变异性以及大尺度的限制;人类认识能力的阶段性和有限性及生态学实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生态学实验报告,方法论细节缺乏;论文发表的压力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重复”生态学实验变得艰难。

3)学术价值:对于国内生态学界了解生态学实验可重复实验的困难及其应该采取的对策,提供相关的事实材料和认识基础。

4)社会影响:有利于我国生态学家改善生态学实验的可重复性,提高生态学实验的正确性,并且将其认识贯彻于生态保护的有效性。

7.肖显静.生态学实验“可重复原则”的应用策略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年第3 期,第1--7 页。( CSSCI )(核心期刊)

1)基本内容:基于生态学实验研究的具体案例,对“可重复原则”在生态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2)主要观点:在生态学中,“不可重复的”或者低“可重复性”的实验很多;应该可以按照不同的“可重复原则”进行“重复”,甚至通过“自然实验”加以“重复”;实验的“可重复性”与“真实性”一般成反比。事实上本文是对“ 可重复原则 ”在生态学实验中的应用的强化。

3)学术价值:澄清“可重复原则”在生态学实验中的特质,为对于进一步研印资料(2017.12 , 35- - 41)

4)社会影响:对于“可重复原则”的生态写实验特征的分析,推进了各学科正确认识此原则在各自领域中的异同。

8.肖显静、林祥磊.生态学实验的“自然性”特征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0卷第 33 期(总 235 期),第10--17 页。

1)基本内容:本篇从传统实验和生态学实验的区别及其体现的本质特征出发,详细阐述了生态学实验的“自然性”特征:测量实验“观测自然”、操作实验“处理自然”、宇宙实验“模拟自然”和自然实验“追随自然”等。

2)主要观点:传统的科学实验具有科学事实的“建构性”和“非自然性”;生态学实验具有科学事实的“实在性”和“自然性”。并且得出生态学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区别:前者是以“自然性”即与自然的本来面貌相一致作为其评判标准的,后者是以“可重复性”即科学家行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作为其评判标准的。

3)学术价值:揭示了生态学实验不同于传统自然实验的特征,由于生态学哲学领域中,生态学实验特征和内涵的问题,尚未引起关注。本篇进行相应的探讨,为深化探讨生态学实验研究的问题迈出了第一步。

4)社会影响:本篇讨论的与生态学及其生态学实验有很大联系,不仅有哲学上的意义,而且在科学实验上也有很大意义。

9.王翠平.生态学整体论与还原论综合策略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34卷第4期,第 49- -53页。

1)基本内容:本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叁方面出发,分析了生态学的整体论和还原论内涵,并以集合种群的相关研究为例,发现生态学实际研究中是整体论和还原论的综合样态。其中,也涉及到了生态学模型解释力和局限性。

2)主要观点:本文通过对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分析,得出结论:二者不是截然二分的,而采取一种自然化的立场。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正呈现宏观子科学和微观子科学两极化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对生态世界的充分解释必然需要整体论和还原论的综合运用。

3)学术价值:由于生态学哲学领域中,整体论和还原论问题,有很多争议,本文进行相应探讨,为深化探讨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问题迈进一步。

4)社会影响:对人们深入理解生态学,以免陷入主观认定生态学就属于整体论有重要帮助。

10.王翠平.生态学理论还原可能吗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45卷第2期,第107- -112页。

1)基本内容:研究生态学理论还原可能吗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以“可连接性”和“可导出性”为桥梁的理论还原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结论。

2)主要观点:生态学理论还原与一般科学哲学相关主题相比较,阐明了生态学理论的两个还原,分别为理论性还原和解释性还原。并且对于实现理论还原的具体路径---桥接原理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了可连接性条件和可导出条件等。

3)学术价值:本文对生态理论的还原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社会影响:对于深入理解生态学理论的特征有所帮助。

11.毕丞.群落生态学的“机体论”学说及其内涵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3卷第8期,第92-96页。

1)基本内容:本文从克莱门茨的群落生态学的“机体论”学说出发,详细阐述了它的内涵、范式、理论内核和范式危机,其中认为机体论是一个有活力的研究范式。

2)主要观点:群落相比于种群和物种是一种更新颖的研究对象,且机体论也不再局限于描述现象,而是转向探究群落的机制,所以机体论学说被视为生态学的第一个范式。虽然后来机体论在理论预测方面出现过失败,但经过改良后它更加精致化,它所引领的研究范式也依然在生态学中发挥作用。

3)学术价值:由于生态学哲学领域,有关机体论的争论很多,本文以机体论为基点,进行相应的研究,有助于机体论问题的探讨向前迈进。

4)社会影响:对于人们理解生物集合体“机体论”有一定帮助。

12.江学如.生态学数学建模权衡悖论探析,青海社会科学, 2018年第22期,第51--73页。

1)基本内容:本文通过对生态学数学建模权衡悖论进行探析,详细阐述了权衡悖论缘起、各种争论和异质性等。其中也涉及到多元主义的建模策略所揭示出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主要观点:产生权衡的一个形而上学根源是生态学研究的目标对象存在极大的异质性,异质性和普遍性之间有很大的张力。多元主义的建模策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3)学术价值:科学哲学界对建模的多元化路径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试图在厘清相关争论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哲学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4)社会影响:对于人们深入理解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一定帮助。

叁、阶段性成果清单

四、下一步研究计划

1、调整研究计划

根据本次中期检查,审核原先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增加某些研究主题、减少某些研究主题,并对子课题进行适当调整。

2 、推进研究进程

对于已经完成的研究主题,修改并完善;对于已经完成大部的研究主题,及时推进,尽快完成;对于完成部分的研究主题,下大力气,保证完成;对于已经开始的研究主题,集中全部注意力,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对于那些未启动的研究主题,组织研究人员,尽快启动并力争完成。

3 、推介研究成果

对于已经完成的研究主题及其成果,一是召开专门的成果发布会,扩大社会影响;二是撰写《工作简报》,上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规划办;叁是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介绍相关成果的采用情况等。

4、 融人才培养与课题研究中

一是抓紧前几年研究生培养、博士后合作研究之与本课题相关研究工作;二是将 2018、2019 年招收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纳入本课题的研究中。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