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的子课题一“中国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的整理”,已经完成了需要整理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的编目工作,共收录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493种,超出子课题原计划(400种)93种。目前古代中文城市图的扫描件的采购流程已经基本完成,预计8月份可以获得相关扫描件。其他各类地图的扫描件将于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7月之间完成购买工作。此外,本子课题已经就图录的撰写格式进行了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
本项目的子课题二“中国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的研究”,根据开题论证会上专家的意见,将原定的7册约105万字的丛书,简化为40万字左右的一本研究专着。目前已经开始了专着的撰写工作,完成了第一部分“寰宇图和全国总图”的初稿(约5万字)。
本项目的子课题叁“中文古地图数字资源库及中文古代地图数字检索阅览系统”,参与这一工作的北京雁行经纬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软件的初步开发工作,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软件的第1版,然后进入软件的调试和数据的录入阶段。
由于本项目负责人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动到云南大学,受到这一情况的影响,本项目延后至2017年11月3日召开了项目开题论证会以及项目组成员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此外,还举办了叁场学术讲座。
在项目执行的一年半的时间中,项目组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颁刊5篇,颁辑1篇,颁扩1篇,还有1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着1部。
②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已经完成了需要整理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的编目工作,其中城市图69种、边防图和军事图19种、风景名胜图101种、海防图83种、河渠水利图35种、寰宇图和全国总图62种、交通通讯图96种、政区图28种,共计约493种。
本项目于2017年11月3日召开了项目开题论证会以及项目组成员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举办学术讲座3次:2017年11月举办2次,讲座者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李孝聪教授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丁雁南副研究员;2018年6月举办1次,讲座者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金晓斌教授。
③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本项目于2017年提交项目工作简报一次。
二、研究成果情况
在项目执行的一年半的时间中,项目组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颁刊5篇,颁辑1篇,颁扩1篇,1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着1部。
①代表性成果介绍(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等)
1、《“科学主义”背景下的“被科学化”——浅析近代中国城市地图绘制的“科学化”转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第79-85页。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地图绘制方法被逐渐抛弃,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追求准确、科学的绘图方法逐渐占据主流。以往的研究将这一转变认为是由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产生的新需求所导致的。虽然社会的近代化确实产生了对科学、准确的地图的需求,但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地图除了以准确、科学的表达地理要素从而满足某些需要的功能之外,还有着不需要建立于准确、科学基础上的其他众多的功能,因此包括城市图在内的地图的近代化实际上“窄化”了地图的功能,这一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在“科学主义”背景下的“被科学化”的过程。
2、《历史不一定是发展史——中国古代都城形态史的解构》,《云南大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54-60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1期全文转载,104—107页。
以往的研究认为中国古代都城城市形态的历史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发展史,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对城市形态进行相似性比较,但这种方法在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问题,因此以往结论是值得质疑的。基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历史并不一定就是事物、事件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存在发展阶段以及变化规律可循的“发展史”,有可能只是由一些不存在密切联系,只是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的同类对象构成的历史。
3、《印刷术与宋代知识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中国古代全国总图的发展为例》,《安徽史学》,2018年第3期,第12-19页。
印刷术在宋代的普及除了造成了知识传播范围的扩展之外,更为主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知识的留存率,而留存率的提高又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因此宋代之后,以地图作为载体的知识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地图极低的留存率以及其所承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因此宋代印刷术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知识的发展方式。
4、《宋元日用类书&濒迟;事林广记&驳迟;&濒迟;翰墨全书&驳迟;中所收全国总图研究》,《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2期,第175至182页。
对宋元日用类书《事林广记》和《翰墨全书》中所收录的全国总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中所收录的两幅全国总图是在绘制于南宋时期的地图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元代的内容改绘的,但改绘水平非常低,存在非常低级的错误,由此显现出当时民用类书的使用者,即底层士大夫对于全国政区的了解似乎有限,且书商也难以见到元代绘制的全国总图。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子课题一,完成《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精粹》(暂定名)所需全部古地图扫描件的购买,并开始编写工作。在撰写过程中,与子课题二的成员随时进行沟通,交换研究成果和心得。这一阶段完成约200幅地图图录的撰写工作。
子课题二,进行《中国古代地图史》(暂定名)的撰写工作。在撰写过程中,与子课题二的成员随时进行沟通,交换研究成果和心得,以此为基础对写作框架进行调整。
完成“中文古代地图数字资源库及中文古代地图数字检索阅览系统”的建设工作,并开始将搜集到的古地图扫描件纳入数据库,本阶段完成约300幅地图的基本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录入工作。
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地图学会议,预计国内外代表各20名。
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子课题一,进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精粹》(暂定名)的编写。在撰写过程中,与子课题二的成员随时进行沟通,交换研究成果和心得,并以此为基础对选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精粹》(暂定名)的地图进行调整。本年度完成全部图录的撰写工作。
子课题二,进行《中国古代地图史》(暂定名)各专题图的写作工作。在撰写过程中,与子课题二的成员随时进行沟通,交换研究成果和心得,以此为基础对写作框架进行调整。完成初稿的写作。
“中文古代地图数字资源库及中文古代地图数字检索阅览系统”,本阶段完成约600幅地图的基本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录入工作。
2020年下半年,召开一次中文古地图的国内学术会议。
出版2019年的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集。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精粹》(暂定名)、《中国古代地图史》(暂定名)进行修订,并邀请专家进行审核。
“中文古代地图数字资源库及中文古代地图数字检索阅览系统”,完成约600幅地图的基本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录入工作,并进行数据检查、系统运行测试。
出版2020年举办的中文古地图学术会议论文集。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