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东商旅群体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30日13:44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2016年12月获批以来,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初拟了具体的课题提纲和资料搜集、田野考察计划。随之,于2017年3月11日邀请着名学者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听取了专家意见,完善了提纲。之后,各子课题组于2017年6月~2018年7月间,根据各自进度和需要,适时安排成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查询、搜罗文献信息,并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田野考察。2017年10月16-17日,课题组于广州举行了课题学术年会,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作《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学术报告,得到了教诲,提升了认识。通过以上诸形式,课题组获取了一定的资料,增强了认识,汲取了经验,并发表、出版了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马建春、李锦绣、张小贵、刘永连、陈广恩、乔志勇应伊朗设拉子大学邀请,原定于2018年6月30日-7月12日前往伊朗开展学术交流及搜集资料,但因本单位重要事务安排,拟推迟至明年进行。目前,课题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子课题均有序的进行资料整理、阶段性成果撰写工作,课题进展顺力。

1.调查研究

本课题组非常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迹、考古文物的考察及海内外资料的搜集。为此,2017年5月、8月,子课题负责人刘永连先后赴泉州、海南两地搜集墓志碑刻、考古文献等出土文献。

2017年6月30—7月1日,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建春、子课题负责人刘永连、张小贵等率硕博士研究生前往明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址——广东省台山市上川岛进行实地考察。

2017年8月24-26日,马建春偕同子课题参与者硕博士研究生共9人,赴泉州开元寺、清净寺、海交史博物馆、灵山圣墓、泉州市博物馆、文兴码头、天后宫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2017年8月22日-9月10日,子课题负责人张小贵赴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收集本课题相关资料。

2017年10月18日至23日,子课题负责人李锦绣前往河南郑州、洛阳等地,对博物馆及考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2017年11月8-12日,马建春偕同课题参与者,赴扬州仙鹤寺、普哈丁墓、扬州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参观了南京市博物总馆、宁波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的“肠丑颈苍补-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

2018年4月27—28日,课题组一行前往广州市华林寺、光塔寺、五羊仙馆、先贤古墓进行田野考察及资料搜集。

2018年6月23—24日,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建春、子课题负责人刘永连、张小贵等率硕博士研究生前往前往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及“南海一号”发掘现场进行考察及资料搜集。

通过上述调研、考察,课题组成员增加了感性认识,获取了诸多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和相关资讯。子课题负责人李锦绣、张小贵、马建春、刘永连现已搜集、梳理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一带地方碑刻、墓志等出土文物,拍摄了许多照片,并分别搜罗、整理了唐、宋、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资料,初步形成文献长编。

2.学术交流

为了加强与学界同仁的学习交流,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会议,递交、宣读论文,与学界同仁相互切磋,扩大了视野,增进了知识。

马建春:

(1)“马可?波罗与10-14世纪的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会议时间:2016年11月19-20日

会议地点:北京大学勺园宾馆。

提交论文:元代的海上交通

(2)“2017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中国与世界:多元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会议时间:2017年5月12-14日

会议地点:厦门市筼筜书院学术交流中心。

提交论文:《西域人与元代中西海上交通的拓展》

(3)“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海洋大学

会议时间:2017年5月25-29日

会议地点: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提交论文:《元代流行宫廷与民间西域饮品辑述》

(4)“辽金元-中国北族王朝与欧亚丝绸之路工作坊”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国际学院

会议时间:2017年9月22-24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提交论文:《元代与马里八儿的海上交通》

(5)“澳门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

会议时间:2017年10月8-10日

会议地点:澳门理工学院

提交论文:《西人笔下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的社会特征与文化风俗》

(6)“多维视野下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第五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

主办单位:《世界历史》编辑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17-18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

主题报告:《蒙?元时期西域文明的东传及其影响》

(7)“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中国海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会议时间:2017年12月17-21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提交论文:《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商人的作用》

(8)“文明交往的意义——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历史与现实思考”高层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

会议时间:2018年4月20日-22日

会议地点:杭州

提交论文:《7-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东商旅》

李锦绣:

(1)“一带一路”中土合作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学会议

主办单位: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安卡拉政策研究中心、土耳其学术与文化研究基金会。

会议时间:2017年4月26日至30日

会议地点:土耳其的安卡拉

提交论文:《突厥史研究中的总材山考》

(2)“古代晚期的拜占庭帝国与地中海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德国科隆大学

会议时间:2017年6月23日至26日

会议地点: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研究所

提交论文:“Silver Coin and Silver Trading Circles: The Differing Destinies of Persian Silver Coins in Tang Times”

(3)“中国和伊斯兰文明:交融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伊斯兰合作组织

会议时间:2017年7月4日至5日

会议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研究所

提交论文:《中亚与唐的医学交流:从安金藏剖腹谈起》

(4)中国伊朗文明交往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

会议时间:2017年9月4-5日

会议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提交论文:《萨珊银币与草原丝绸之路》

(5)“新世纪伊始的蒙古历史撰写:问题和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蒙古国立大学历史学院

会议时间:2017年9月20-28日

会议地点:乌兰巴托

提交论文:《突厥第二汗国的发祥地研究》

张小贵:

(1)“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长安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17年度理事会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博物馆

会议时间:2017年7月13-16日

会议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

提交论文:《古伊朗文献所见伐迦叠补驳补考释》

(2)“第五届中国中古史前沿论坛”

主办单位:西北大学

会议时间:2017年7月24-27日

会议地点: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提交论文:《达克玛:琐罗亚斯德教葬俗的传播与演变》

(3)“『ゾロアスタ—教』と奈良の文化:欧亚研究蹿辞谤耻尘”

主办单位:日本奈良县立大学

会议时间:2017年10月14日

会议地点:日本奈良县立大学

提交论文:Variations of Chinese Zoroastrianism in Mediaeval Period

(4)“SEMAINE DE L’HISTOIRE DE l’INDIANOCEANIE: Routes, flux, réseaux, en Indianocéanie du VIIIe siècle à nos jours”

主办单位:Ancien h?tel de ville de Saint-Denis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14日

会议地点:Réunion Island

提交论文:Moors and Parsis, contributors to commercial exchange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5)第二届大湾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

主办单位:澳门大学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26日至27日

会议地点:澳门大学

提交论文:《摩卢与巴斯:清代中印贸易的参与者》

(6)写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18年理事会

主办单位: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西华师范大学

会议时间:2018年7月13日至16日

会议地点:西华师范大学

提交论文:《中古波斯文&濒迟;千条律例书&驳迟;述略》

刘永连:

(1)“第四届环东海与边疆论坛暨首届中巴学术高端论坛”

主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11-14日

会议地点:浙江金华

提交论文:《漂流人在中外交往中的能动作用》

(2)“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会议时间:2017年5月25-29

会议地点:青岛

提交论文:《从锦纶会馆看陆海丝绸之路之间的历史联系》

(3)第五届“环东海与边疆问题论坛”

主办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海交史研究会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18日至19日

会议地点:浙江师范大学

提交论文:《从1927—1937东沙群岛争端看近代中国海疆制度——以领海制度与岛礁定名为中心》

(4)“‘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中国海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史学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会议时间:2017年12月18日至19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

提交论文:《从朝鲜半岛汉文文献看东海与南海海域的沟通》

(5)“全球与区域史视域下亚洲的区域与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史学会、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会议时间:218年3月23至25日

提交论文:《郑和下西洋背景下穆斯林商旅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动》

(6)“第四届更路簿暨南海文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历史学系

会议时间:2018年5月11至13日

提交论文:《试论东亚海域深海航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3.成果推介:

本课题在积极展开考察调研、资料搜集的同时,也向学界和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马建春、李锦绣、张小贵、刘永连等课题组成员在不同学术场合就课题进行了介绍,开题论证会也在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网站给予报到。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建春应《中国国家历史》刊物之约,就海上丝绸之路及本课题相关问题接受专访,并刊载于《中国国家历史?拾叁》之“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暨南大学马建春教授专访”。2018年5月19日应澳门文化局、澳门科技大学邀请,于澳门文化中心作题为:“伊朗:古老文明与波斯瑰宝荟萃之国”的学术讲座;2018年6月9日,应广州大学邀请,于该校作学术报告:“海上丝绸之路的广船及其影响”。课题组还就2016年12月以来的研究进展,已向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送了叁次《工作简报》。

4.存在问题及改进:

课题组经过一年半的资料搜集、田野考察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初步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出版着作1部,发表7篇文章。目前课题进展虽较为顺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史籍文献虽浩如烟海,但对波斯、大食、回回等商旅的载录有限,相关记述不甚完整,史事语焉不详,材料整体呈现零散。这为课题资料搜集、整理及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课题组因此拟扩大资料搜集范围,将游记、笔记、小说、诗歌等纳入文献范畴,系统梳理已搜集的各类资料,形成初步的文献长编。

其次,限于诸多原因,课题组就阿拉伯文、波斯文文献的搜集、整理较为缓慢。而“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文物、传世之陶瓷商品等,在中东国家之埃及历史博物馆(开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萨拉博物馆、伊拉克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巴格达)、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和马什哈德博物馆等多有收藏,这些文物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课题组需通过实地考察,找寻其深藏的历史信息。但鉴于一定的条件限制,诸个实地考察尚未成行。就此问题,课题组拟尽快与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国大学建立学术联系,在加强交流的同时,获取资料,并前往相关港口、博物馆实地考察。

第叁,有关中东商旅航海活动的资料较为有限,且课题研究涉及海洋气象学、天文学、地理学内容。课题组内虽有相关专家的参与,但一些资料的搜集、解读,仍有难度。为此,课题组拟邀请海洋气象学、天文学、地理学学界专家给予知识讲授和指导,以便课题组成员对相关资料加以认识解读和准确把握。

此外,目前课题组尚未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这是本课题很大的不足。我们将努力改进,争取撰写高质量文章,积极投稿。

二、研究成果情况

1.代表性成果介绍:

(1)叶冲:“永乐时期中国在南海区域的经略——以郑和下西洋为中心的分析”,载《暨南史学》第十四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17年8月。

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主动进行大规模对外交往、实施海外经略的重要案例。文章以郑和下西洋为中心,首先从时间范围、地域范围、核心内容和视野方法四个方面,对永乐时期中国在南海区域的经略作了概念界定。并在分析东南亚主要权力国家的分布、势力、影响范围及互动关系后表明:由于人口、面积、财富、军力等综合实力的限制,郑和下西洋前夕,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非国家行为者展现出足够的技术能力去实现全区域内持续的互动关系,东南亚区域并未建立起某种国际体系或国际秩序。进而通过梳理和考察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所至地方开展的,包括稳定与爪哇的关系、平衡暹罗的势力、建立与满剌加国的特殊关系、建立与苏门答剌的密切关系、在旧港解除海盗威胁并设宣慰司等一系列主要活动,指出郑和下西洋在客观上带来了东南亚区域内的充分互动,而且在南海区域成功建立了以中国为权利核心单极国际体系。文章认为,这是永乐时期中国兼具实力和意愿的结果,当时的中国综合运用劝说、招降、经济奖赏、动用武力等多种方式,发挥了主导国家的作用与影响力,保证了南海区域的稳定和安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期南海区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关联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永乐时期中国在处理海外关系时的立场态度和政策取向。

以往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大多基于历史学的视域。本文在传统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之外,借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通过探究郑和下西洋前后,东南亚区域国家的互动关系及权利体系,分析了当时中国在海外获取并运用影响力的过程和结果,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重要性作出了新的阐释。

(2)黄纯艳:《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市场相对开放、经济重心南移、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以及南宋江海防成为边防要务的历史背景下,宋代的造船业空前发展,不论造船规模,还是核心技术,都有很大进步。而船舶对宋代社会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本书全面考察了作为中国近代以前最重要的“重工业”——造船业对宋代经济、交通、军事、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着作分五个章节分别论述了“宋代船舶制造”、“宋代内河水情与航行”、“宋代的海船与航海”、“宋代战船与江海防”和“宋代造船业与社会生活”,重点挖掘前人关注不足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如探讨宋代内河航行方式、水上神灵体系、南宋江防体系、宋代近海区域市场、宋代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象、宋代海难及海难救助、宋代水战方式、宋代民船管理等;对已有研究的若干问题,如宋代船舶的力胜和形制、宋代车船等问题也进行了辨析,提出了新的观点。在问题取向上,着作立足于基本问题,探讨了河流水情、航行方式、管理制度、官民互动、战船种类、作战方式、江海防体系,以及行船群体的构成、生计和信仰等。在研究方法上,则从技术史、经济史、社会史和军事史等多研究视角出发,注重诸多因素的关联互动,通过综合视野,多角度全面地考察了造船业对宋代民众生活、经济运行、军事国防,乃至国运兴亡的影响,克服了以往宋代造船业研究中,主要沿着技术史和经济史缺乏交融的两条路径单线展开的不足。学界评价该着“研究基础扎实,学术价值厚重,对中国古代技术史和手工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肯定其“结构严谨、立论审慎,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

(3)马建春、马磊磊:“元代流行宫廷与民间西域饮品辑述”,载《丝路文明》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

蒙?元时期欧亚内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中国和西域间的密切交流创造了条件。随着一些西域工匠的东来,大量源自西域的一些物质文化亦由陆、海两路传入中国。《元代流行宫廷与民间西域饮品辑述》一文深入古籍文献,详细考察了元代西域阿剌吉、葡萄酒、马奶酒、砂糖饮品、舍儿别、速鲁麻等饮品的传入和影响。

文章以为,西域饮品的传入,为蒙古统治者高度重视。元朝在大都、上都、杭州等地专设尚饮局、尚酝局、沙塘局等机构,管理制作,乃使上述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西域酿制技术得以在华传播流行。从而丰富了元人的物质生活,亦对蒙古、汉地社会生产发生深远影响。文章说明正是由于大一统下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社会文化的密切交融,乃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华物质文明多样性特征的形成。

(4)徐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怀圣寺研究述评》,《暨南史学》第15辑,2018年1月。

广州怀圣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自清末以来中外学者从历史学、建筑学、考古学和地理学等不同视角,对怀圣寺及光塔的名称、始建年代、建筑风格及形制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此文旨在回顾和梳理怀圣寺研究的主要脉络,并作出简要评析,以便为学界提供文献参考。

(5)陆芸:《宋?元时期泉州着名的穆斯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港口,当时外国使节、商人、僧侣等纷至沓来。留居泉州的外来穆斯林人数众多,这从近些年来挖掘出土的众多穆斯林墓葬可得到证实。这些穆斯林除了经商,还积极投身当地的城市建设、战舰修造等。大食商人蒲啰辛的事迹说明乳香是当时中国进口的重要商品;尸罗围修建清真寺的事迹反映了泉州与古代伊朗有伊斯兰教上的联系;蒲寿晟撰写的众多诗歌反映了宋、元时期留居中国的穆斯林努力学习中国文化,还隐约折射出其人和其家族拥有的庞大海上势力。

(6)“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暨南大学马建春教授专访”,《中国国家历史》(拾叁),东方出版社,2018年4月。

笔谈主要就社会与学界所关注的陆、海“丝绸之路”的命名、贸易过程、古代对外贸易政策、海禁政策、朝贡体系、互市贸易等做了解答,并指出其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借鉴意义。笔谈还强调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中,无论地处东方的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还是位于西方的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都对这一海上交通的开辟,诸水域网络的连接与拓展做出了贡献。亦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东西方人民共同开拓,并逐步建构起来的海上贸易网络。在其历史表述中,不应忽略沿线国家人民于此的贡献。而应正视这一历史事实,并以此加强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调动其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动性。

2.阶段性成果清单:

(1)马建春:《元代流行宫廷与民间西域饮品辑述》,《丝路文明》第1辑,2016年12月。

(2)黄纯艳出版相关着作:《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

(3)李锦绣:《古代“丝瓷之路”综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7月第4期。

(4)叶冲:《永乐时期中国在南海区域的经略——以郑和下西洋为中心的分析》,《暨南史学》第14辑,2017年8月。

(5)徐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怀圣寺研究述评》,《暨南史学》第15辑,2018年1月。

(6)陆芸:《宋?元时期泉州着名的穆斯林》,《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7)“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暨南大学马建春教授专访”,《中国国家历史》(拾叁),东方出版社,2018年4月。

(8)张小贵:《古伊朗文献所见伐迦(叠补驳补)考释》,《中国中古史集刊》(第5辑),2018年8月。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就以下论题撰写、发表论文:

补.《西方学界海上丝绸之路商人研究综述》;产《元代马八儿--亚丁新航线疏证》;肠《元代“南海”贸易中的贝币及于云南地方的通用》;诲《宋朝大食商人运往中国货物的商品结构》;别《明代海路入贡回回的成分和特征》;蹿《明朝政策变化对回回商旅往来贸易的影响》。

2.翻译出版英文着作《波斯航海记》;对波斯文献《完者都史》中相关内容进行翻译。

3.适时安排成员到国内外相关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查询、搜罗文献信息。课题组成员张小贵2018年8月,赴德国图宾根大学收集本课题相关文献;乔志勇2018年9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就元代色目商人展开学术交流;马建春、刘永连、张小贵、李锦绣、乔志勇、陈广恩等拟于2019年8月赴伊朗进行学术交流。

4.根据进度和需要,有重点地继续开展田野考察,最大限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实地调研地点为宁波、杭州以及伊朗忽鲁谟斯、尸罗夫遗址,阿曼马斯喀特遗址等地。

5.各子课题组继续分头有计划的查阅史籍、地方志资料,利用互联网对“海上丝绸之路”及中东商旅群体资料加以搜集,对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的文献资料、访谈资料、考古资料等录入、储备,继而统计汇总,分类梳理,建立文献数据库。

6.举办召开学术会议:2018年9月,召开课题组年度会议及“海上丝绸之路商旅研究”工作坊会议;2018年11月,召开“古代中国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学界同仁参加;2019年9月,按期举行课题组年度会议,并召开“古代中国与中东的经济交流”学术会议。

7.课题组成员开始书稿撰写。

8.继续向国家社科规划办报送《工作简报》,积极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