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1月30日14:24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项目获准立项后,即积极着手开展研究工作,先是于12月份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确立任务分工及经费使用原则。按照课题计划编制修改了课题研究写作大纲。2017年4月20日,召开了开题报告会,省内外、境内外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并特别邀请汪朝光、陈谦平、徐勇、王奇生、陈红民五位着名学者组成专家评审组,对课题计划进行全面审议和指导,各位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使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思路。会后,又对课题大纲进行修改,并邀请着名学者张海鹏、吴景平等进行了通讯评阅指导。

开题会议之后,各子课题开始正式进入课题研究工作,一边收集整理资料,一边进行解读研究,撰写阶段性研究论着。在资料收集整理与论着写作发表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在资料收集整理方面,已派出人员对包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台湾“国史馆”、海南、广西及广东省内大部分地市的档案馆进行调研,了解原始抗战档案收藏情况,复制和下载、输入部分相关内容,具体情况请见档案收集子课题报告。其他部分的资料整理编目、文件输入工作也在积极进行。第一批华南抗战图书文献约6万页100辑已整理完毕,正在做最后的审校工作,即将出版问世(目录附后)。

在研究写作方面,已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学术研究》《史林》等核心期刊发表了一批最新成果,《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另有论文即将在《社会科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各个部分的写作工作已有显着进展,有近20个专题的写作在有序进行之中。

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子课题一:华南抗战历史专题研究:由夏蓉教授负责的本子课题除各位学者已经和即将发表的成果之外,正在研究和写作的专题有:1、华南抗战历史概论;2、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建设研究;3、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研究;4、抗战时期的《新华南》研究——与《中山日报》比较的角度;5、抗战时期华南地区献金运动研究;6、战时华南国统区的军政关系研究;7、第一次粤北会战研究;8、抗战时期的第七战区研究——侧重军事方面(1940-1945);9、抗战时期广东物价上涨与民众生活研究;10、战时广东国统区的田赋征实研究;11、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的社会教育研究;12、抗战时期广东中小学教师的生活状况研究;13、战时华南地区的社会救济研究;14、战时潮汕地区的走私与缉私(1936-1939年);15、抗战时期珠三角地区国、共、伪三方的基层控制与争夺研究; 16、日伪时期广州警察研究;17、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粮荒问题研究(1937-1945);18、华南抗战若干历史人物研究(张文彬、张发奎、蔡廷锴等)。

子课题二:华南抗战相关图书资料:由倪俊明馆长负责的本子课题立项以来,即开始整理编辑相关图书资料,经一年多的努力,第一批已精选汇辑各类型文献近500种,6万余页,预计达100册左右。包括抗战时期华南地区各级政府机关、军事部门、社会团体、学校组织、报刊机构和个人,以及敌伪机关等编辑出版的工作报告、会议记录、统计资料、法律法规、组织章程、宣传材料和其他纪实文献,涉及战时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具体内容请见附件。

子课题叁:华南抗战相关档案资料:由肖自力教授负责的本子课题立项以来,即开始全力搜集档案资料,先后派出课题组成员30多人次,分赴广东省内数十个档案馆及省外、海外图书档案机构,获得了大量资料,取得了重要进展。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内,已到过的档案馆计有:广东、广州、韶关、花都、叁水、从化、增城、佛山、番禺、南海、顺德、东莞、中山、惠州、揭阳、汕头、潮州、新会、台山、江门、信宜、高州、茂名、大埔、梅县、五华、兴宁、梅州等,还到过佛山市图书馆、东莞市方志馆等机构。其中叁水、番禺、南海、顺德、韶关、中山等地收获颇丰。这些档案许多是抗战期间有关当事各方对当时的军事、政治、社会、文化事务的直接记录和反映,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在广东省外,已到过海南省、广西自治区两地查找资料,具体包括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档案馆、海口市档案馆、广西自治区档案馆、南宁市档案馆等。课题组成员还多次到访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课题组成员赵峥博士已经作为访问学者到达台湾,将会到访“国史馆”、“国立”图书馆、“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等重要机构。我们利用网络搜寻,从日本“亚洲资料中心”下载了大量的日文档案资料。通过这样大规模和大范围的查找,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档案资料,光是全文已经录入电脑的档案资料就已超过20万字。预计在今年内,将完成对省内约30个重点档案馆的走访,并完成约50万字的档案资料录入,全面达到项目进展中期的目标。

子课题四:华南抗战中共方面的文献资料:由叶文益主任负责的本子课题,立项以来,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方面,已到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资料室、中山图书馆等单位查阅有关资料,计有:(1)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些文献资料;(2)中央档案馆、省档案馆与各级党史部门合编的已刊文献资料;(3)各级档案部门和中山图书馆存储的抗战时期中共编印出版的报刊资料等,有些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已进行了扫描、复制、输入电脑,现正在进行整理汇编当中。

本子课题的文献资料整理工作,(1)已将查阅到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大部分目录输入了电脑、汇编整理,为编纂《抗战时期华南地区中共方面文献资料编目》作准备。(2)在进行文献资料编目工作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做好部分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献资料的扫描、复制工作,为下一步汇编《抗战时期华南地区中共方面文献资料集》作准备。目前已有一批对于“华南抗日游击队”的重要文献资料已输入了电脑,约30万字。

子课题五:华南抗战日文方面的文献资料:由徐志民研究员负责的本子课题立项以来,各位成员根据分工,开始分头搜集资料,具体情况如下:1.高莹莹赴日开会期间和在国内利用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主要扫描、复制近代日本在华南调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查报告,目前正编制相关资料目录,下载影印件有200多页。2.马晓娟已经复印和扫描日军华南作战资料100多页,利用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下载日本华南驻军编制、驻军将领与日本国内往来函电和文件、作战行动等相关资料100多页。3.张传宇已经多次前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查找和复制材料,重点收集了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编制的图书资料,以及广东工商业相关的日文资料,还有《南支日被》、《兵队》等杂志。4.徐志民利用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下载和复制了日本对华南占领区的殖民统治相关资料,包括日本外务省、兴亚院、大东亚省、陆军省等相关部门致广东占领军的函电、文件等,有240多页。5.刘晓欣主要利用《支那事变画报》、《从军》等画报和日本陆海军部队的“写真集”,收集到日军在华南的相关照片约400张。

本子课题已经收集相当数量的函电、政策文件、当时的报纸和期刊杂志等,但多为日文原件,主要是扫描和下载,只是初步梳理,尚未大规模整理。尤其是一些原始文件需要筛选,如从中选取与华南抗战直接相关的原始资料。鉴于目前复制的资料仍有不足,本课题组成员张传宇将于今年七八月份赴日搜集资料,其他课题组成员或利用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或通过其他单位购买的相关日文资料进行补充,在有了草稿以后再赴日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资料。总体而言,本子课题组已搜集相关日文资料近700页,相关原始文献10余部,达到了项目本阶段的既定目标。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文献资料的整理是本课题的基本任务之一,调查研究的任务很重,本课题组成员带领所指导的博士生、硕士生在省内外、境内外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研工作,取得了较为显着的阶段性成绩(具体情况可见各子课题报告部分),其中以华南抗战档案资料组工作量最为吃重,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最多,但也还只是完成阶段性目标,接下来的继续调研和资料整理录入,任务还相当繁重,由于目前一些档案馆对资料阅览复制的限制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具体困难需要克服。

课题组成员到北京、南京、长沙参加了一些相关主题的学术会议,预计在明年6月主办一个50人左右的以华南抗战研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课题组与境内外学者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网络,进行信息与资料的互动交流,因此收集到一批对于华南抗战的电子资源与复制的纸质资源,正在整理与研读之中。首席专家本月16日将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记忆、与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到剑桥大学等与各国同行交流,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剑桥大学档案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查阅与收集与华南抗战相关的档案文献资料。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7年4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挖掘华南抗战文献的深层价值》为题,对本课题的开题会及首席专家的相关研究计划、与会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做了深度报道,指出对该课题的研究,应争取“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

2017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又以《挖掘史料深化华南抗战研究》为题,对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做了综合报道,对首席专家对于华南抗战一些问题的基本判断和评价做了引述,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基本思路做了报道和评述。在该报同一版面,还发表了本课题组成员周孜正记述在海南调研海南抗战历史资料的田野调查札记《调研海南抗战史料小记》。这些宣传报道和推介,对学术界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加强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首席专家一篇对于论述粤军抗战史实的论文发表后,《新华文摘》在2017年第10期及时作了转载,是对课题组成果宣传推介一个很大的支持。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在本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既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档案开放的限制。通过前一个阶段的调查走访,深感国内各档案馆在档案开放利用方面,标准、态度不一,有的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调阅审批日益趋紧,对档案查阅设置种种人为的限制和障碍,有些此前可以看的现在不让看了,往往使得调研工作无功而返;有的对于档案复制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例如一位学者一年之内只许复制30页之类,课题组对此问题也十分苦恼,担心使华南抗战档案资料的收集调研多有遗珠之憾,从而影响到整个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准。改进的办法是加大在境外相关档案馆收集、下载档案的力度,以及改换利用其他类型的史料解读和解决相关问题。

2、课题组的合作与协调问题。因为课题组成员包括校内外、省内外甚至境内外的学者,各人的情况和工作性质不同,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还不是太理想,有时召开会议,机票都已订好,但因为临时有事,又不能参加;另有个别成员因种种原因,参与积极性降低,承担的任务有所拖延甚至没有下文;有的希望在课题组承担任务后能得到较高的经费支持,开始积极性较高,但限于课题组的实力,无法提供相应的报酬,又损失了一点力量。改进的办法是下一步多召开不同类型的小型会议及加强各类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以各种方式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成果的推介还不够积极主动。课题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因为是计划先整理资料、然后在较多掌握新资料的情况下开展研究,推出成果,故在研究成果的发表和推介方面慢了半拍,现在这方面的成绩确实还不大理想,下一步会积极重视,多与有关媒体和出版社联系,并上报较有新意的成果,改变目前这方面亮点不多的情况。

二、研究成果情况

1、《日军侵粤计划的演变及其实施研究》《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该文基本内容:抗战爆发后,自1937年10月起,日本当局为开辟广东战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筹划。有鉴于广东战场特殊且敏感的地理位置,以及侵华战争局势的不断变化,日本当局各有关部门间,以及日本当局与台湾的军、政当局间,展开了复杂的博弈。在此过程中,广东战场在侵华战争全局中的意义不断加重。然而,日军于1938年10月12日实施广东作战后,战果却谈不上“圆满”。而战后引发的行政权力之争,则确立了广州在沦陷区中的特殊占领体制。学术价值:第一,既有研究侧重于中方的备战及应战,而未能细究日军作战计划出台的经过及其具体内容。第二,既有研究往往以广州沦陷作为终结,忽略了在占领之后日占领军重建行政组织的过程。本文则对以下问题做了创新性探讨:第一,日军进行广东作战的计划几经修改,并最终付诸实施的经过,梳理日军有关战略筹谋的嬗变过程,进而重新思考开辟广东战场在日本侵华战争全局当中战略地位的变化;第二,通过考察台湾的军、政当局在广东战场开辟前后,与日本当局间展开的复杂博弈,重新评判台湾因素与广东战场间的关联性,并尝试探寻广州占领体制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构造。

2、《1936-1937年广东币制改革的券币比率之争》《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6期。该文基本内容: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在各地的步调并不一致,广东在陈济棠垮台之前财政部多次派员商洽均无结果。广东归政中央后,国民政府再次派员南下整理广东财政与改革币制,但对如何确定券币比率争议四起,商界主张“不超过加叁”,财政部以毫券准备金不足为由暂定“不超过加五”,商界反复交涉亦未奏效。面对涨价风潮和金融风潮,减低券币比率呼声再起,商界的诉求得到了广东军政当局的同情和支持,并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迫使中央将比率改为“加四四”。这是各方经反复博弈后在国家与地方利益之间达成的一种平衡,它表明在中央强化集权、垄断金融的态势下,地方仍有争取利益的空间。学术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更为丰富的史料,重点探讨了广东归政中央后各利益主体围绕券币比率所进行的互动及其对广东币制改革进程的影响,为探讨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的财政准备及法币政策在华南地方的推行提供一个重要案例,深化和拓展了法币改革和全面抗战前夕广东财政金融状况的研究。

3、《在统战”与“敌后游击”间徘徊:中共东江抗日武装的建立及发展(1938—1943)》《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2期。该文基本内容:华南抗战前后,由于未掌握正式军事武装,加之需要利用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的统战关系,加紧组织的恢复与重建,这导致一段时期内,中共广东党内部“重统战工作,轻武装斗争”等倾向始终存在,以致东江等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武装的建立与初期的发展,充满了反复与 挫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国共两党在广东关系公开破裂。中共广东地方党最终放弃了此前统战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幻想”,彻底走上了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武装游击斗争之路。此后,东江等地的中共抗日游击武装,遂打开了新局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对中共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道路做出了新的、更为贴近史实的解释与探讨。

4、《抗战史事的“自述”与“他述”——以战时粤系军人相关的几则史事为例》《学术研究》201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0期转载)。该文基本内容:对于抗日战争的口述史访谈和史事研究,近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中也存在某些不够切实与准确之处。以抗战时期的广东为例,海内外出版的余汉谋、李汉魂、薛岳等人的口述史访谈和回忆录,对一些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说法明显不足采信。本文就抗战初期广东军队出省作战的规模、余汉谋的个人操守、战时广东的粮荒、薛岳任职九战区的缘由、长沙大火的责任等问题,作了若干梳理与订正。对华南抗战的若干重要史实提出了新的看法和判断。

5、《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的制度创设与人事构成探析》《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4期。该文基本内容: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创立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虽一度中止活动,但在广州沦陷后于1940年重设。重设后的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受制于广州日本总领事馆,在功能上被设定为广州经济统制体制的重要环节,其历次改组,大多与占领当局加强经济统制的意图有关。同时,商工会议所的组织构造也不断迎合经济统制的需求,最终形成在大公司主导下的统制组合化形态。学术价值:对于日本在华经济团体的活动,近年日本学界对商工会议所这一机构颇为关注,但视野偏于华北及华东,对于华南尚少有涉及,本文讨论广东日本商工会议所的制度创设与人事构成问题,以此更全面地探讨商工会议所的性质,及其与日本官方的关系,对抗战时期日本经济团体的在华活动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6、《华南抗战的史料整理与研究概述》《党史与文献研究》2017年第12期。该文基本内容:本文对华南抗战的史料整理与研究状况做了系统探讨,总结了华南抗战史研究以往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前瞻性设想,对地方抗战史研究应该避免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7、《宋子良与广东还政中央后的财政整理》《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该文基本内容:1936年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后,广东开始还政中央。为全面控制广东财政大权,国民政府任命宋子良为广东财政特派员兼省财政厅长,负责整理广东财政。在中央政府和广东当局的大力支持下,宋子良采取多种措施,在筹集款项、废除苛捐杂税、整顿税务官吏和机构等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但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宋子良不得不离粤北上接受治疗,所以在处理券币比率、免征洋米税以及营业税课税标准等重要问题时显得有心无力。过去学界对于宋子良整理广东财政的问题关注甚少,对一些民国报刊对于宋子良整理广东财政的一系列报道所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利用不够。本文正是运用这些资料,对广东还政中央后宋子良整理广东财政的贡献与不足,进行探究,拓展了全面抗战准备阶段广东地方财政的整理及宋氏家族在这方面的贡献问题的研究。

8、《抗战时期孔令侃与南尖社在香港的活动》《史林》2017年第5期。该文基本内容:1936年3月,孔祥熙之子孔令侃召集圣约翰大学同学沉震百、钱起凤等人成立南尖社。全面抗战爆发前,该社以上海为活动中心,表面以学术研究为志趣,实质成为孔令侃为今后事业发展打造的小班底。上海沦陷后,该社成员以中央信托局为依托,利用香港为基地,参与了孔祥熙与孔令侃负责的一系列秘密活动。除在对日交涉和中德易货贸易中承担联络和事务工作外,南尖社的使命还包括对日、对英情报收集和组织暗杀附敌分子。1939年9月,香港警察搜查中央信托局办公室,破获秘密电台,逮捕6名南尖社成员。此后,经中国政府交涉,港府从轻处罚,孔令侃被迫离港赴美,南尖社的活动至此落幕。学术价值:以往的研究中,有关孔祥熙家族的学术论着大多会提及该组织,但史料来源基本为一二有关人士的回忆,对南尖社的成立时间、人员组成、政治理念、活动细节等尚缺乏严谨考证。作者发现在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中,有香港政府搜集的孔令侃与南尖社在港活动的详细情况,本文以英方档案文献为基础,辅以报刊、忆述史料,从成立与成员、组织与活动以及搜查与善后叁方面,对抗战时期孔令侃与南尖社在香港的活动进行了更为翔实的考证和论析。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近期工作计划

2018年7月-8月,派课题组成员张传宇赴日本收集相关日文资料;8月份首席专家去英国伦敦、牛津、剑桥进行学术交流及收集资料;

预定2018年暑假期间派出课题组教师及研究生到若干重点档案馆继续查找、复制档案资料;

预定于2018年底出版《华南抗战史料》100卷,并举行新书发布会;

预定于2019年6月份召开一次华南抗战历史研究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邀请若干海外学者参加;

在召开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预定于2019年底出版一本华南抗战专题研究文集,以推出本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

各子课题组在一年内完成该部分文献资料目录的编辑整理工作,基本达到出版要求;

一年内完成以下专题研究的写作:1、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建设研究;2、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研究;3、抗战时期的《新华南》研究——与《中山日报》比较的角度;4、抗战时期华南地区献金运动研究;5、第一次粤北会战研究;6、抗战时期的第七战区研究——侧重军事方面(1940-1945);7、抗战时期广东物价上涨与民众生活研究;8、战时广东国统区的田赋征实研究;9、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的社会教育研究;10、抗战时期广东小学教师的生活状况研究;11、战时潮汕地区的走私与缉私(1936-1939年);12、抗战时期珠三角地区国、共、伪三方的基层控制与争夺研究; 13、日伪时期广州警察研究;14、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粮荒问题研究(1937-1945);15、华南抗战若干历史人物研究(张文彬、张发奎、蔡廷锴等)。

2020-2021年度工作计划

1、按照编写大纲,完成《华南抗战史新论》各部分的写作;

2、完成4个子课题文献资料目录的编辑工作;

3、完成4个子课题文献资料的编辑工作。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