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在2016年11月立项以来,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课题组按照项目研究计划,在文献整理、田野调查、理论建构等方面做了相应工作,研究计划总体执行良好,子课题进展顺利。
①总体执行情况: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机构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召开的小型讨论会,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本课题的结构体系,梳理和搭建整个课题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根据课题实际需要,报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后,增设了2个子课题。2017年4~5月,撰写修订完善调研提纲,围绕各子课题的研究主题,设计问卷;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培训调研人员,进一步完善调研提纲和问卷,开展各子课题的预调研;2017年6月以来,在各子课题研究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生分赴各自调查区域搜集文档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工作,发放问卷合计10000份,此后对回收问卷进行评估、回归分析,全面展开数据录入及资料整理分析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数据的录入工作,现已整理了5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和论文资料,搜集整理了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材料80余万字。
②各子课题进展情况:子课题之一,“西藏自治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研究”,在现有文献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着手撰写《西藏自治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报告》,现已撰写字数约10万余字,此外,课题组正在撰写《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汇编》,全书共约30余万字,将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子课题之二,“甘青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研究”。在现有文献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现已撰写了《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汇编》,《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汇编》两部书稿,约40万字,将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研究报告《甘青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报告》已撰写10余万字,发表了1篇阶段性成果《交友、礼物与交换——西藏地区汉藏民众交往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藏学》2017年第1期)。
子课题之叁“川滇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四川、云南两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展开调研,同时全面搜集整理了甘青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材料,目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汇编》、《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材料汇编》,两部书稿已经整理了40余万字,预计2019年初完稿,将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研究报告《川滇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调查报告》已撰写了10余万字,数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正在加紧撰写。
子课题之四“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在西藏及四省藏区的实践研究”,现已出版专着《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约20万字),已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数篇文章。
之课题之五“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和走向”主要从历史的视角,通过全面梳理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历史脉络、客观呈现西藏及四省藏区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过程与途径。目前已经撰写完成《近代康区商贸研究》,约20万字,数篇学术论文正在撰写,其它工作也按照计划在有序推进。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调研数据整理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
①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数据是本项目的核心工作。2017年5月以来,按照任务分工,课题组成员分赴各调查区域,开展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访谈和田野等工作。目前,课题组发放问卷共计10000余份,问卷录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数据统计、分析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结合数据分析,部分实证研究成果即将问世。如首席专家王德强教授在云南藏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调研报告《云南藏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现状调查》正在形成,约10余万字,其它子课题的调研数据整理也在加紧进行。
②为深化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和资料,本课题全面系统搜集整理了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以及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及具体做法。自立项以来,课题组积极搜集整理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材料80余万字,这些资料将陆续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资料汇编》、《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资料汇编》、《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资料汇编》、《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资料汇编》、《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资料汇编》的形式出版。
③课题组积极组织或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在首席专家王德强教授主持下,课题责任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于2016年11月承办了“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近叁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课题组负责人王德强教授代表东道主致辞并做了《运用科学方法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主题发言,从方法论层面梳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阐释中国特色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普世价值,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认识,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组成员彭文斌教授的主持下,责任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于2017年6月主办了“全球化与跨境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论坛围绕“南亚与喜马拉雅”、“边疆民族研究”、“跨区域研究”等议题开展了专题研讨,拓展了课题的研究视域。
此外,课题组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2017年7月由王德强教授带队,课题组成员共计10余人参加了在鄂尔多斯召开的“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坚持和完善”学术研讨会;课题组成员毕跃光、杨文顺、普永贵等2017年6月参加了“2017年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生学术年会”;2018年5月,课题组成员余文兵参加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2018年7月课题组成员杨文顺、普永贵、余文兵等参加了在西宁召开的“中国民族理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据初步统计自2016年以来课题组参与各类会议约叁十余人次,提交有关的学术论文数篇。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①课题组围绕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中的相关问题,在前期大量样本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正在加紧撰写《西藏及四省藏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及其对策》,《促进西藏自治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决策咨询报告》,《促进甘青藏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决策咨询报告》,《云南藏区护法神供废之争的现状及对策建议》等研究报告,认真完善后将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成果要报》投稿。
②在首席专家王德强教授和课题组成员彭文斌教授的主持下,责任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于2017年7月主办了“全球化与跨境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围绕“南亚与喜马拉雅”、“边疆民族研究”、“跨区域研究”等议题开展了专题研讨,并在同期成立了“中缅通道与环印度洋研究中心”,此举一方面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入方向发展,同时也对项目的研究本身进行了有效推广。
③课题组正在积极撰写《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整理与研究》、《云南藏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历程及经验研究》、《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整理与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将辑集出版《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系列丛书》,预计2019年下半年完成,届时将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有关部门共同召开最终成果的发布会,推广最终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项研究突显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和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结合与互补,通过文献搜集、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式观察采集数据、辑集案例,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力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相观照,个案研究与统计分析相印证,客观准确地描述西藏及四省藏区族际交往的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本项研究将运用民汉双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将突出针对性、科学性和问题导向,并通过专家论证和预调研进一步完善问卷,确保问卷调查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故在研究的前期阶段,课题组着力进行的是资料整理、田野调研和基础研究,虽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阶段性成果并签订数部专着的出版合同,但大批成果由于数据分析尚未全面结束,所以在召开成果发布会、报送《工作简报》、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承担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是莫大的荣誉,更是莫大的责任,需要整个研究团队紧密紧密合作。本人将进一步总结研究经验,提高课题组的团队合作水平,在打牢研究基础的同时,加大高水平阶段性成果的发表、发布力度;多撰写具有资政价值的咨询报告,积极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建言献策,以扩大课题研究的学术影响。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为保证课题质量,课题组协定在完成调研报告并内部审核合格后,才报销相关费用。课题组虽然目前已经使用了10余万元的调研经费和5万余元的印刷费,但还在等调研报告审核后才集中统一报销,因而,目前还没有报销其他研究经费。各子课题负责人统一调研经费将从课题总负责人处报支。
二、研究成果情况
自课题获批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主题从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角度展开研究。由于现状调查需要大量调查数据支撑,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周期较长,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完成2部学术专着,获得3项省部级奖励,发表了10余篇具有一定水平的阶段性成果,数部着作和数篇论文正在加紧撰写和推进,各成果将在研究的过程中陆续呈现。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大招标项目的支撑下,首席专家王德强教授在2017年顺利入选国家第叁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同时,课题责任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在2017年获得了国家民族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智库”、云南省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立项建设。此外,课题组成员结合研究方向,也获得了《近代西方在中国西南边疆的知识谱系研究》、《“叁江并流”地区山神信仰藏文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藏族堪舆文化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视角下云南边境地区合力固边研究》、《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转折发展研究》等多项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点或一般项目。
子课题负责人毕跃光教授出版专着《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约20万字),该着作探讨了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从理论上把人们对民族自身发展的认知,对民族关系的认知,对民族国家的认知结合起来,揭示民族认同与族际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与竞争关系,对于澄清当前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研究中的一些误区,把握认同研究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成员田甜博士的专着《康区近代商贸研究》,约20万字,已完成初稿,正在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接洽出版相关事宜,预计2019年。该成果主要通过梳理与近代康区商贸关系密切的事件来揭示出近代康区商贸“主动性”与“向心性”两大特点,突出康区在动荡巨变的近代中国,以其沟通汉藏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投入到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协调和管理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题负责人王德强教授与子课题负责人毕跃光教授及课题组成员杨文顺、扎洛等,从民族理论政策的角度出发,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探微》、《马克思主义对于民族团结联合与民族发展进步的理论与实践》、《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大团结》等,对我国我党新时期民族事务治理做了讨论,指明民族事务治理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分析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科学研判了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政策保障。
子课题负责人苏发祥教授在《中国藏学》发表《交友、礼物与交换——西藏地区藏汉民众交往情况调查分析》一文,对西藏地区藏汉民众交往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个人交往”是民族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分析藏、汉群中在居住、学校、工作、消费、娱乐活动、宗教活动和自发活动中的个人交往情况来探究人们在交往背后的利益和情感交换。将民族关系回归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础部分——个人交往来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喜饶尼玛教授撰写《红军长征在藏区筹粮问题研究》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从近代史的视角,对红军长征途中在藏区筹集粮食的史实进行了考证,认为红军在充分考量了藏区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环境及藏民特殊储量习惯后,理性地调整了民族宗教政策,激发藏区民众,特别是上层自发支援粮食的热情,不仅保存实力以便继续北上,而且深化了党与藏区群中的联系,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课题组成员李德成研究员撰写《谈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兼谈藏传佛教的中国华方向》发表于《中国藏学》,突出藏传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和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问题。强调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基本原则,以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为根本保障,以加强自身建设为主要途径,以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发展方向,以开展教义阐释活动和建设“人间佛教”等为主要抓手,积极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本课题坚持问题导向,以现状--问题(特点)--成因--对策的逻辑为主线,布局总体框架,通过区域比较、族际比较从族际交往互动的模式、特点、条件、环境、基础等方面揭示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总结经验和特点,梳理问题与挑战,分析机制与成因,研判趋势,探索规律,提出对策建议。历史上通常把西藏及四省藏区按藏语方言及历史文化特点分为卫藏、康巴和安多。本课题拟综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历史文化因素,从空间上将西藏及四省藏区分为叁个区域即西藏自治区(覆盖了历史上的卫藏地区)、青甘藏区(大体覆盖了历史上的安多地区)和川滇藏区(大体覆盖了历史上的康巴地区)。本课题按上述分区设计子课题,涉藏四省省会城市藏族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状调研将按现行的行政区划,分别纳入青甘藏区和川滇藏区子课题,以突显当代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双向性,丰富当代西藏及四省藏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目前课题研究总体计划执行良好,各子课题有序推进,下一步具体安排如下:
①2018年8月—12月,全面完成数据录入及资料整理分析工作,召集课题组召开1-2次会议,对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及其与整个项目的要求之间的距离,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各子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整个项目的研究。同时,每个子课题组发表1-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整个课题组撰写1-3份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
②2019年1月~6月撰写调研报告及子课题报告;每个子课题组发表1-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整个课题组撰写1-3份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
③2019年7月~8月进行补充调查,完善数据。
④2019年9月~12月完善并提交子课题调研报告。举行1-2次小型学术讨论会。同时向有关部门提供1-3份咨询报告,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⑤2019年1~12月:集中精力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修改完成整体报告。
⑥在2020年1月向课题管理部门提交评审和验收。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