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诗经》与礼制研究的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12月03日10:27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课题以历代汉文佛典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字进行穷尽性收集整理、考释研究。为了完成总体的研究目标,在总体研究框架之下,设“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历代汉文佛典疑难字汇考”、“历代汉文佛典常用字形体演变研究”、“汉文佛典随函音义文字辑录与研究”、“汉文佛典文字综合研究”五个子项目。课题既有汇编,又有考释,还有研究,叁者互相依存,互相支撑,浑然一体。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汉文佛典大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汉文佛典出现的全部汉字。然后根据一定的体例编撰汉文佛典大字典。同时,把存有疑问的汉字汇集起来,逐一考释。从汉字发展史、汉字理论建构的角度,对汉文佛典文字的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汉文佛典大型数据库建立是前提,汉文佛典文字汇编、汉文佛典随函音义辑录是基础,汉文佛典疑难字汇考、汉文佛典常用字演变研究是重点,汉文佛典文字综合研究是关键,汉文佛典的校勘与整理是升华。每一个子课题都是总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子课题,整个课题就不是完整的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

课题于2016年11月立项,一年半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书稿1部,在《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敦煌研究》《古籍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2篇,被各种媒体及《智慧中国》全文转载10次,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观点摘要1次,1项成果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叁等奖。

研究计划总体推进较好:

1.资料收集较为顺利。课题所需要的资料非常丰富,收集难度较大,我们通过购买、翻拍、扫描、复印等方式,将一部分重要的资料进行了汇总,完成了电子数字化处理,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与保障。

2.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建立了《龙龛手镜》异体字数据库、《玄应音义》异体字数据库、《慧琳音义》异体字数据库、《佛教难字字典》异体字数据库、《碛砂藏》随函音义数据库等。

2.文字截取成效显着。我们对一部分重要的汉文佛典中的文字进行了截取,收集的异体字数量已达50000余个,为后期的文字汇编、研究奠定了基础。

3.文字考释、异文研究全面展开。我们一边对汉文佛典中的文字进行截取收集,一边对收集的疑难文字进行考释,对不同版本的异文进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本项目共包含五个子课题,各个子课题的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子课题一“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

要想掌握汉文佛典的文字全貌,首先要从浩如烟海的汉文佛典中筛选其文字的总量、常量和变量,最直接的方式是编纂出翔实可靠的“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为了全面掌握汉文佛典的文字状况,我们拟借鉴古文字研究领域编纂文字编的成功经验,为历代汉文佛典编纂“文字汇编”,将历代汉文佛典中的文字总量、文字形式、文字特点、文字变异以一种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以便于读者查找、统计和分析。我们从事的“文字汇编”除了罗列汉文佛典的文字及各种形体之外,主要依据汉文佛典文献为文字各种形体给出相应的出处、注音、释义,使其不只是一个文字谱,还要具有字典的功能。

一年多来,大部分刻本汉文佛典以及一部分写本汉文佛典通过扫描、识别,已完成数字化处理,建立了《龙龛手镜》异体字数据库、《玄应音义》异体字数据库、《慧琳音义》异体字数据库、《佛教难字字典》异体字数据库、《碛砂藏》随函音义数据库等,并按敦煌写本佛经文字、历代刻本大藏经文字、域外汉文佛典文字、藏外汉文佛典文字分类辑录,从中截取到的异体字已达50000余个。

研究方面,发表的成果有:《佛经的翻译与传抄对汉字发展的影响》(郑贤章)、《敦煌遗书厂.1815痴再研究》(聂志军)、《字海考正十数载,内典释疑谱新篇》(叶桂郴、谭翠)等。

子课题二“历代汉文佛典疑难字汇释”

课题所说的“汉文佛典疑难字”是指那些可见于汉文佛典的在大型字典中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或没有任何书证、例证的字,以及可见于汉文佛典不为大型字典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字。针对不同类型的疑难俗字,或是考证它们的读音、意义,或是辨析它们的形体,识别它们的正体,或是补充它们的书证、例证,或是为大型字典增补俗字,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汉文佛典中的疑难字数量巨大,敦煌写本佛经、刻本佛经、佛经音义类典籍中都还有相当数量的疑难字仍然存有疑问而未作考释。现有的有关汉文佛典疑难字的研究成果又大都以某本或某一类辞书、佛典中的疑难字作为研究对象,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特点,所考释的疑难字分布于不同的辞书、佛典研究论着中,缺乏必要、合理地汇编整理,不利于以后疑难字研究的充分开展。同时,人们对汉文佛典疑难字分布的状况、产生的原因、存在的价值以及在后代字书中的流变的认识也还不够全面、深入,对《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可洪音义》、《龙龛手镜》等与写刻本汉文佛经在俗字上的传承方式、规律以及彼此间相互印证的可行性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而这些研究也都必须以汉文佛典疑难字的考释为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完成了一部分敦煌写本佛经疑难字、刻本大藏经疑难字、域外汉文佛典疑难字、藏外汉文佛典疑难字、古代辞书中源于佛典的疑难字的截取與辑录。研究方面,发表的成果有:《古代字书疑难注音释义考二十六则》(郑贤章、张福国)、《<乾隆大藏经>疑难字考》(郑贤章、左晋)、《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难字》(熊加全)、“汉语疑难字研究”系列论文(郑贤章)、《说“ ”及相关诸字》(谢国剑)、《汉文佛典疑难字考辨》(郑贤章)、《疑难字考释》(郑贤章)等。

子课题叁“历代汉文佛典常用字形体演变研究”

我们所说的汉文佛典常用字是在汉文佛典中使用频率较高、比较容易识别、拥有较多异体的字,是跟汉文佛典疑难字形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这些常用字在汉文佛典中往往拥有多个异体,有的异体比较容易识读,有的比较也比较难识读。常用字的异体有不少活跃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有些的生命力相当顽强,虽然历经数千年流传,期间不断有新的俗体出现,与之共存和竞争,但依然延续至今;有的俗体,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出现旧形体淘汰,新形体产生这种新陈代谢的过程。每一个俗体,都或深或浅的在汉字史、俗字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踪迹。科学的汉字史、俗字史要建立起来,常用字形

体发展演变的考察是首当其冲的基础工作。

我们已利用截取的汉文佛典文字,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汉文佛典常用汉字形体演变研究。发表的成果有:《<佛教难字字典>异体字研究》(张麦群)、《<百喻经> “真实”“真宝”异文考校》(郑贤章、谭晓芳)等。

子课题四“历代汉文佛典随函音义文字辑录与研究”

佛经音义是对佛典中疑难字词进行注音、释义、辨形、校勘等的一类佛教文献。而佛经随函音义,即附在每一卷(函)佛经末对该卷(函)佛经的字词进行解说的音义。尽管这类音义不像佛经音义专书一样,为历代佛经目录所记载,但实际上这种附加音义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一直伴随着佛经的流传和刊刻。究其原因,盖因历代佛典多将生僻字加注音义,附于卷品之后。此种附加音义在早期佛经写卷中已见,如在敦煌文献写本佛经中就存有大量随函音义,像厂.4151《诸星母陀罗尼经》卷末附有一行随函音义。厂4210《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经文中有数处音释,卷末亦附有两行随函音义等。其后,历代刊刻的汉文佛教大藏经中随函音义亦常见。

我们按计划完成了《碛砂藏》《思溪藏》随函音义文字的辑录工作,并已开展相关研究,发表的成果有:《从&濒迟;思溪藏&驳迟;看&濒迟;可洪音义&驳迟;在宋代的流传——兼与&濒迟;碛砂藏&驳迟;随函音义比较》(谭翠)、《大型辞书注音审订中的音义对应问题》(蔡梦麒)、《南宋闽北方言韵变现象考论——以&濒迟;性理群书句解&驳迟;音注为例》(王曦)、《&濒迟;玄应音义&驳迟;从邪分立考》(王曦)、《&濒迟;碛砂藏&驳迟;随函音义俗字研究》(赵文思)、《基于&濒迟;碛砂藏&驳迟;随函音义中魏晋南北朝译经词汇新词新义专题研究》(胡佳慧)等。

子课题五“历代汉文佛典文字综合研究”

我们按计划开展了部分佛经的异文研究、部分佛经的校勘与整理、汉文佛典文字构形研究,发表的成果有:《汉文佛典:谱写汉字研究新篇章》(郑贤章)、《敦煌文献与佛经异文研究释例》(谭翠)、《论词义引申的民族性》(蒋冀骋、刘智锋)、《&濒迟;大方等大集经&驳迟;异文研究》(苏梁峰)、《&濒迟;普曜经&驳迟;异文研究》(钟树琳)、《&濒迟;翻译名义集&驳迟;研究》(蒋超群)等。

项目总体及各子课题达到了立项标书中的进度和要求。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召开了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2017年4月21日)。会议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肖君华,学校领导欧阳峣副校长,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蒋冀骋教授先后发言,肯定了课题的价值,对课题组提出了希望与要求;1.2项目负责人从课题研究现状和展望、选题意义与价值、总体框架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等六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相关情况。1.3专家组听取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讨论,一致认为“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项目研究基础扎实,力量雄厚,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将有力地推动汉字史、辞书编撰、佛经文献整理等领域的研究。经专家组评审论证,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开题论证。1.4召开各子课题负责人及相关成员会议,讨论研究课题开展的具体事宜。

2.课题组通过微信、蚕蚕群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处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的相关学术会议,达30人次,交流研究情况,宣传研究进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关注和肯定。如项目首席专家先后参加了2017年在浙江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沙龙、2017年在江苏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六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201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京鄂湘豫”古汉语研讨会、2017年在云南普洱学院主办的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会、2018年在西南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会等、2018年在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浙、湘、黔叁省语言学会联席会议。

3.项目组成员先后多次人赴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及日本、韩国、越南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对海内外所藏的汉文佛典进行调查,为课题下一步的开展提供材料保障。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阶段性成果《佛经的翻译与传抄对汉字发展的影响》刊发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后被《智慧中国》全文转摘,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民族宗教网、凤凰网、搜狐网、汉字微刊、湖南师范大学网站等众多媒体转发推介,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阶段性成果《汉文佛典:谱写汉字研究新篇章》刊发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观点摘要,被《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参考网等转发推介。

湖南师范大学校报与新闻网、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湖南教育政务网等以“永不过时的文化之根—湖南师范大学郑贤章教授谈中国汉字与文化教育”“贤人君子、察往彰来”为题报道了项目首席专家在汉文佛典文字研究方面的体会与成果。

“汉语疑难字考”系列论文2017年获得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叁等奖,大型古籍数据库《翰堂典藏》将我们的成果收录,并单独设置相关条目供学界检索。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材料收集整理难度大。“历代汉文佛典”语料极为庞杂,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版本种类多,文本收集整理、数字化处理、数据库建设任务繁重。目前主要收集了历代刻本汉文大藏经的材料、部分敦煌写本佛经材料,藏外汉文佛典、域外汉文佛典材料收集还需要加大力度。

2.文字截取、汇集、考释任务繁重。文字截取对图片的分辨率要求甚高,不少现有的数字化佛典需要重新扫描。历代佛典中的各种俗字、疑难字、罕见字甚多,辨识难度大,考辨工作艰巨。既要求课题组成员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求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文字、训诂、音韵、文献学、宗教学方面的学识。我们目前的研究力量还有待加强,研究成果的展现仍需提高。

3.成果刊发还不是很及时。文字类的论文由于排版、造字等问题,刊发成果的刊物较少,课题组已撰写的成果还有一部分没有及时发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

4.课题所需经费缺口较大。课题所需的资料庞大,所研究的内容难度大、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后续需要投入的人力与财力超过预期,现有的经费缺口较大。课题所需的敦煌写本佛经正在不断出版中,要随时准备购买,而这些图书资料十分昂贵。大量的刻本佛典要进行高质量的扫描,以满足截字的需要,大量的材料处理与研究需要建设数据库,大量的文字需要截取,这些工作周期较长,一直伴随着课题的全过程,所需要的劳务费用远超预期。

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扩大课题研究团队的队伍,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课题研究;一方面,加强课题管理,采取有效的形式鼓励课题组成员及时发表成果,多出好的成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后续研究经费,为课题的可持续研究打下基础,为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研究成果情况

①代表性成果介绍

着作(书稿):

1.郑贤章:《汉文佛典与近代字韵书文字研究》(2018年)

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文佛典与近代字韵书文字研究,我们在上篇对汉文佛典的范围、内涵、类型进行了论述,对历代大藏经,如《开宝藏》《赵城金藏》《毗庐藏》《崇宁万寿藏》《思溪圆觉藏》《思溪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弘法藏》《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乾隆大藏经》《频加藏》《中华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天海藏》《黄蘗藏》《弘教藏》《卍正藏经》《卍续藏经》《大正修新大藏经》《圣语藏》《房山石经》等的成书年代、体例及学术价值作了介绍,对历代字韵书,如《说文解字》《声类》《韵集》《字林》《原本玉篇》《切韵》《唐韵》《王韵》《龙龛手镜》《广韵》《大广益会玉篇》《礼部韵略》《集韵》《类编》《增广类玉篇海》《大定甲申重修增广类玉篇海》《新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五音集韵》《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中原音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韵书集成》《新校经史海篇直音》《重订直音篇》《重刊详校篇海》《古俗字略》《五侯鲭字海》《字汇》《篇海类编》《字汇补》《正字通》《康熙字典》《音韵阐微》《中华大字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等的成书年代、体例及学术价值作了介绍。我们在上篇还研究了汉文佛典文字在历代字韵书中的收录、传承、演变等情况,探讨了汉文佛典对近代字韵书文字研究的作用、价值,探究了近代字韵书与汉文佛典的关系,探讨了汉文佛典在考证近代字韵书收录的字形、注音、释义、引例上的作用。 下篇为近代字韵书文字汇考,我们利用汉文佛典对300多条近代字韵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考释出了一批疑难字,纠正了一批字韵书在注音、释义、引例上的讹误,为一批疑难字形、注音、释义补充了例证。

论文:

1. 郑贤章:佛经的翻译与传抄对汉字发展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2017-08-22)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对汉语、汉字的影响。佛教的传播离不开佛经的翻译,而佛经的翻译在当时得到了高度重视。据唐代智升《开元释教录》所载,自后汉孝明皇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至大唐神武皇帝开元十八年(730),凡664年,所译各类佛教典籍总计2278部、7046卷。佛教的传播同样离不开佛经的传抄。佛经一经译出即辗转传抄,广为流布。人们把翻译出来的佛经写在纸上、刻在石上,以此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由于抄写的佛经数量众多,加之当时使用汉字缺乏统一规范,篆、隶、行、草、楷各种字体交杂使用,人们抄写出来的佛经字体风格各异,讹字、俗字、别字众多。许多佛经经过不同时期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传抄后,变得面目迥然、异文林立。但这些变化与差异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存在形态与使用面貌,对汉字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正如佛教的传入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元素一样,佛经的翻译与传抄也为汉字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元素,影响深远,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致使汉字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二、致使汉字的类型更加多样。叁、丰富了汉字的构造理论。四、促进了汉字字样学的发展。

佛经的翻译与传抄极大地促进了汉字的发展,汉字不仅在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在类型、构造上日益丰富。汉字的这些变化直接推动了中国古代辞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字学的内涵,为当今汉字的溯源、整理与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语料和值得借鉴的内容。

该文被《智慧中国》(2017/9/25)全文转摘,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民族宗教网、凤凰网、搜狐网、汉字微刊等众多媒体转发,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2.郑贤章:汉文佛典:谱写汉字研究新篇章(《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10-17)

“汉文佛典”是指历代用汉字记录书写的有关佛教方面的各类典籍,主体部分是历代汉文大藏经所收的典籍。佛教的传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文化各方面影响巨大。在语言文字方面,迄今为止,汉文佛典词汇、梵汉对音、语法、异文研究已取得很大成绩,汉文佛典文字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材料不断丰富,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为汉字研究提供了新的语料,注入了新的元素,有力地推动着汉字研究朝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11-01)观点摘要,被参考网等转发。

3.郑贤章:《乾隆大藏经》疑难字考(《语言研究》,2018-02-01)

《乾隆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该藏还存在一些疑难字。我们对其中的一些字进行了考释。疑难字的考释除了要考出疑难字的正体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弄清其产生的缘由,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4.郑贤章、谭晓芳:《百喻经》“真实”“真宝”异文考校(《武陵学刊》,2018-01-15)

佛典的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大量异文,考校佛典异文,正确释读佛经语言,可以整理出较为可靠的文本。不同版本的《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存在“毒蛇变成真实"和“毒蛇变成真宝"两种异文,现存最早的几种刻本大藏经《高丽大藏经》《碛砂藏经》及《中华大藏经》所本的《赵城金藏》作“真宝”;“真实”在佛经文献中常作“实在、不虚假”解,而“真宝”在佛典及道家典籍中多指“财宝、财富”; “宝”与“实”形近, “真实”与“真宝”在佛经中混讹,以“真宝”讹作“真实”的情况较多, “真实”不易讹写为“真宝”。故《百喻经》原文应为“真宝”二字,“真实”属传抄讹误所致。

5.郑贤章:古代字书疑难注音释义考(二十六则)(《语文研究》,2017-02-10)

中国古代字书中存有不少疑难注音释义,它们影响了字书作为工具书的价值,也给后代字书编撰造成了负面影响。文章选取古代五部字书中二十六则疑难注音释义进行了考释,希望对有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6.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字考辨(《中国文字学报》,2017-09-01)

“疑难字”是以历代大型字典为参照对象,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佛教文献补证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佛教文献中的汉字。与普通常见字相较,这些“疑难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令人疑惑的地方,都须经过一番研究才可辨别。论文选取了25个疑难字进行考释。这些研究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佛教文献的校勘整理具有一定作用。

7.郑贤章:疑难字考释 (《源远流长-北京大学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7-06-01)

我们所说的疑难字,包括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收录的没有任何书证或例证而可用传世文献补证的汉字,历代大型字典未收录的正体不易知晓的传世文献中的汉字。研究这些文字对于汉语俗文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传世文献的校勘整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了28个疑难字进行考释。

8.谭 翠:从《思溪藏》看《可洪音义》在宋代的流传——兼与《碛砂藏》随函音义比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7-7-15)

前人对于《可洪音义》是否传入宋代有不同意见,现通过对《思溪藏》随函音义的考察,进一步证明《可洪音义》曾传入过宋代,且与现行丽藏本所据为同一底本。同时通过与《碛砂藏》随函音义比较,探讨江南各大藏经随函音义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9.谭 翠:敦煌文献与佛经异文研究释例(《古籍研究》,2017-12-31)

众所周知,汉文佛经在历代传抄和刊刻过程中,由于字体演变、刊刻臆改等原因,产生了众多版本和大量异文。而敦煌文献中存有大量写本佛经和音义材料,往往能提供一些与现行刻本大藏经不同的异文形式,对于现今汉文佛经的校勘整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0.谭 翠:《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12-31)

现存《思溪藏》附载有大量随函音义,其中保存有众多佛经疑难俗字形体,由于其采取随经注释的形式,故这些疑难俗字很容易还原到所出经文原文中去识别,从而使得这些字更具生命力。该文以《思溪藏》随函音义为对象,通过从补充历代辞书漏收的佛经俗字、有助于了解一些俗字的来源以及增补已有疑难俗字的同形字体叁个方面进行举例,说明《思溪藏》随函音义对于汉语俗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1.聂志军、向红艳:敦煌遗书厂.1815痴再研究(《敦煌研究》,2018-2-15)

通过查阅厂.1815痴原件,在《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8卷的基础上,重新校订了“密(蜜)”“之(诸)”“少壮”“新妇”“努穆(目)”“送舌”“钩(牵)”等;通过对第叁部分文字的检索和书写顺序的摸排,揭示了此件写本第叁部分内容的性质,定名为《〈一切经音义〉抄字》;利用第四部分内容中的“丁未”年,结合第二、叁部分内容揭示的信息,增加了此件文书的抄写时代可能是公元887年或947年的两个旁证,加深了对此件文书的抄写时代的认识。

12.王 曦:《玄应音义》从邪分立考(《国学学刊》,2017-9-20)

《玄应音义》是唐初语音研究的重要文献数据。在周法高先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切语用字分析法、系联法、反切比较法四个方面证明玄应语音中从、邪分立不混,并对混注例作了逐一分析,认为这些混注例有可能是运用反切比较进行研究时所据参照系《广韵》中切语与“援引群籍”时承袭自《玉篇》等书切语归属不同类别的原因造成的。

13.蒋冀骋、刘智锋:论词义引申的民族性(《古汉语研究》,2017-4-15)

本文将英语、日语与汉语比较,探讨了概念相同的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词义引申情况,指出其引申义的差异,部分揭示了同一语词产生不同引申义的原因。

14.熊加全:利用《新修玉篇》考辨疑难字(《中国语文》,2018-1-10)

《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金人王太的《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成书的,收字大致相同,所以通过它们的相互比勘,不但有助于《新修玉篇》和《篇海》文本的校理,还能对一些疑难字作出考释。

15. 凌宏惠:古代语文辞书传承演变探赜(《古汉语研究》,2017-4-15)

古代雅书、字书、韵书及音义书于体例、内容上存在的共通性与分殊性,构成古代语文辞书传承演变中的共殊关系。这种共殊关系随着学术风气的转移、科考制度的发展和字韵书编排体例的交替演进而不断衍变。分析和总结古代语文辞书之间的共殊性及其衍变,可以促进发掘古代语文辞书音义发展规律,进而裨益当今大型语文辞书的修订。

16.王曦:玄应《一切经音义》唇音声母考察(《中国语文》,2016-11-10)

在周法高、王力等前辈学者对玄应《一切经音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反切比较法、概率统计法、译音辨讹考察法、反切用字分析法、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等多种方法对其中的唇音材料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综合诸法考察结果,并参考黄仁瑄的梵汉对音研究成果,认为玄应语音中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已经产生,非、敷有别。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完成历代汉文佛典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包括重要资料的数字化处理与数据库建设。涉及的汉文佛典有敦煌写本佛经、历代刻本大藏经、域外汉文佛典、藏外汉文佛典等。

2.完成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截取与辑录,包括敦煌写本佛经文字、历代刻本大藏经文字、域外汉文佛典文字、藏外汉文佛典文字的截取与辑录。完成敦煌写本佛经疑难字、历代刻本大藏经疑难字、域外汉文佛典疑难字、藏外汉文佛典疑难字、古代辞书中源于佛典的疑难字的辑录,最后汇总为“历代汉文佛典文字汇编”系列成果。

3.加强汉文佛典疑难字研究。建成“汉文佛典疑难字及考释成果电子数据库”,编写出“汉文佛典疑难字考释汇编”,发表汉文佛典疑难字汇考系列论文,完成“汉文佛典疑难字续考”。

4.完成历代汉文佛典随函音义文字辑录与研究。建成历代汉文佛典随函音义文字数据库,完成历代汉文佛典随函音义文字研究综合报告。

5.开展历代汉文佛典文字综合研究,包括大藏经异文研究、重要佛经的校勘与整理、汉文佛典常用汉字演变研究、汉文佛典文字构形研究等,最终形成历代汉文佛典文字综合研究报告。

6.主办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①以子课题为主题,主办至少五场专题报告会,汇报交流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成果。

②组织主办“第叁届近代汉字学术研讨会”。

③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交流讨论疑难字的考释及汉字的演变发展。

④主办一次全国性的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会。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