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总体计划执行正常。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一些准备性的,前期性的工作,比如约120万字的《清末汉字改革方案文本选》4册精装,即将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原计划近期出版,但因故推迟,估计10月份可以最后出版。另外,主持人和各子课题负责人都有投稿,有的已经录用,有的还在过程中,这都属于正常,因为文章从投稿到审稿到修改到最后发表,一般都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有的甚至达两年以上。
子课题一“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进展比较顺利,原因是前期研究有比较好的基础,已有阶段性成果。
子课题二“大众语文与中国文学的通俗化运动”,进展正常,资料收集比较顺利,已经完成一些“片断”的论述,但统筹性的,贯穿性的,成形的成果还没有,准备大致完成以后再修改、整理并先行发表,最后出版。
子课题叁“新名词、外来语、汉语欧化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难度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原始性的资料,收集有难度。这个子课题目前进展比较缓慢。
子课题四“话语变革与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及当代发展”进展顺利,已经完成部分章节,但要发表成果还有一个过程,等待初稿完成之后,统一贯穿之后,再修改整理投稿发表。
子课题五“新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现状与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已经完成近叁分之一的初稿,作者也已经发表一些前期性的成果。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资料,特别是子课题负责人,过去虽然涉及到本课题,但没有专门的研究,所以,要花很多时间,一边收集资料,一边也是学习和研究,进入这一过程的时间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这都很正常。
资料收集也是难度各不一样,清末民国初年的资料相对难一些,特别是一些比较偏僻的资料,比如一些翻译的资料,民国初年有一些发行量比较小、影响比较小的报刊,收集难度比较大。
相比较而言,当代特别是当下的资料收集比较容易。
但本课题主要是理论课题,资料收集不是本课题的主要目标,利用新材料不是本课题的特色。其中《清末汉字改革方案文本》收集了约30多种,都比较稀见,即将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题最终也可以出一些资料汇编,但它只能是附产物,不能作为主要成果或者核心成果。本课题最终的核心成果是五本着作。
本项目至今一共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规格很高。
第一次会议:2017年4月1日,开题报告会暨文学语言问题专题研讨会,重要代表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何锡章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法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赵学勇教授,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研讨偏重文学语言理论问题。
第二次会议:2017年4月8日,“文学批评语言本体论”学术研讨会,由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基地主办。出席会议的重要专家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西北大学周燕芬教授。研讨内容侧重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问题。
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一次全国会议:2018年4月21日,“莫言与当代文学批评及理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莫言语言问题是会议的重要内容。全国30多名专家参加。
另外,课题组成员分别于2017年11月,2018年4月两次闭门研讨。第一次讨论的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各子课题的提纲,主要观点,以及新增加内容的讨论,交流构思心得。还有经费使用问题。第二次主要商量如何收集资料,具体写作中碰到的问题,进展情况。交流写作心得等。还包括人员调整等。
另外就是请学者来本校讲学,咨询相关问题。包括长江学者、南京师范大学谭桂林,华东师范大学罗岗,长江学者、复旦大学陈思和,南开大学乔以钢,中国人民大学王家新,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等人。
另外,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比如负责人高玉参加了一些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参加韩国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九届中华名作家国际文学论坛(余华),开幕典礼致辞。大会主题发表。学术会议“第四部”主持。闭幕典礼学术总结。同时参加“变化世界中的文学和读者”(首尔国际文学论坛),此次会议世界多国一流作家和诗人20多人出席,其中有两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并出席首尔国际文学论坛接风晚宴。另外参加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校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发言内容均为本课题的相关内容。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没有重要的学术成果,所以没有举行成果发布会。
没有向《工作简报》报送情况,也是不知道相关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准备以后把情况搞清楚,及时报送。
没有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也是不知道相关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准备以后把情况搞清楚,及时投稿。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课题是理论课题,涉及到语言学、语言哲学、翻译理论、话语理论、文学理论等,课题负责人的意图和想法,有些不容易被子课题负责人理解和贯彻,很多理论还需要“补课”,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个过程。理论课题与资料课题最大的不同是,资料课题只要花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而本课题不是花时间就可以见效的。本课题有很大的难度,子课题负责人略感吃力,这是本课题目前进展比较缓慢的很重要的原因。
改进的办法:一是多交流,多一起讨论问题,真正做集体项目。二是多督促,多催,每个人都多花时间和精力,用了功夫总是会有所收获的。
通过研究,的确收获很大,本人和成员都感觉有很大的提高。有些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和最初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重大课题对学者来说的确有很大的提高,是培养学者的很重要的方式。不能唯课题,但课题的作用也是不能否定的。
重大课题对项目负责人压力非常大。不是自己做好就算课题做好,集体项目,成员有各种情况,不可预料。所以我认为重大课题也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是否一个独立做,用10年或者15年完成,出系列着作,也许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对于“工作简报”,还有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本人都不知道具体内容,还有对于对于基金项目过程要求,负责人都不太清楚,希望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提供纸质或者电子材料,以便参考,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有意留下一些过程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暂时科研经费还比较充分,不需要特别追加经费。这与我们的课题性质有关,理论性的课题,虽然也需要资料,也要调研,也需要学术会议,但相比较而言,没有那么重要。理论课题前期最大的特点是思考,潜心研究,专心研究,过多的会议,过多的调研反而会影响进度。但理论课题,后期的费用比较大,比如初稿出来之后,需要大家一起研讨,需要请专家研讨,征求意见,还要出版等,这时经费开支比较大。所以希望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结题时,资金如果经费紧张,有机会申请再增加经费。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一文勉强算,发表于《学术月刊》2017年第9期。约1.6万字。
主要观点如下:对于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它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作用和意义的限度。清末民初的报纸白话文运动与“五四”白话文运动虽然都是白话文运动,但其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中国古代作为民间口语的白话,而后者是现代语言体系,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白话。白话文要想作为一种通用语言,还涉及文字改革的问题,涉及读音统一的问题,涉及国语统一的问题,涉及如何包容文言文的问题、如何包容外语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形成统一的,全民共用的语言。而这些问题,清末民初的解决条件都还不成熟。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它的作用和意义不应被夸大。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只是时间上的衔接而不是逻辑上的衔接,胡适等人的理论不是来自晚清白话文理论,而是来自面对西方思想文化的语言应对,也即对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一种简易表达。
学术价值:主要是对论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重新研究。结论是: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是语言工具运动,它推动了白话普及,为五四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晚清白话文运动的贡献主要是宣传上的,普及白话,白话书面化等,于文言文来说,是附属性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则是思想运动,最后导致中国语言体系的转型,思想文化的转型,于文言文来说,是取代的问题,是含纳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晚清白话文运动的一种结果。
暂时还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学术界反应需要一个时间才能看出来。
二、成果清单。
1、《文学史作为中国文学教育基本模式之检讨》,《文学评论》(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4期。(约1.6万字)《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1期转载。
2.《世界文学视野下的余华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7期。(约1.3万字)
3.《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学术月刊》(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9期。(约1.6万字)
4.《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浙江学刊》(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5期。(约0.5万字)
5、《汉字简化理由及其反思》,《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年第2期。(约4.1万字)即出
6、《清末汉字改革方案文本选》4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约120万字)即出。
7、《余华小说:古典气质与乡镇叙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10期。
8、《讽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边界问题》,《文艺研究》(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6期。
9、《“精神写作”与现实主义》,《扬子江评论》(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6期。
10、《所有坚固的一切都将永驻》,《南方文坛》(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4期。
11、《空间哲学家刘震云》,《扬子江评论》(颁厂厂颁滨),2018年第1期。
12、《神话不再时,灵韵消失处》,《小说评论》(颁厂厂颁滨),2018年第1期。
13、《“去价值化”写作与日常生活的敞开性——田耳小说论》,《民族文学研究》(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3期。
14、《出走与回归》,《当代文坛》(颁厂厂颁滨),2017年第5期。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
下一步研究计划(要列出具体工作方案)
2018年全年写作。年底召开各子负责人及成员碰头会,交流写作经验。包括经费使用情况等。
2019年全年写作。年底召开各子负责人及成员碰头会。争取年底完成各书的初稿。
2019年底,中期检查,请专家审读初稿,并提修改意见。
2020年全年修改,同时整理文章在期刊上发表。根据不同作者的习惯,不作统一规定,有的作者习惯一边写作一边投寄刊物发表,但这对写作有非常高的要求,有的子课题负责人可以做到,但有的作者比较困难。本课题负责人主张,全书初稿写完,前后观点统一、内容具体之后,再逐章修改并发表比较严谨。
2021年,整个课题结题。然后出版最终成果。课题最后完成。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