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总体项目进展顺利,编纂实践和编纂实践同时进行,各个步骤均按计划推进。
在《中华汉英大词典》(下卷)的词典编纂审定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尝-厂部词条的修改与定稿工作,合计约40万字。就词典编纂实践而言,尤其是使用经典的英文来诠释汉语语言及其文化,具有相当的难度,且词典编纂耗时且耗神,必须有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一子项目“认知视角的大型汉英词典语义与语境信息表征研究”目前进展顺利,迄今已完成相关研究论文3篇(其中1篇论文发表于《辞书研究》2017 年第4 期,2篇论文在亚洲辞书学会第十一届国际大会宣读),出版译著1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文章1篇(发表于《学习时报》2017年7月7日)。
第二子项目“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英词典的文化传译策略”目前进展顺利,确定以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翻译》(1995)中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其效果研究为理论框架,收集了大量在《中华汉英大词典》编纂过程中遇到的真实语料,尚需进一步研读梳理已收集的学术专著及论文数据。
第叁子项目“从汉英词典编纂史考察新词收录及其翻译策略”目前进展顺利,已拟定了专着的基本框架,收集了相关的词典语料,尤其是晚清时期的汉英词典方面的语料,已经开始整理这里语料,准备专着的编写工作。
第四子项目“大规模在线汉英词典的理论建模与平台建设研究”目前进展顺利,已经完成对国内外主流词典平台调研,已经完成“《中华汉英大词典》在线平台建设需求说明”和“《中华汉英大词典》在线平台建设方案”,基本完成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协商词典文本的使用合同,预计将于2018年8月取得词典文本;与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共建《中华汉英大词典》平台,预计于2018年年内完成平台框架搭建。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组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学术交流。首先,项目成员不定期开展交流,利用校内研讨会的计划展开成员间的内部交流;其次,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华指导工作,交流学习,对词典下卷的审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最后,项目组成员参加了国内外的各类学术会议,对词典项目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推广和介绍。项目负责人参加的学会交流活动包括:
2017年4月,第八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石家庄),宣读论文“《中华汉英大词典》的收词”。
2017年5月,复旦大学112年校庆专题学术报告会,宣读论文“谈大型汉英词典的收词——以《中华汉英大词典》为例”
2017年6月,亚洲辞书学会年会(广州),宣读论文“A Discussion on New-Word Selection for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2017年10月,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第五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烟台),宣读论文“大型汉英词典收词标准探析”。
2017年11月,陆谷孙先生词典编纂思想学术研讨会(上海),宣读论文“从《新英汉词典》到《中华汉英大词典》”
2017年11月,第12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第5届词典学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天津),宣读论文“大型汉英词典的创新探索”
2018年1月,参加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的“汉外多语言词典数据库”项目启动暨专家审定会,并作了发言。
2018年1月至2月,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学,作了题为“A Synchronic View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All Things Lexicographical--A Rambling Talk on Dictionaries and Their Makers in China”等多场报告。
第一子项目前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国内学术会议3人次。多次去各院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收集。在原有基础上,对本词典原始资料和相关研究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增加了多种资料,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打好基础。
第二子项目在调查研究方面,目前已经从国内外学术网站下载收集相关研究论文百余篇,阅读相关专着5部,在国内英语学习普及期刊及新媒体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在学术会议与交流方面,先后在2017年复旦大学传世之作项目学术报告会、陆谷孙词典编纂学术思想研讨会、亚洲辞书学年会、双语词典学学术研讨会、2018年惭补肠辩耻补谤颈别-贵耻诲补苍词典学论坛等学术会议宣读论文,获中国双语辞书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叁子项目在调查研究方面,以《华英词典》(马礼逊,1815—23)、《汉英韵府》(卫叁畏1874)以及《华英词典》(翟理斯,1892)为蓝本,收集与整理了其中的新词新语,开始撰写专着。在学术会议与交流方面,参加了2017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辞书学会年会暨国际会议,会上交流了有关新词新语的收录以及翻译策略方面的论文,得到较大回响。
第四子项目在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方面,已完成论文5篇,发表2篇,宣读论文2篇。在学术会议与交流方面,先后在2017年陆谷孙词典编纂学术思想研讨会、亚洲辞书学年会宣读论文,反馈良好。
二)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首先,在成果宣传推介方面,自本项目立项以来,项目主要成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等各类学术期刊、报纸等刊物发表论文及普及文章共计26篇,促进广大读者加深了解足本汉英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特色与可推广理论与实践经验,从而宣传本课题。
第二,项目组自立项以来还通过多种形式推介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包括:
1)多次组织学术研讨会、专题论坛,与国内外双语词典学专家进行学术讨论,推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2)多人次积极参加国内外词典学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或讲座,围绕足本汉英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研究宣读论文、做学术讲座。
2)项目组主要成员发表有关汉英词汇研究的学术性短文百余篇发表于《南方周末》、《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以及“复旦外语”、“外研社鲍苍颈辫耻蝉”等微信公众号。
3)与合作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一起通过“复旦外语”微信公众号共建“《中华汉英大词典》板块”,发表有关推送若干篇。
4)2017年11月,项目组主要成员参编的《陆谷孙先生纪念文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 研究中存在得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在《中华汉英大词典》编纂过程中,主要问题、改进对策及研究心得如下:1)如何给每个词条配之以最为合适而经典的例证,就词条的配例问题,查阅国内外各种语料库,逐步建立自己的小型语料库,并且就其中的一些翻译问题请教相关专家。2)条目及义项的平衡问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不同作者之间确立和处理条目及义项的手段与方法存在一定个性化差别,因此在词典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目前我们通过后期审定时专门点对点回溯比对,虽然比较耗时,较为理想地处理了不平衡问题。3)语料查证的日常需求与国外语料资源获取方面存在矛盾,一些搜索引擎以及学术网站在家中无法使用,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需要从搜索技术上进一步寻求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一子项目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间较为紧张。《中华汉英大词典》(下)正值终审阶段,工作量巨大,需要投入许多精力与时间,往往难以分出精力着述。改进措施:词典编纂与着述或可分阶段、交叉进行。研究心得:词典编纂与着述相辅相成。理论形成有赖于深入的基础的词典编纂工作积累,同时又可应用于对词典编纂的整体指导。
第二子项目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索“超越等值”的翻译原则,这在双语词典研究领域是一个新课题,属于词典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需要阅读的书目相当繁杂、需要梳理的研究比较多。2)而与此同时,词典编纂的任务也比较艰巨,因此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对于理论构建与研究数据的准备非常关键。
第叁子项目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新词新语的界定;2)新词新语的翻译策略,就新词新语的翻译策略问题,有些新词的翻译可能采取了各种策略,如何分清其中的主次,颇具挑战性。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就新词新语的界定以及翻译策略问题进行研讨,请教词典编纂专家,探索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第四子项目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研究语料的获得方面历时略超预期,目前在学院领导、项目首席专家等多方支持与协调下,已基本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协商确定词典文本语料的使用合同,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介绍
项目负责人撰写的“文化的传承 语言的记载”(刊于2017年7月《辞书研究》第2期)从文化传承、语言记载和翻译三个方面对《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卷)作出肯定的评介,然后就该词典中在收词、翻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作出剖析。另著有“罗存德词典科技术语收录研究"(刊于《中国科技术语》2018年第一期)和“Inclusion of Medical Terms i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ies(刊于Lexicography 2018年春季期)对早期汉语中的科技术语展开研究,对早期汉语词汇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第一子项目负责人赵翠莲合作撰写的论文“古今兼及,源流并重———《中华汉英大词典》多义条目语义和语境信息的表征与理据”集中论述《中华汉英大词典》多义条目的语义和语境信息表征,尝试结合现当代词典学理论,从用户认知需求、心理词库表征等视角,探讨编纂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和处理方式。将多义条目置于《中华汉英大词典》的框架内,从词义的选取与划分、词性、义项编排及配例等方面,论述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从理论层面探讨其理据。赵翠莲于2017年亚洲辞书年会宣读的论文“Form-Concept Mapp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emantic and Contextual Information in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Unabridged)”援引心理词汇表征理论,建构形——概念映射模型,探讨该模型在《中华汉英大辞典》信息处理中的解释力和应用前景,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子项目成员陈鹏所撰写的论文“Treatment of academic n-grams in English pedagogical dictionaries: a corpus-based study”基于语料库研究探讨词典中的学术用语多元词组问题。该研究为《中华汉英大词典》学术用语的处理方式提供较为新颖的视角。子项目成员潘志高编译著作《美国情报立法汇编》系美国国会通过的对于情报的重要法律,包括了《1947年国家安全法》(及修订版本)、《中央情报局法》(及相关法律)、《外国情报监控法》、情报身份保护法》、《美国爱国者法》等46部有关情报的法律或相关部分。编译过程中对中美两国的法律术语进行甄别匹配,为《中华汉英大词典》中的法律用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译文。赵翠莲撰文“《中华汉英大词典》编纂漫谈”发表于《学习时报》,对于推介本词典的特色起到一定作用。
第二子项目负责人万江波于2017年7月在《辞书研究》第2期发表题为“试析《中华汉英大词典》‘有保留的描写主义’编纂理念”的论文。《中华汉英大词典》宣称奉行“有保留的描写主义”编纂方针。这是当代大型汉英词典编纂理念上一次大胆的尝试,既体现了在描写主义原则大方向指引下的词典编者主体性,同时又尊重语言事实、承担社会责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在词典编写实践中,“有保留的描写主义”主要表现在收词、收义、释义、配例等几个方面。本成果同时也在全国词典学研讨会宣读,收到良好反响,被引1次,中国知网下载41次。2017年9月,万江波在《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颁厂厂颁滨来源集刊)发表了题为“试析《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特色”的论文。《中华汉英大词典》(以下略作《中华》)诞生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致力于发展中国话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时期。为满足新时期要求,《中华》呈现出以下一些编纂特色:第一,奉行“有保留的描写主义”编纂方针;第二,《中华》是一部收词覆盖面较广的足本汉英词典;第叁,提供音训、义训及部分形训内容;第四,释义兼顾语义与语用两个层面,力求“超越等值”。本成果同时也在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被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评为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被引1次,中国知网下载20次。
第叁子项目负责人肖福寿于2017年4月,在《上海翻译》第2期发表了题为“汉英词典中的新词新语翻译及其对策—--以陆谷孙主编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为例”的论文。本文选取了陆谷孙教授主编的《中华汉英大词典》(2015)收录的汉语新词新语作为分析语料,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汉语新词新语的八大翻译对策,其中包括纯直译法、直译与阐述法相结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纯意译法、意译与阐述法相结合、意译与音译相结合、仿词法和音译回译法。这些对策的探讨对于提高新词新语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克服惭罢滨教育中的“庸译五短”与“四重忧患”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成果得到了同行的较高评价,被引3次,中国知网下载263次。
第四子项目负责人张绪华于2018年6月在《语料库语言学》(2017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线性单位语法框架下的学术英语口语词块研究”的论文。《线性单位语法:综合口语与笔语》(Sinclair & Mauranen,2006)摆脱传统语法范畴的束缚,突破传统语法研究的上限单位—句子和下限单位—单个词语,关注由词语自然结合形成的词块以及由词块组成的真实话语。本文尝试在线性单位语法框架下,以语音连贯性作为词块整体性的判断标准,即以停顿信息作为词块的边界标识,将学术口语语料切分为词块,并就词块的复现情况、长度信息,以及词块自动切分方法进行讨论。2018年6月,张绪华在词典学国际学术期刊Lexicography合作发表题为“An English-Chinese termbase of neological medical terms: a corpus-based project”的论文。语料库技术为语言研究者和词典编纂者提供了比传统手工提取和检索新词更有效的方法。研究者尝试以不同的方法识别或检测语言中的新词,不过迄今为止,尚罕见针对医学领域专业新词的识别研究。本研究以基于大型语料库的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包括英汉对译医学术语,尤其是尚未出现在词典或其他术语库中的新术语的医学新词术语库。为此,本研究建设了一个大型医学英语语料库和一个停用词表。前者包含2010至2015个四本综合医学期刊中发表的所有文章,后者由最近出版的双语医学词典和普通英语词汇中的条目组成。从语料库中提取的医学新词将被标准化并翻译成汉语,从而构成预期的医学新词术语库。此外,本研究还为该医学新词术语库建设了配套的在线检索引擎。这两篇论文均于上个月新近发表,尚无被引信息。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2018年8月至12月 完成下卷词典S-Z的审稿;
2019年1月至3月 完成L-Z校稿工作
2019年4月至6月 完成新词条目的添加
2019年7月至8月 完成下卷的付梓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 完成各子项目的具体工作
2021年1月至12月 完成总项目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