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经济学研究当为高质量发展服务

黄泰岩2019年02月25日08:22来源:

内容提要:近年来,经济学界围绕高质量发展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但还远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实践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缺乏指导发展中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完整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学者应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努力揭示创新发展规律;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经济工作的主线,深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学研究应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抓住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特征,把研究重点放到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为高质量发展服务。

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

近年来,经济学界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在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方面发表了大量成果,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渐成潮流。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学理论创新还远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实践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缺乏指导发展中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完整的经济学理论。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特征进行过描述,但他们并没有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具体划分,也没有提出指导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理论。换言之,我们并没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成教科书。作为西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发展经济学,虽然探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但其着力点主要是解决低收入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跨越“低收入陷阱”;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解决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增长问题。这些显然都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情不相符合,我们不可能从西方经济学中找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案。中国经济学者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在中国经济实践中不断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赋予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才能构建起有效指导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努力揭示创新发展规律和影响创新的因素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而跨越这一关口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围绕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必须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的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因便是我国在科学和工程等“更具挑战性”的创新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还不够多、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充分。历史经验和今天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遏制等铁的事实一再告诫我们:手中没有过硬的关键核心技术,就不可能公平地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也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这就需要经济学研究全面揭示科技创新所包含的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丰富内涵;全面揭示影响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抓住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科技创新的重点、路径、工具、方法;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从世界各国和公司科技创新的丰富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推动我国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受到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有赖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支持。为了更好推进科技创新,经济学研究应深入揭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是揭示理论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理论创新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理念、理论、方向、机制等方面的指引,是科技创新的引领。二是揭示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制度保障和不竭动力,主要体现在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安排,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叁是揭示文化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社会文化条件,主要体现在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全社会勇于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

为了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更有效地推进科技创新,还应深化对科技创新贡献的评价标准研究。一是评价科技创新的直接贡献,看其是否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了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是否实现了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二是评价科技创新的最终贡献,看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多大,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深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发展质量。这就需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经济工作的主线,深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在供给侧下功夫。深化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研究,需要揭示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供给侧政策体系与需求侧政策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揭示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我国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既不能重走计划经济老路,也不能照搬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体系。

促进供给侧结构优化应当成为经济政策体系研究的落脚点。为此,要对政策实施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科学分类,明确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并制定相应的差别化政策,实施定向分类指导;加强对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研究,突出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协同性,形成最优的政策制定机制;突出结构优化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深入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技术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在促进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机理,为政策分类设计和动态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必须紧紧依靠改革。当前,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5日 09 版)

(责编:宋美琪、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