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智库在一个国家内政外交决策、产业发展和社会舆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俄罗斯在智库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就,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罢罢颁厂笔)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全球共有智库8162家,其中俄罗斯智库215家,排名全球第7位。俄罗斯的智库研究已经渗透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北极国家,随着世界各国对北极相关问题的日益关注,北极问题研究在俄罗斯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俄罗斯智库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领域。
国家战略助推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
俄罗斯对北极问题的研究始于18世纪初彼得大帝执政时期。早期的研究主要服务于俄国向北极地区的领土扩张,多以地理发现和探险为主。苏联时期,北极成为俄美冷战对峙的前沿,苏联学者对北极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军事战略考量和北极地区基本生活保障的组织建构。
俄罗斯现代意义上的北极问题研究源于北极地区国际地位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融化、陆地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俄罗斯与欧美国家战略对峙的加剧,拥有丰富资源储量和优越地理位置的北极地区,在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和科研价值方面得到全面提升。2006—2014年期间,北极理事会的8个成员国先后出台了北极政策或战略,均将北极地区视为极具前景的国家发展空间,形成的相应学说或理念被定位为实现北极地区国家利益的关键工具。俄罗斯分别于2008年、2013年和2014年发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纲要》,由此逐渐构建起俄罗斯捍卫国家主权、加快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实现北方海航道商业化利用以及维护国家北疆安全的北极战略基本框架。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北极问题的研究迎来了高涨期,其“热度”不仅引起俄罗斯国内智库研究的兴趣,而且带动了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的建设。
俄罗斯智库积极开展北极问题研究。北极战略地位的提升和欧美国家的战略挤压迫使俄罗斯将战略重心向北极方向转移,以寻求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获取缓解外部压力的战略纵深。国家战略的调整迫切需要系统的科学研究为支撑,俄罗斯的智库迅速做出反应,并在北极问题研究的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瓦尔代俱乐部等智库结合自身的专长围绕北极的国际关系、资源勘探和开发、环境保护和利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为例,该智库总计撰写与北极问题有关的研究报告5份、研究手册3份、研究简报2份、学习材料3份、专项研究5项、数据图表4份,发表论文60篇、评论9篇、专栏2篇、专访6篇,并于2013年出版了叁卷册的《北极地区:国际合作问题》丛书。俄罗斯智库的这些研究成果为北极问题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大力加强北极问题研究智库建设。北极问题的“热度”促进了俄罗斯北极研究专业智库的建设。俄罗斯议会北极和南极委员会(曾用名为议会主席领导下的北极和南极专家委员会和议会北极和南极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2月27日,是隶属于俄联邦议会上院的常设咨询机构。其工作范围包括四个方面:1.分析在南极、北极地区落实俄罗斯国家政策和保障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立法和执法情况;2.负责向俄罗斯联邦议会、议会主席、法律法规修订委员会提出建议;3.参与国内和国际大型项目的审查;4.对南极、北极地区国家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委员会于2015—2017年连续叁年撰写《对于落实〈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和〈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立法保障情况》的报告。委员会成员、俄罗斯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北方和北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比利亚索夫曾表示,年度报告需要在借鉴世界和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国家北极政策研究的优先方向。
俄罗斯北极研究智库的建立反映出北极地区综合开发的客观需要。成立于2003年12月3日的“圣彼得堡北极科学院”就是以促进北方地区的综合与和谐发展、改善北方居民生活质量、挖掘圣彼得堡在解决北方和北极问题方面的科研潜力、推动以北极地区项目和规划的实施为发展目标的新型智库研究机构。科学院特别设置了一个从事高科技和技术创新的机构。再如成立于2014年的俄罗斯北极开发中心,其发展目标被确定为:参与制定和实施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案,参与制定和实施遭受经济活动破坏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计划;监测北极地区的现状,评估风险和威胁;依据监控结果制定俄罗斯各类北极战略和规划中规定的任务。
北极研究智库建设专业化与国际化
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建设的专业化较强。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的专业化建设体现在专业化团队建设和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方面。俄罗斯的研究机构逐渐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模式,重点关注北极地区的某一个或几个问题,以此组建相关学术研究队伍。如今像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缘政治研究中心这样围绕北极地区政治、经济、资源、军事、安全、运输、旅游及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智库逐渐建立起来。俄罗斯智库的另一个功能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圣彼得堡北极科学院和北极研究中心等智库都将培养北极地区发展所需的专业化人才为己任。
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建设国际化程度高。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2018年11月,圣彼得堡大学与北极大学(鲍础谤肠迟颈肠)共同成立了北极研究中心,并致力于将中心打造成在发展北极信息分析系统方面的专家咨询机构。中心实际由圣彼得堡大学和挪威的特罗姆瑟大学联合运营,其发展目标是为整个北极研究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教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资讯,促进北极研究合作的发展。成立于2012年的俄罗斯战略评估与预测中心是俄罗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主要研究国家对外政策和安全政策。该智库与4家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丹麦和挪威的研究机构共同组建了北极合作国际专家委员会,联合开展北极国际问题的研究。
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建设的跨部门、跨学科化突出。当前,北极问题研究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科技等众多领域,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智库的建设也呈现出跨部门和跨学科的特征。2015年5月15日,北极战略研究中心、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区域研究和城市规划研究院和俄罗斯战略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北极专家俱乐部。这是一个专家咨询和研讨的平台。俱乐部通过跨部门联合的方式集中优势科研专家力量讨论北极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向联邦和地方执行机关提供咨询和建议。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已经联合了40多家科研组织及百余位专家。
总之,俄罗斯北极问题研究的智库建设表现出以问题为导向、以推进决策研究为目标的发展趋势。在北极问题研究智库的建设过程中,俄罗斯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智库建设的主力军。
2018年我国通过《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表明了中国是北极事务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中俄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基础为两国北极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两国已经在“冰上丝绸之路”和北极资源开发等领域达成合作与共识。对俄罗斯智库北极问题研究成果的跟踪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把握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为未来两国北极区域合作与治理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