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促进跨国公司更好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苏冬蔚&苍产蝉辫;周超2019年06月27日09:26来源:

原标题:促进跨国公司更好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先后提出“走出去”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我国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以及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共促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近年来,受英国“脱欧”和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等影响,经济逆全球化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此起彼伏;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抬头,全球政治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显着增加。经济逆全球化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行为,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大了公司跨国经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基于实物期权视角探讨我国跨国公司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物期权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构建的全球经营网络具有实物期权特性,能赋予其在不确定环境中更多的选择权,从而为公司动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更大的经营弹性,增强其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增加跨国经营分散度

根据实物期权理论,提高跨国经营网络内东道国环境的异质性,有助于跨国公司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叁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可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差异,灵活调整投入要素;二是跨国公司可通过全球经营网络在多国间动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公司业绩下行风险;叁是东道国的不同经济环境扩大了公司投资机会,使跨国公司不仅能把握国内市场的投资机会,还能把握国际市场的投资机会,赋予了公司在不确定环境中选择投资机会的灵活性。相关的经验研究表明,东道国之间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关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越高,跨国公司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就越弱。

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类似,在经济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且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相互协调,联系紧密。在外部冲击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波动通常具有较高的联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发达国家经济环境之间的异质性。因此,如果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集中在发达国家,将降低其利用东道国环境异质性来增加经营弹性的能力,进而削弱跨国公司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能力。

与发达国家之间较低的经济环境异质性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体制、发展阶段和发展理念等方面的不同,经济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同时,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外部冲击下,二者的经济波动通常联动性较弱,这为同时在两种经济体中经营的跨国公司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提供了更大可能。

现有的经验研究也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相关性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相关性。目前经济逆全球化现象此起彼伏,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增多且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显着增加。因此,跨国公司只有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实施相对平衡的经营活动,增加跨国经营分散度,才能充分利用不同国家经济环境异质性的特征,增强公司利用分散化网络提高经营弹性、把握战略主动权并降低经营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公司价值。

建立适应跨国经营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通过跨国经营网络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依赖于管理者的主动管理行为。有关研究发现,跨国经营导致投资者监督公司经营活动的难度加大,投资者面临更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实施有效的内部激励措施,构建恰当的组织结构,从而建立适应跨国经营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利用跨国经营网络内不同国家经济环境差异来应对全球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第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设计良好的薪酬契约是提高管理者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公司可通过完善海外经营评价、考核和激励体系,不断优化公司内部员工的薪酬契约,实施有针对性的内部激励措施,增强雇员薪酬业绩弹性,加大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员工在跨国经营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是鼓励管理者在国际投资区位、规模和所有权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决策,优化跨国战略布局,提高跨国经营网络,从而赋予公司更加灵活的经营弹性。二是激励管理者面对全球不确定性时主动把握时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业绩上行潜力,降低业绩下行风险。

第二,渐进国际化理论认为,国家间的市场环境存在显着差异,跨国公司管理者和监督者拥有的国际市场相关知识对管理和监督跨国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跨国公司应提高公司治理的国际化水平,实现对跨国经营活动更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聘用具有海外背景的经理人、董事和监事;加强对公司经理人、董事以及监事的国际市场知识培训与交流;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第叁,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影响公司利用跨国经营网络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效果。因此,跨国公司应厘清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通过合资与联营等方式,设置恰当的海外子公司股权结构;通过平衡外派员工和东道国本土员工比例,构建高水平的海外子公司管理团队,从而实现既能有效控制海外子公司又能保持其灵活性的经营目标。

第四,在跨国公司内部构建完善的跨国经营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境外投资决策、授权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明确跨国经营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从而进一步使跨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制度化与规范化。

规范跨国经营行为

跨国经营成本是影响跨国公司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跨国经营成本越高,公司利用跨国经营网络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就越弱。公司实施规范的跨国经营行为是降低跨国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鼓励公司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并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突飞猛进,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但不规范的跨国经营行为也屡有发生。为规范我国公司的跨国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叁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对于规范公司海外经营行为的若干意见》;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民营公司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2018年7月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公司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

为降低跨国经营成本,提高公司应对全球不确定性能力,我国跨国公司应切实按照有关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跨国经营行为。在实施海外投资项目前,做好扎实的调研和风险评估工作,制定严密的投资方案和风险应对预案,避免非理性跨国经营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海外经营风险可能对公司经营成本的负面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采取正当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如依法依规使用他人的技术或商标,避免侵犯知识产权,从而降低海外诉讼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和成本;尊重东道国文化、宗教和民俗,避免因不同国家间的风俗习惯、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跨国公司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适当捐助慈善事业以及雇用社会弱势群体等方式,在东道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9闯狈尝贬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实物期权价值研究”(2019惭6529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