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多重动力机制

汪再奇&苍产蝉辫;许耀东&苍产蝉辫;易明2019年07月24日08:41来源:

原标题: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多重动力机制

制造业绿色创新是“制造业领域的绿色技术、产物和工艺创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过程”,是以制造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创新行为和过程,是系统的、开放的创新。制造业绿色创新同时具有知识外溢性和环境外溢性双重外部性,需要技术、市场和制度因素的共同驱动。

技术推动

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意愿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决定因素,强意愿将对制造业绿色创新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弱意愿则不利于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独占性、市场特征、管理者道德认知和行为意愿等。

首先,获得技术独占性优势是制造业公司研发或采纳绿色技术的重要考量因素。一般来说,公司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绿色专利,而绿色专利具有一定的资源稀缺性特征,有利于增加公司的技术独占性优势,这种优势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公司的核心或比较竞争优势。

其次,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制造业公司具有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公司研发或采纳绿色技术既可能会给公司研发及生产经营管理带来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经营利润和短期财务绩效,弱化公司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市场竞争资源和能力,提高公司长期财务绩效,强化公司市场竞争力,这种最终效应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当然,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完全竞争市场,按照理性经济人、产物同质和完全信息的基本假设,公司为确保既定的市场份额,可能不会采纳或应用绿色技术——公司缺少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在垄断竞争市场,公司拥有众多的竞争对手,公司处于两难处境,研发或应用绿色技术可能增加成本,也可能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特别是如果竞争对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将会削弱本公司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意愿较强。在寡头垄断市场,公司具有既定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其研发和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相对成熟,研发或采纳绿色技术给公司带来的成本或风险会超过其可能带来的声誉增加或市场份额增加,公司绿色技术创新的意愿相对较低。

最后,管理者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意向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意愿。公司管理者的环保意识越强,越倾向于将绿色发展视为一种公司可持续成长的机遇,公司环境伦理文化越完善,越愿意主动搜寻、挖掘和利用绿色技术,公司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能力就越强,进而越有可能促进制造业公司研发或采纳绿色技术,或减少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当管理者将绿色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而不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或创新行为时,制造业公司将不仅关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而且会实施基于绿色创新目标的组织优化、流程再造、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有利于公司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塑造正面的绿色形象,帮助公司形成基于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声誉,使公司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和政府政策支持,进而获得差异化的公司竞争优势。

市场拉动

长期以来,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受到理论界普遍关注。1962年,施穆克勒(厂肠丑尘辞辞办濒别谤)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市场拉动说,认为发明活动同样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日趋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市场导向对绿色创新同样重要,因为市场形成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机制可以减少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有效激励新能源公司创新;市场价格对绿色创新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并通过竞争压力来引致创新;公司的绿色利用应是在市场导向基础上的创新活动。

此外,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具有异质性,当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物产生偏好,将引致绿色消费需求,而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会通过市场传导至公司,推动公司改变原有的生产技术、产物设计思路甚至是经营管理理念,从而对公司绿色创新行为产生一定的调节效应。需要说明的是,绿色消费是否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产生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还会受到公司对绿色创新成本和风险的评估以及环境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制度驱动

绿色技术具有一定的公共产物性质,政府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强于一般的技术创新。公司的绿色创新决策是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制度内容和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制度压力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类型的制度如激励性制度和约束性制度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又有所差异。

一方面,政府部门实施的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研发补贴、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准入、绿色价格、绿色信贷、进出口配额及关税优惠等。上述激励性制度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色创新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制造业公司实施绿色创新的成本并增大获得额外利润的机会,对绿色专利的有效保护能够提高公司进行绿色技术研发的意愿,导向性的资金支持则能够促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产业化风险。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部分激励性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公司绿色创新可能产生的“挤出效应”。例如,政府部门提供的研发补贴可能会挤出公司的自主研发投入等,税收减免和政府采购可能在公司成长初期能够提高公司竞争力,但在后期又可能阻碍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等。

另一方面,约束性制度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实施的环境规制。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规制政策会增加公司生产经营成本,不利于技术创新。美国经济学家波特则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励公司实施必要的变革,抵消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增加并提高公司竞争力。后续学者对波特假说进行了经验验证,大多数学者认为,适当强度的环境规制有利于推进制造业绿色创新。

结合上述分析,推进制造业绿色创新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加强绿色专利保护,优化绿色技术市场竞争环境,健全公司环境社会责任与政府环境社会责任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绿色技术和权益的交易平台或市场,积极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两个方面综合施策,同时注意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评估和及时改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驰闯础6301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颁鲍骋蚕驰194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