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列为2019年全国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一,肩负着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
“高水平开放”的内涵可以从五方面理解
一是高水平开放必须服务和引领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是引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理念之一,其核心是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构建拥有发达交通系统及国际交往网络、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集聚和外溢功能的开放型经济。
二是高水平开放必须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
叁是高水平开放必须重视国际经济合作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高水平开放必须适应新一代技术革命发展和产业分工布局变化,通过挖掘市场潜力、创新贸易监管模式,释放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需求,促进国际产能合作,迎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持续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四是高水平开放需要拓展和优化开放布局。高水平开放要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培育若干新增长极,把进一步开放与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五是高水平开放旨在提升人民福祉和促进全球包容发展。高水平开放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坚持普惠共赢原则,倡导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扩大高水平开放有助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深化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独特的“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由“一桥一铁”和先进海港群及空港群构筑的“陆海空铁”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优势、以“泛珠叁角”地区为主体及“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的庞大市场优势、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生产要素和产业集群优势、呈现迭加效应的政策创新集成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扩大高水平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大高水平开放将有助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国样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港澳与内地居民同享高质量生活的美好家园,助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扩大高水平开放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筑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门户枢纽,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要求,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举措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优化制度有效供给,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借鉴关税同盟经验,建设统一市场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能力,推动资本、技术、服务、信息、人员跨境流动和区域间融通。二是增强湾区聚合力,健全区域协调治理机制。构筑覆盖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多领域的协调机制;构建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主体的协商合作平台,完善协调组织架构与法律法规保障,推动湾区治理精细化。叁是优化营商环境,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长效机制。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实现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建设“数字湾区”、打造人才高地、共建优质生活圈等,构建“便利湾区”“智慧湾区”“美丽湾区”“幸福湾区”。四是培育竞争优势,强化高水平开放的内生动力机制。继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扩大高水平开放中的“头雁”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南沙、横琴)、“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珠叁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产业合作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小镇等载体平台的优势,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国际成果转让等领域创新能力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五是优化开放布局,深化高水平开放的区域合作机制。全面实施广东以功能区为引领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化广东沿海经济带开放,推动陆海统筹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层次和水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的影响能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新台阶。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