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探索

郑伟2019年08月22日08:21来源:

原标题: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探索

我国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需要,在招生和考核时尤其注重美术科目水平的考察,一直以来都存在学生人文基础和理论素养相对薄弱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能力的体现是基于思想深度与设计水平的双重建构,而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理论课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人文内涵建设与艺术理论学习能力也是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教学模式探索方面重点考虑的问题。以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可以从课堂教学设计、考核方式改革和设计思维培养叁个方面进行探索。

活用翻转课堂辅助教学设计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课程体系中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并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本科教学阶段的初期,以夯实理论基础为目的的课程应重在提高学生的文本实践能力和言语实践能力。通常来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课程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翻转性质,而对理论基础类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尝试则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置于一个更具开放性的环境,学生既是设计者也是阐释者,既是演讲者也是观看者。翻转课堂的设计从前期教师提供的自学资料开始,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师辅以多种方式配合引导,最终在帮助学生形成设计思维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知识点和主题框架,自主确定研究的题目与内容,然后查找资料,对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得出自己的理论视角,这是一种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将以设计结合文本表达的方式呈现。翻转课堂允许学生根据经典作品进行自主设计,或者对现有设计进行再加工和改编,结合头脑风暴分组辩论和演讲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广告学”课程为例,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广告历史凝聚了人类设计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优秀的广告作品,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直以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方式进行,很容易导致史论课程的枯燥和作品类课程的空洞。而新媒体时代的学生能够自主获取信息、数据,搜集历史等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多种沟通手段能够保证“课前充分准备,课后交流畅通”。对于易于理解的史论性知识点,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最快的速度更新课堂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能脱离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是希望能够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的平台,让学生体验设计作品的主题、创意以及对受众需求的满足等过程,结合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可以激活与现实日常有间隔的产物创意,还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将人文精神内化为设计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探索与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也要与翻转课堂相适应,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总结资料、提出问题的能力,提炼创意诉求的能力,以及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体现,在低年级时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维基础,而不是单纯依靠一幅设计或绘画作品最终评定,使学生明确在创意过程中须体现出复合型人才具备的能力。

在考核成绩的判定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课前准备的及时性和有效的参与对于整体成绩至关重要。强调这些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为有效参与翻转课堂做好准备。虽然无法跟踪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规律和时间,但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文本展示和表达效果来判断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将之设置为判断成绩和分数的硬性指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课前指定的学习资料及学习重点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课前学习不是天马行空的利用网络资源,超链接的网络文本会大大增加学生自学的工作量,降低自主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设计课前学习资料并指导学生规范使用学习资料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掌握基础的知识点,辅以利用网络媒体查找相关案例,并形成自己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观点。教师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案例分析的恰切性可以判断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这正是给出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理论课一般在低年级开设,这期间的作业设计应以夯实理论基础、引导建构设计思维为主,对实践题目的选择难度不宜过大,且以自愿参与为主,避免强制性参与竞赛实践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此外,考核内容的设置还可以通过探索同期课程群之间的有效整合来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类理论课程群包括大众传播学、广告学、分镜头设计、包装设计等,涵盖设计实践类课程的交叉。

注重培养批判性设计思维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每周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将常规授课与翻转课堂讨论相结合。在常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讲解等传统方法逐步展开知识点及其内在的逻辑线索,对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进行导引,并结合内容布置翻转课堂的任务。学生可以单独或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任务,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演示理论理解和设计作业的阐释过程中。学生需提供一套设计思路及观点形成的流程概述,可以通过文字加图像截图的方式进行线性展示,详细说明任务的完成过程,并作为完成原创性作业的评价参考。翻转讨论的内容不唯作品的完整性评判,更注重理论性思考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在阐发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其找出更多待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往往伴随着思考角度的丰富和思考层次的升级,这些也是批判性设计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切忌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需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加多比例、多层次。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需要系统性的整合,课前准备的资料需要更加丰富和具有针对性。教师不只是把资料打包发给学生,更要在内容的选择上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对学生能够推导出的知识点也要进行预判,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对话与讨论,推动学生在批判性互动中内化所学知识。

艺术设计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人文素养,为更高层次的实践能力打好理论基础。直观性视觉设计背后的内涵与独创性是设计能力的最终体现,而引导学生通过高度凝练的表达将其创意有效地呈现出来也是学生需提升的一项综合能力。新媒体时代学习资源的易获取性使课程内容可以打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而翻转课堂的方式正好为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建立了有效的督促机制。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考察和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与理解的程度,更有针对性地提升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实践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有效提升学生人文思想内涵和培养实践性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本文系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翻转课堂背景下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理论课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8颁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