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下好、下足“向内”的功夫,抓住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增强内功、充实内涵,在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好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思政课建设的向内用功,全党全社会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支持与有力保障,一内一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是真正办好思政课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教师之于教育、之于党和国家事业的独特意义,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并对好老师的标准、师风师德的要求等多有论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明确要求。在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丰富论述,整体把握、融通理解、行于实处。
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地按照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按照思政课教师的六项要求,在不断地学习与教学实践中,明大道、牢信仰、阔情怀、增学识,乐教善教。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如进一步完善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教师更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真正能够心无旁骛、用心用情地将信仰浇育在学生的心田中,把成果写在学生的心坎上。
概言之,在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将教师自身的自觉自律、自我用功与外在软硬环境的有效优化真正统一起来。
抓好教材建设这个核心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抓好教材建设这个核心。教材是教师“教”之所依、学生“学”之所本。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进,思政课教材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推出了成系列的品牌教材和教学参考,为思政课教材建设探索了新路、树立了高标。
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尤其要关注内容创新、话语创新及教材的统筹规划、整体建设。就内容创新而言,要根据各门思政课教材的性质与特点,准确、贴切且富有创造性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展,将我们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的新成果充分体现出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就话语创新而言,要注重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学术话语,传递知识、阐述原理、引导价值、塑造信仰。此外,思政课教材的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统筹规划、整体建设。
于纵向而言,要有效解决简单重复问题,科学设计教材内容;于横向而言,高校思政课各门教材之间也存在一个内容上的合理避就、精确布设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体化建设”要求,既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课标设计时的精细统筹,也需要高校思政课教材编撰者有对中小学相应教材的深度研究和熟悉理解。
切准教学改革这个主线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切准教学改革这个主线,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是根本法则。守正,即教学改革要始终坚持更好地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创新,即在此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充分激活教育教学的一切要素,激发教育教学的最大活力,让思政课在入心入脑中赢得学生的由衷喝彩。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冷静深入地研究青少年人生“拔节孕穗期”的思想需求特点,遵循其认知和接受规律,创造性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热闹一时的所谓改革,推动真正“走心”、能够“铭心”的教学创新。
(作者:沉壮海,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